网站首页    人物观点    全球学术盗版女王:要把学术共享进行到底!
  • 全球产业链演化历程

    技术演进、竞争优势和风险环境是推动全球产业链发展的三股主要力量。技术演进是产业链结构变化的基础。在不同时期,三股力量以不同形式共同塑造全球产业链格局。在当前,三者分别对应着绿色化、效率性和安全性,使产业链呈现绿色化与多国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

    61 ¥ 0.00
  • “三得利”的扩张之路

    酿制威士忌100年企业——日本三得利控股的家族长期以来以自己节奏行事,注重长期发展。2022年有190亿美元收入。在日本烈酒、啤酒和软饮料等零散型市场上保持着自己的地位。据穆迪数据,按收入计算,三得利是全球第三大烈酒制造商,仅次于英国帝亚吉欧和法国保乐力加。

    23 ¥ 0.00
  • 4000年利率趋势

    面对历史,大家的归纳判断都不尽相同,对未来,分歧就更大了。利率研究的迷人之处和难度之大,也许就在于其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充满着随机扰动,是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利率绝对值的一点变动就是百分比的很大变动,利率风险更大。

    23 ¥ 0.00
  • 崛起的伊朗制造业

    4000多年历史的伊朗,会是有力的合作伙伴,是最好要避免的敌人,以及永远不可能是任何人的附庸。它处于亚洲交通要冲,对基础设施改善的需求极大。它有大致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属于集中化生产,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掌控;人口年轻化,缺少制造业技术人才储备。

    36 ¥ 0.00
  • 紫禁城里的楠木

    楠木产于川、云、桂、贵、鲁等地区。在紫禁城营建之初,皇帝下命令让80万工匠去这些地方的深山老林里找楠木。太和殿第一次营建使用的是楠木,气味芬芳,不怕虫子也不怕糟朽。但生长周期是300年。第五次复建太和殿时,已没有大尺寸楠木了。所以太和殿里有松木。

    14 ¥ 0.00
  • 泰国,中等收入陷阱样本

    泰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迅猛,曾被视为四国中最有潜力赶及“四小龙”的国家;但自90年代末期以来,泰国长期处于经济增长低迷的状态,GDP增长率一度低于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泰国人口规模和领土面积处于中间水平等基础条件上不具有特殊性,有更强的代表性。

    37 ¥ 0.00
  • 中国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并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展示着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从“镇馆之宝”中感受历史的传承。

    15 ¥ 0.00
  • 毛利相差10倍的猕猴桃

    中国猕猴桃种子研发培育滞后严重,导致在产业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新西兰的亩产是2.49吨,中国亩产只有0.8吨。收益上,新西兰每亩收益1.9万元、金果的平均收益每亩4万元。而中国每亩的毛利仅有3000-4000元。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

    12 ¥ 0.00
  • 地址,国家视角的众生平等

    与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指纹或DNA特征一样,地址帮助提高国家识别个人并因此加强了社会控制的能力,而它反过来也成为了构成一个现代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牌号码是18世纪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为了帮助政府找到你。”在国家的视角下众生平等。

    30 ¥ 0.00
  • 可口可乐帝国的缔造节点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不同的地区都取得成功,恰恰体现了在文化差异下,人类追求共同体验。任何地区的人享受生命乐趣的方式是一样的,可口可乐能带给他们这样的乐趣。“企业既不像我试图告诉你们的那样美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恶。事实上,它处于这两者之间。”

    36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44 ¥ 0.00
  • 北京与“繁华”

    相比窄路,大宽马路大街区反而才堵车。小尺度的交叉口信号相位少、周期短,可使清空距离和损失时间变短。北京“宽马路、疏路网”,与东京、纽约、香港“窄马路、密路网”,后者利于微循环打通,利于商业繁荣。另外,不是街区制,三百万以上人口就会爆发城市病。

    28 ¥ 0.00
  • 日本基金业萧条30年后

    90年代初至今,日本基金行业直面“失去的30年”。但仍实现一定程度结构性发展:当资金逃离权益市场,通过出海等方式拥抱固收业务、后开发养老金投资、逐月决算基金等特殊业态,头部机构又依托日本央行购买ETF扩表等,在被动产品上做大规模,最终铸成今日格局。

