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休闲    鸡的迁徙
  •  “资本之王”黑石

    自1985年成立,两位连杠杆并购都没真正做过的创始人,如今凭借1.1万亿美元的管理规模,让黑石足以跨界比肩世界顶级的主权财富基金。黑石的业务虽多但却有着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并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实时调整。2024年,黑石仍在对其业务进行归类和整合。

    8 ¥ 0.00
  • ESG披露标准启示

    目前主流披露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披露标准,以GRI、SASB等为代表。第二类为聚焦气候变化、水资源等领域的披露标准,以TCFD、CDP等为代表。第二类标准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很难横向比较。GRI标准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披露标准,引用占比超过90%。

    8 ¥ 0.00
  • 中国钾盐缺口

    中国有56%的耕地需要“补钾”,总体上越往东南越严重,闽、湘、鄂、粤、海南以及江淮地区土壤钾含量都十分稀少,高效钾含量只有新疆、关中农业区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钾盐缺口68%,需进口1000多万吨,而由于钾的高度垄断,进口选项非常有限。

    45 ¥ 0.00
  • 三井物产的情报网

    微软的情报系统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大约是17%左右,而三井这种贸易财团则是以信息为最终的经济效益,其情报就是整个公司的命脉。作为民间研究机构,从研究的深度、广度和企业接受程度来看,比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率。其成果被日本企业界认为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78 ¥ 0.00
  • 为什么盒装奶是950毫升?

    国内的一些牛奶包装沿用了美国的可折叠屋顶式纸盒设计,用的模具一样,那标注的容量也跟别人一样,取近似值950毫升。制造商在保持包装大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稍微减少产品的体积。这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控制开支,而不会显著提高零售价格。

    20 ¥ 0.00
  • 一个县城与打火机

    12道工序、32个零配件、15项测试标准……制造出1元打火机。全球一年销售200亿只,约七成来自中国湖南邵东。这里年产打火机150亿只,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串起来能绕地球20圈。在邵东,平均每1分钟就有2.8万个打火机下线,其打火机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1 ¥ 0.00
  • 重生的俄罗斯农业

    2002年俄出台《农业用土地流通法》后,一系列法律让农用土地流通得以明确、透明地进行,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2007年对农业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作物保险费实施补贴。次年俄罗斯农业从粮食净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

    105 ¥ 0.00
  • 印度,用糊糊驯服味蕾

    谷物的富余,让印度不怕浪费粮食,人们发现,面粉和米粉作为糊糊的增稠剂,质地更浓郁粘稠、香料与食材融合度更好,且可以保温和解腻,缓解糊油脂和肉类的油腻感。原本粗劣的糊糊,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能驯服各种各样的食材,并形成另一条美食路径。

    83 ¥ 0.00
  • 拜耳伤痕

    买下孟山都,彻底改变了拜耳的发展轨迹。拜耳最大的三项并购是2006年以19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先灵公司,2014年以142亿美元收购默沙东的OTC业务,以及2016-2018年间以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前两项并购起码还增强了拜耳的制药业务竞争力,最糟糕的是对孟山都的收购。

    33 ¥ 0.00
  • 全球家族办公室现状

    只有少数家族办公室将注意力放在促进家族团结和长期稳定上。在职能专业化方面,投资管理进展最为显著,而其他职能专业化水平则存在差异。家族本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许多家族和家族办公室都缺乏领导人接班规划,并且未为下一代制定教育规划

    126 ¥ 0.00
  • 全球文科倒闭潮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合组织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在这股浪潮中,有的大学是迫于财政压力削减人文学科,有的则是出于对“教育优势”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也就是把跟不上时代的文科专业淘汰掉,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

    9 ¥ 0.00
  • 2024年最失败的八大技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科技失败案例盘点,记录了过去一年中的失误、骗局与灾难。有些失败带着荒诞色彩,如谷歌“觉醒AI”生成黑人纳粹图像而将公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另一些则更加严重,如CrowdStrike的一次计算机错误,导致数千名达美航空乘客被迫滞留机场,引发法律诉讼。

