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人物观点    大都市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 全球产业链演化历程

    技术演进、竞争优势和风险环境是推动全球产业链发展的三股主要力量。技术演进是产业链结构变化的基础。在不同时期,三股力量以不同形式共同塑造全球产业链格局。在当前,三者分别对应着绿色化、效率性和安全性,使产业链呈现绿色化与多国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

    61 ¥ 0.00
  • “三得利”的扩张之路

    酿制威士忌100年企业——日本三得利控股的家族长期以来以自己节奏行事,注重长期发展。2022年有190亿美元收入。在日本烈酒、啤酒和软饮料等零散型市场上保持着自己的地位。据穆迪数据,按收入计算,三得利是全球第三大烈酒制造商,仅次于英国帝亚吉欧和法国保乐力加。

    23 ¥ 0.00
  • 4000年利率趋势

    面对历史,大家的归纳判断都不尽相同,对未来,分歧就更大了。利率研究的迷人之处和难度之大,也许就在于其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充满着随机扰动,是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利率绝对值的一点变动就是百分比的很大变动,利率风险更大。

    23 ¥ 0.00
  • 崛起的伊朗制造业

    4000多年历史的伊朗,会是有力的合作伙伴,是最好要避免的敌人,以及永远不可能是任何人的附庸。它处于亚洲交通要冲,对基础设施改善的需求极大。它有大致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属于集中化生产,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掌控;人口年轻化,缺少制造业技术人才储备。

    36 ¥ 0.00
  • 紫禁城里的楠木

    楠木产于川、云、桂、贵、鲁等地区。在紫禁城营建之初,皇帝下命令让80万工匠去这些地方的深山老林里找楠木。太和殿第一次营建使用的是楠木,气味芬芳,不怕虫子也不怕糟朽。但生长周期是300年。第五次复建太和殿时,已没有大尺寸楠木了。所以太和殿里有松木。

    14 ¥ 0.00
  • 泰国,中等收入陷阱样本

    泰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迅猛,曾被视为四国中最有潜力赶及“四小龙”的国家;但自90年代末期以来,泰国长期处于经济增长低迷的状态,GDP增长率一度低于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泰国人口规模和领土面积处于中间水平等基础条件上不具有特殊性,有更强的代表性。

    37 ¥ 0.00
  • 中国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并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展示着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从“镇馆之宝”中感受历史的传承。

    15 ¥ 0.00
  • 毛利相差10倍的猕猴桃

    中国猕猴桃种子研发培育滞后严重,导致在产业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新西兰的亩产是2.49吨,中国亩产只有0.8吨。收益上,新西兰每亩收益1.9万元、金果的平均收益每亩4万元。而中国每亩的毛利仅有3000-4000元。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

    12 ¥ 0.00
  • 地址,国家视角的众生平等

    与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指纹或DNA特征一样,地址帮助提高国家识别个人并因此加强了社会控制的能力,而它反过来也成为了构成一个现代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牌号码是18世纪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为了帮助政府找到你。”在国家的视角下众生平等。

    30 ¥ 0.00
  • 可口可乐帝国的缔造节点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不同的地区都取得成功,恰恰体现了在文化差异下,人类追求共同体验。任何地区的人享受生命乐趣的方式是一样的,可口可乐能带给他们这样的乐趣。“企业既不像我试图告诉你们的那样美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恶。事实上,它处于这两者之间。”

    36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44 ¥ 0.00
  • 北京与“繁华”

    相比窄路,大宽马路大街区反而才堵车。小尺度的交叉口信号相位少、周期短,可使清空距离和损失时间变短。北京“宽马路、疏路网”,与东京、纽约、香港“窄马路、密路网”,后者利于微循环打通,利于商业繁荣。另外,不是街区制,三百万以上人口就会爆发城市病。

    28 ¥ 0.00
  • 日本基金业萧条30年后

    90年代初至今,日本基金行业直面“失去的30年”。但仍实现一定程度结构性发展:当资金逃离权益市场,通过出海等方式拥抱固收业务、后开发养老金投资、逐月决算基金等特殊业态,头部机构又依托日本央行购买ETF扩表等,在被动产品上做大规模,最终铸成今日格局。

    16 ¥ 0.00
  • 超5700家芯片厂商注销

    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超过5700家。前8个月,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3470家。9月到12月增加了2300多家。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注销。波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初创明星企业,也包括众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老将”。

    27 ¥ 0.00
  • 游戏里的芯片战争

    回溯电子产业的发展,往往会聚焦于顶层政策、产业英雄、技术路线,反而忽略了构筑起人类工业与科技结晶的地基:市场——消费者用钱投票,选出了那些屹立在产业链顶端的庞然大物。如果复盘计算机发展史,就会发现游戏是不断加速的硅基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19 ¥ 0.00
  • 银行巨头如何倒下