    16 ¥ 0.00
  • 超5700家芯片厂商注销

    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超过5700家。前8个月,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3470家。9月到12月增加了2300多家。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注销。波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初创明星企业,也包括众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老将”。

    27 ¥ 0.00
  • 游戏里的芯片战争

    回溯电子产业的发展,往往会聚焦于顶层政策、产业英雄、技术路线,反而忽略了构筑起人类工业与科技结晶的地基:市场——消费者用钱投票,选出了那些屹立在产业链顶端的庞然大物。如果复盘计算机发展史,就会发现游戏是不断加速的硅基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19 ¥ 0.00
  • 银行巨头如何倒下

    银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中间状态,只有两个极端(稳态)——信任它,它良好经营;不信任它,它光速破产。不像其他行业,可以 “猥琐发育”几年。真正脆弱的是信心。尽管SVB的倒闭、瑞信的被收购乃至第一共和银行的被牵连固然有其经营上的原因。

    21 ¥ 0.00
  • 加密货币十年

    2014年是token死亡率最高的一年,793种token中的76.5%已不再流通,551种消失。2017年,有704个现已消失的token开始发行流通,比2016年的224个多。2018年是加密行业较危险的一年,有751种token消失。在比特币暴涨前,加密市场上只有14种token,截至2022年,只有比特币和莱特币留在前10名。

    15 ¥ 0.00
  • 六次全球金融危机

    各次金融危机,实质上都是债务危机或杠杆危机,无非表现形式不同。国外债务危机主要是债务违约、汇率贬值和资本出逃,国内债务危机主要是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贬值。全球化危机主要通过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外汇、房地产等传导。

    24 ¥ 0.00
  • AI游戏的可能

    游戏作为终极在线社交体验的力量——在这里,创造力、技能和协作汇聚成乐趣。游戏玩家在所有垂直消费领域中拥有参与度和忠诚度最高的受众。AIGC的出现是游戏行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此前UGC化、模块化变革一样,AIGC将掀起又一波的游戏革命,游戏的范式将彻底更新。

    25 ¥ 0.00
  • 土壤正在退化

    根据联合国报告,全球每五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受到侵蚀。照这速度,到2050年,全球超过90%的土壤都可能出现退化危机,进而导致粮食减产、清洁用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我国土壤“变累”、“变瘦”、“变薄”等退化问题也同样严峻。

    17 ¥ 0.00
 

 

来源:时代精神《最亲切的盗版女王!偷4800万篇论文,全球学术第一女战士,被满世界通缉:要把学术共享进行到底!》

 

她就是学术界的“盗版女王”,哈萨克斯坦研究生兼女黑客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

 别看她其貌不扬,这个小姐姐,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盗版论文“帝国”—— Sci-Hub

 从古至今,只有一种偷盗,不会被人们完全谴责唾弃,那就是劫富济贫。

 她偷出来价值昂贵的文章免费给科研人士使用,以消除和降低全球各地区的科学技术壁垒。

因此,全世界出版商都在想办法要“弄死”她,同样,在全世界,无数科研人士都在感谢她、支持她。

 

1

 

为什么会做个窃文的女黑客?这还要从她的无奈经历说起。

2009 年,还是本科生的埃尔巴克彦,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写自己的本科研究论文。

想要完成一篇论文的话,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查阅几篇学术论文而已,能有多贵?

许多学生、甚至是大学,都会因为支付查阅费用,而穷到哭、穷到变形。

 拉希米所在的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是伊朗顶级的研究院校之一,但由于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和国内的经济困境,使得该校师生难以获取期刊。

要想阅读一篇2011年发表于《应用数学和计算》期刊的文章,拉希米就必须向出版商爱思唯尔支付28美元的费用。

 他看了看自己收集的摘要列表,算了本帐,光是一周需要购买的期刊就要1000美元,而且在未来的学习中,阅读文献数量只会增不会减。

 一周花费成百上千的论文研究,如果不是家底殷实,那真的很难让学生潜心完成研究。

 不仅是学生低头,大学低头的也不在少数。

 连哈佛大学都也曾因此抱怨,为了提供文献,每年要投入50200万美元不等。

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或者一些小型研究机构,常常无法负担高额的数据库费用,想要深入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往往面对这堵付费墙发愁。一个研究常常需要参考几十、上百篇文献,而来自著名期刊的论文,往往是最重要的。

 

2

 

1988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埃尔巴克彦是个典型的科研型学生,勤奋、有些理想主义。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大学里,她开始接触一些黑客技能,奠定了之后创建学术论文免费共享网站Sci-Hub的基础。

埃尔巴克彦曾赴德国和美国短暂学习,但回到家乡之后的她感到沮丧: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获取论文资料的流程十分繁琐,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论文需求,也许有好心的志愿者会把论文发至邮箱。

所以,长久以来,她坚定信心,发誓一定要把Sci-Hub建立起来,就算用黑客的方法,也毫不在乎。

 在埃尔巴克彦眼里,科学研究的成果就像“全人类的智慧网络”,如果神经网络之间互相连接能够让信息传递更高效、能够诞生更为先进的智能,那么人类的智慧成果也不应该被付费墙所阻挡。

她认为,“期刊的付费墙起了反作用,让学术交流变得更封闭、更低效。”于是,2011年,埃尔巴克彦搭建起Sci-Hub,试图帮助更多的人绕开出版商的付费墙。

 尽管在资本主义之下,但埃尔巴克彦斗士仍然认可“学术领域的共产主义”,她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出版集团,无疑是横贯在科学和真理之前的一座大山。

也许看到这,你心里有个疑问都没有解开,埃尔巴克彦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侵权么?

 没错,是侵权,但并没有侵犯到原作者的版权,而是侵犯到出版商的高额暴利!

 据了解,那么这些高昂的订阅费,在经济上并没有惠及到写论文的著作人。著作人是拿不到稿费的,大多数情况下还要付版面费。这些高额的订阅费用,被出版商所收走。

很显然,Sci-Hub动了科学出版商的“奶酪”。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文献资料的成本高昂。全球范围内,仅2015年,论文出版商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各个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订阅费。如果个人所在的机构没有订阅,要获取一篇论文,个人通常需支付三四十美元。但在Sci-Hub,这一成本为0

Sci-Hub通过爬虫自动抓取学术论文。当用户需要某篇付费论文时,Sci-Hub会自动登录一个已订阅该期刊的机构账号。用户下载论文的同时,网站会自动备份论文,下一个用户提出同样下载需求时,就无须登录账号。

对于被“付费墙”挡在论文之外的人来说,Sci-Hub很便捷,只要输入所需论文的题目或者DOI编码,论文全文就出来了,还可免费下载。

 所以她现在这样做,完全是在在玩火。果然,她很快成为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最大竞争对手!

 并且爱思唯尔也是招数不断,从2015年起,每过几个月就会收到“已被起诉”的通知。不仅如此,爱思唯尔发函给 Paypal,埃尔巴克彦的账号被关停。但这却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爱思唯尔坚持不懈的起诉、投诉,sci-hub.org等的域名都被封锁,但支持Sci-Hub网站的服务器位于俄罗斯,远在美国司法系统的管辖之外,Sci-Hub使用别的域名重新开张,几乎一秒也没耽误。

 在俄罗斯庇护之下,使得埃尔巴克彦暂时安全,但她也直言,毕竟成了爱思唯尔最大的敌人,她也很担心无法回到家乡以及前往美国,可能会面临被管制,尽管如此,她确确实实是个孤独却坚强的女战士。

 

3

 

话说回来,“付费墙”一直是学术界里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

 有“付费墙”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某乎上有个有趣的答案。

 

玩笑归玩笑,但却是暴露了一个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到底是应该被完全开放,还是仍被出版商所控制。

 在这里,我还是要站一下开放。当昂贵的费用成为了科研人员的阻碍,这难道不与为了世界科技发展相违背吗?如今,人们已经因为远远高出其价值的入门费,而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科学研究,这难道不是阻碍科学进步的表现么?