    银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中间状态,只有两个极端(稳态)——信任它,它良好经营;不信任它,它光速破产。不像其他行业,可以 “猥琐发育”几年。真正脆弱的是信心。尽管SVB的倒闭、瑞信的被收购乃至第一共和银行的被牵连固然有其经营上的原因。

    21 ¥ 0.00
  • 加密货币十年

    2014年是token死亡率最高的一年,793种token中的76.5%已不再流通,551种消失。2017年,有704个现已消失的token开始发行流通,比2016年的224个多。2018年是加密行业较危险的一年,有751种token消失。在比特币暴涨前,加密市场上只有14种token,截至2022年,只有比特币和莱特币留在前10名。

    15 ¥ 0.00
  • 六次全球金融危机

    各次金融危机,实质上都是债务危机或杠杆危机,无非表现形式不同。国外债务危机主要是债务违约、汇率贬值和资本出逃,国内债务危机主要是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贬值。全球化危机主要通过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外汇、房地产等传导。

    24 ¥ 0.00
  • AI游戏的可能

    游戏作为终极在线社交体验的力量——在这里,创造力、技能和协作汇聚成乐趣。游戏玩家在所有垂直消费领域中拥有参与度和忠诚度最高的受众。AIGC的出现是游戏行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此前UGC化、模块化变革一样,AIGC将掀起又一波的游戏革命,游戏的范式将彻底更新。

    25 ¥ 0.00
  • 土壤正在退化

    根据联合国报告,全球每五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受到侵蚀。照这速度,到2050年,全球超过90%的土壤都可能出现退化危机,进而导致粮食减产、清洁用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我国土壤“变累”、“变瘦”、“变薄”等退化问题也同样严峻。

    17 ¥ 0.00

 

 

作者:云贺

瞭望智库助理研究员

源自:瞭望智库2018.07

 

当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300个主要大都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可以说,如今没有人会否定大都市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不过,除了带动和引领作用,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学术界对大都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加好奇。

今年6月,布鲁金斯学会的四位研究员马克斯·布歇(MaxBouchet)、刘思凡、约瑟夫·帕里拉(JosephParilla)和纳德·卡巴尼(NaderKabbani)联名发布了《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通过梳理研究全球300个大都市的经济指标发现,大都市对全球经济总量、就业和人口吸纳的贡献率已呈现出“不成比例”的压倒性优势。

报告认为,这一失衡态势对全球发展是好是坏值得深究,尤其是大都市在很多地区和国家的“独角兽”作用,已成为掩盖现实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遮羞布”,这一趋势值得警惕。

 

    “次国家级动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在201710月的封面文章中,探讨大都市的经济命运是如何深刻影响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形态这一话题。

文章认为,从美国民粹主义浪潮盛行到英国脱欧,都不能仅从国家整体经济兴衰的角度来解析,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国家内部最重要的经济引擎——大都市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走向。

一大批国际化大都市不断从其他地区汲取优势产业和人才红利的“养分”,国家内部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随着住房、教育等费用一路飙涨,大城市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区域间的人口流动逐渐减少,阶层固化已是既成事实,这显然是民粹主义盛行的原因之一。

而且,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大批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从乡村和中小城市涌向大型城市,区域发展落差也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

反观如今西方民粹浪潮带来的一系列“反常事件”,伦敦政经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安德烈·罗德里格斯-波斯(AndrésRodríguez-Pose)认为,这是“那些不受重视地区的报复”。

当前,300个主要大型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们将这些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称之为“次国家级动力”(sub-nationaldynamics),用以形容这些大都市在塑造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过程中发挥的独特力量。

由此,报告提出,以国家作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单位还远远不够,大都市本身也应该成为单独的研究重点。换言之,只有充分了解大城市,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时代。

 

    中国大都市最为瞩目

 

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以人均GDP和就业增长率两大指标为标尺,评估了过去几年全球300个大都市的总体表现。此次上榜的300个大都市中,按地区划分,发达亚太地区、东欧和中亚、发展中亚太地区、中国、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北美、西欧八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为25132010314255743个。

值得注意的是,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表现在所有国家乃至地区中最为瞩目,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2012年,布鲁金斯学会也曾选取全球300个典型大都市进行研究分析,当时中国上榜的城市只有48个。而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纳入统计的中国大都市有103个,北京、成都、上海、厦门、福州、天津、武汉等均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与欧美一些国家渐成衰退之势、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名不副实”的大都市不同,中国此次上榜的103个大城市全都是推动国家和地区增长的“源动力”。从这些城市过去三年的经济指标来看,成都、福州等10个城市的就业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至少四个百分点;重庆、扬州、宿迁等8个城市的人均GDP增长率比全国平均值高出两个百分点以上。