 实际上,付费墙确实干扰了很多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就是说,大量的文献需求在世界各地都有显现。

  20159月到20163月的全球下载统计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Sci-Hub里,2800万篇文献中,超过260万次的下载请求来自伊朗,340万次来自印度,440万次来自中国。

至于谁在使用Sci-Hub?据Sci-Hub2016年提供的数据,伊朗、中国、印度是下载请求量前三的国家,均在200万次上下,美国的下载请求量也达到70余万次。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下载请求量最大的六个城市都在硅谷。

如果你要认为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有这些需求,那就错了,即使是在美国的高等学府,仍有很多埃尔巴克彦的粉丝。事实上,在对Sci-Hub最密集的使用中,其中一些就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学校园里,从下面这张分布图中也可以看出。

所以,Sci-Hub的用户量大概有多少,说几百万可能都是非常保守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至今收录了超过6200万篇论文,数据库仍在不断扩增。据统计,2015Sci-Hub的下载量为4200万次,2016年突破7500万次,约占全球科学出版商所有下载量的3%

 一方面,无数科研人员拥护Sci-Hub,为知识共享喝彩;另一方面,科学出版商以著作权为由,将Sci-Hub告上法庭。

一年多前那场法律纠纷后,Sci-Hub通过修改域名成功在禁令下“复活”。根据法律,美国仅对后缀为“.com”、“.org”等在美国范围内注册的网站有控制权,而“复活”后的Sci-Hub新域名为“sci-hub.io”,顺利避开禁令。

如今Sci-Hub与爱思唯尔的博弈再次引发了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或许能倒逼科学出版商进一步开放学术论文的获取。

 

 

4

 

是罗宾汉还是盗版罪犯?

因为官司缠身,埃尔巴克彦从不公开身处的位置,只通过加密邮件接受采访。拥护者将埃尔巴克彦称为“罗宾汉”,一个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英雄。而在出版商的口中,埃尔巴克彦是一个侵犯著作权的罪犯。

埃尔巴克彦并不同意把自己类比成“罗宾汉”,因为“罗宾汉做的事是有罪的,而做Sci-Hub并不是”。

“运行一个像Sci-Hub这样的论文获取网站有错或可耻吗?我不觉得,因此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凭借Sci-Hub,埃尔巴克彦跻身《Nature》评选出的2016年十大科学人物。她表示将继续建设Sci-Hub,扩充年代久远的论文资源。

在这条为了学术自由和出版商死磕到底的路上,女战士埃尔巴克彦用自己微薄众筹来的钱以及终日躲藏于俄罗斯某大学,依旧支持着出版开放自由事业,令我们很敬佩的同时,也希望她胜利的一天快点到来。

 

相关——

最大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被判巨额罚款

来源:新浪201706

全球最大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仍身陷与荷兰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关于版权的鏖战之中。当地时间621日,美国纽约地区法院宣判,Sci-Hub须与LibGen等其他论文共享网站一起,向爱思唯尔赔偿高达1500万美元的著作权损失费。这一情景似曾相识,早在201510月,纽约地区法院就曾因Sci-Hub侵犯著作权而下禁令要求其停止运营,但收效甚微。

今年5月,爱思唯尔向纽约地区法院提交了一份列表,称其中100篇论文被Sci-HubLibGen通过非法访问获取。在Sci-Hub提供的可免费获取的论文中,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威立·布莱克威尔(Wiley-Blackwell)是所涉论文数最多的三大版权方。爱思唯尔更是因2016年有2800万篇论文被Sci-Hub盗版“位列第一”。由此,爱思唯尔要求Sci-HubLibGen永久性停止运行,并向其赔偿1500万美元损失费。

这一次,Sci-Hub的创始人及辩护律师并未出席。从判决结果看,法院再次站在了出版商一方。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一判决可能无法重创Sci-Hub,因为Sci-Hub的服务器设在俄罗斯,且创始人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不住在美国管辖区域,在美国也无名下财产。

 

科学出版商的“奶酪”

一年多前的禁令未曾成功阻挡Sci-Hub

作为全球最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至今收录了超过6200万篇论文,数据库仍在不断扩增。据统计,2015Sci-Hub的下载量为4200万次,2016年突破7500万次,约占全球科学出版商所有下载量的3%

很显然,Sci-Hub动了科学出版商的“奶酪”。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文献资料的成本高昂。全球范围内,仅2015年,论文出版商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各个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订阅费。如果个人所在的机构没有订阅,要获取一篇论文,个人通常需支付三四十美元。但在Sci-Hub,这一成本为0

一方面,无数科研人员拥护Sci-Hub,为知识共享喝彩;另一方面,科学出版商以著作权为由,将Sci-Hub告上法庭。

一年多前那场法律纠纷后,Sci-Hub通过修改域名成功在禁令下“复活”。根据法律,美国仅对后缀为“.com”、“.org”等在美国范围内注册的网站有控制权,而“复活”后的Sci-Hub新域名为“sci-hub.io”,顺利避开禁令。

如今Sci-Hub与爱思唯尔的博弈再次引发了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或许能倒逼科学出版商进一步开放学术论文的获取。

 

“移除科学道路上的所有阻碍”

这是Sci-Hub网站的标语。也是创始人埃尔巴克彦的亲身经历。

1988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埃尔巴克彦是个典型的科研型学生,勤奋、有些理想主义。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大学里,她开始接触一些黑客技能,奠定了之后创建Sci-Hub的基础。

埃尔巴克彦曾赴德国和美国短暂学习,但回到家乡之后的她感到沮丧: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获取论文资料的流程十分繁琐,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论文需求,也许有好心的志愿者会把论文发至邮箱。

她认为,“期刊的付费墙起了反作用,让学术交流变得更封闭、更低效。”于是,2011年,埃尔巴克彦搭建起Sci-Hub,试图帮助更多的人绕开出版商的付费墙。

Sci-Hub通过爬虫自动抓取学术论文。当用户需要某篇付费论文时,Sci-Hub会自动登录一个已订阅该期刊的机构账号。用户下载论文的同时,网站会自动备份论文,下一个用户提出同样下载需求时,就无须登录账号。

对于被“付费墙”挡在论文之外的人来说,Sci-Hub很便捷,只要输入所需论文的题目或者DOI编码,论文全文就出来了,还可免费下载。

至于谁在使用Sci-Hub?据Sci-Hub2016年提供的数据,伊朗、中国、印度是下载请求量前三的国家,均在200万次上下,美国的下载请求量也达到70余万次。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下载请求量最大的六个城市都在硅谷。

 

是罗宾汉还是盗版罪犯

因为官司缠身,埃尔巴克彦从不公开身处的位置,只通过加密邮件接受采访。拥护者将埃尔巴克彦称为“罗宾汉”,一个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英雄。而在出版商的口中,埃尔巴克彦是一个侵犯著作权的罪犯。

埃尔巴克彦并不同意把自己类比成“罗宾汉”,因为“罗宾汉做的事是有罪的,而做Sci-Hub并不是”。

“运行一个像Sci-Hub这样的论文获取网站有错或可耻吗?我不觉得,因此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凭借Sci-Hub,埃尔巴克彦跻身《自然》评选出的2016年十大科学人物。她表示将继续建设Sci-Hub,扩充年代久远的论文资源。

但在出版业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利他主义的事。“法庭没有因为公共利益而搞混一项违法活动。相反,法庭认定了被告明目张胆的侵权行为。”622日,在法庭宣布判决结果之后,美国出版商协会主席玛利亚?帕兰特(Maria Pallant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的发言人则说,Sci-Hub未给学术共同体带来任何价值。

至于争议的焦点之一——为什么出版商要收取昂贵的文献获取费,出版商认为,这是维护期刊继续出版高质量论文所需要的成本。出版商表示,他们将推动论文开放获取的进程,但绝非是通过盗版的形式。

一些通过合法方式降低获取费用甚至免费获取的措施已经开始实行,比如期刊允许论文作者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到公开的数据库,或在预印本网站发表初稿。甚至,一些出版商开始实行新的收费机制,一旦订阅收入达到回本的底线,论文就转为免费获取。

2018-04-08
哈萨克斯坦研究生兼女黑客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盗版论文“帝国”—— Sci-Hub。她偷出来价值昂贵的文章免费给科研人士使用,以消除和降低全球各地区的科学技术壁垒。因此,全世界出版商都在想办法要“弄死”她,但无数科研人士都在感谢她、支持她。
同时,迫使一些出版商开始实行新的收费机制,一旦订阅收入达到回本的底线,论文就转为免费获取。

全球学术盗版女王:要把学术共享进行到底!

1
0
2
3
4
5
6
1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