除北上广等“老牌大都市”,一些新兴都市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比如,遵义和贵阳的人均GDP增长率位列全国城市前两位,分别达到11.1%10.2%。报告认为,这两座城市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关键产业领域的有力投资和支持。不过,这一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能否持续、持续多久,还是未知数。

 

    发展水平差异持续扩大

 

在过去三年,全球大都市发展势头迅猛,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报告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市都将是塑造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形态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42016年,36%的全球新增就业岗位和67%的全球GDP增长,都来自前述的300个大都市。

然而,这一现象往往掩盖了位于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大都市间的表现差异。全球大都市在发展速度与水平之间的差异,正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有些曾盛极一时的大城市由于转型不力、定位不准,如今只能苦苦挣扎求生。

例如,2014-2016年,中国和亚太地区大都市的人均GDP增速最快,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大都市就业增速也飞速提高,而相比之下,拉丁美洲地区大都市的人均GDP和就业增长两个指标均表现不佳。

此外,大都市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值得重视。自2000年以来,300个大都市的就业增长表现一直领先于其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但在人均GDP增速方面,许多大都市却并无优势可言。

实际上,纳入此次调研统计的300个大都市还能再进一步细分。布鲁金斯学会将那些在人均GDP和就业增长率两个指标上都领先于各大洲平均水平的大都市,称为真正的“增长源”,而满足这一条件的大都市不到200个。

报告认为,如果一个地区只能靠少数几个大都市拉动其发展,那这种模式就暗藏着不可持续的风险。尤其是,在很多地区和国家,大都市的巨大拉动作用已成为掩盖现实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遮羞布”,这一趋势值得警惕。

 

 

相关——

美国权威智库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

来源:中国日报2018.08

 

美国权威智库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成都等中国城市表现抢眼

近期,被誉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报告采用牛津经济研究院数据,以人均GDP和就业增长率为指标,评估了过去几年全球300个大都市的总体表现。从数据来看,中国大城市的表现在所有国家乃至地区中最为瞩目,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成都的表现尤为亮眼,以人均GDP增长率7.2%和就业增长率5.9%的成绩,全球排名第三位,在中国所有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报告显示,大都市对全球经济总量、就业和人口吸纳的贡献率已呈现出“不成比例”的压倒性优势。这300个主要大型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们将这些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称为“次国家级动力”,用以形容这些大都市在塑造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过程中发挥的独特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2年布鲁金斯学会也曾选取全球300个典型大都市进行研究分析,当时中国上榜的城市只有48个。而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增加到103,超过北美和西欧的总和,体现出强大实力。

除北上广等“老牌大都市”排名同样靠前外,其他新兴都市的表现也非常突出。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的城市已处于全球增长的前沿,但许多城市仍然鲜为人知。为了分析这些城市的变化,布鲁金斯学会根据城市规模、产业构成和增长模式,将103个中国城市分成了五个类型。两个巨头城市(北京、上海)、14个主要城市,包括成都等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5个沿海港口型城市、6个老牌资源型城市,剩下的81个城市则按照服务和工业占比划分,24个城市被划分为服务型城市,57个则被划分为工业型城市。

分析认为,自2000年以来,这五种类型的城市显示出了独特的就业和人均GDP增长模式。虽然北京和上海从规模上来讲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但它们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成都在内的14个主要城市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主要城市通常是区域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国际机场、高速铁路或海港,在产业发展和布局上也更加清晰。

以成都为例,这座城市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和关键产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成都双流机场是中国内地第四大国际机场,而第二座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也正在建设之中。新机场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成都随之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上海后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不仅如此,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运输网络已拓展至境内14个城市、境外16个城市,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网络。这座中国西部内陆城市靠着航空和铁路领域的优秀表现,在全球城市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从产业来看,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成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27.6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GDP55.7%。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这座城市融入全球经济版图的引领性产业。随着英特尔、IBM、格罗方德等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行业公司的落户,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按照规划,到2020,电子信息产业有望成为成都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的产业。

报告最后指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范围看,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这也确保了其城市将共同塑造和定义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技术和经济增长模式。而且由于成都等城市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它们的持续演变也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键因素。

2018-08-13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市都将是塑造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形态的“主力军”。2014—2016年,全球36%新增就业岗位和GDP67%增长,来自300个大都市。但称为真正“增长源”的大都市不到200个。如果一个地区只能靠少数几个大都市拉动其发展,那这种模式就暗藏着不可持续的风险。

大都市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