    4 ¥ 0.00
  • 游戏行业的肉与汤

    AI会不会彻底改变这个行业,“不好说”,“AI原生游戏大概率不会是我们先搞出来,可能是哪个做AI的实验室先做出来,然后其他人会在他们的基础上往下走,”卢竑岩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离实用特别接近的科研成果,“但也很难说,会不会突然有爆发性地增长。”

    24 ¥ 0.00
  • 120年美国房价历史和规律

    从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下跌,95年上涨。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年,跌幅达18%。连续下跌达到5年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累积跌幅达26%;2006-2011年累积跌幅达33%。在过去的123年中,美国房价平均增长率为3.07%,CPI 通胀率为2.82%。在扣除通胀率后,房价就基本不涨了。

    45 ¥ 0.00
  • 枢纽城市之争

    超级承运人与枢纽机场相辅相成,带来大量客流、物流,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超级承运人,还是枢纽机场,都强调“集中”,如达美航空在亚特兰大份额超过80%,堪称“堡垒枢纽”。而中国目前有57家航司,三大航在北上广基地份额都仅在40%-50%之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46 ¥ 0.00
  • 波音从工程奇迹到信任危机

    批评人士说,波音公司把安全当成了利润的牺牲品。”这样做是为了让波音的运营更像一家企业,而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波音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但人们投资一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想赚钱。”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44 ¥ 0.00
  • 计算机产业史

    本文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发明开始,阐述计算机作为不同效用工具为人所用。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适时控制,到线上社交、个人玩乐、办公效率、图形工具,再到内容平台、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最后计算机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大而统一,发挥最大网络效应,与其去中心化的基础定位有很大关系:数据包发送方式和发送内容无关,任何设备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唯一中心化的域名管理机构获得了独立且非营利地位,互联网治理更多依赖社交机制,而不是靠特定机构来管理。

    44 ¥ 0.00
  • 墨西哥的中国工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以前,目光紧盯着美国,到墨西哥后却发现了许多新机会。同时到了墨西哥后,它们惊觉,中国经验失灵了。不同于过去从欧美日企业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中资企业到墨西哥是一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应变之策。

    224 ¥ 0.00
  • 像研究人类一样研究ChatGPT

    一篇有关“机器心理”的预印本。他在其中提出,把LLM当作一个人类对象来对话,可以揭示底层简单的计算之中产生的复杂行为。Google的研究引入“思维链提示”,来描述一种让LLM展示“想法”的做法,会让模型按相似的流程行事。它会输出思维链,这么做更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45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144 ¥ 0.00

【作者: 文杰、汤波、刘冉冉;源自: 南方周末《鸡是如何从亚洲东南部迁徙到全世界的?》2021.10

 

家鸡从东南亚向西迁徙至欧洲的可能路线图:A为家鸡主要驯化中心,B为西亚地区,C为欧洲。

 

家鸡在大约8000年前从亚洲东南部丛林驯化之后,伴随着早期人类的迁徙、贸易等活动的脚步,扩散到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房前屋后常见的动物,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鸡的迁徙历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数千年来人类的历史变迁。

 

1、从人类厨余刨食开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团队研究表明,家鸡大约在8000年前在东南亚地区由红色原鸡驯化而来,也就是说中国西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等东南亚地区是家鸡的驯化中心,而并非之前普遍认为的印度河谷地区或中国北方地区。不过,红色原鸡是如何被驯化成家鸡的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明确答案。

有人推测红色原鸡可能是与人类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即原鸡喜欢在人类定居点附近的厨余里找吃的,一些原鸡不再害怕人类,人类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神奇鸟类。人类喜欢鸡,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鸡能准时报晓,好斗好玩可以用于娱乐,吃得少还能自己找食吃,这样养起来不太费劲,能下蛋也能当肉吃,为人类增加了稳定的蛋白来源,等等。

于是,亚洲东南部的农民开始有目的地在自家的住所附近养起鸡来,有可能在迁徙过程中也随时携带着它们。这样,鸡也从亚洲东南部的一隅,向北、向西和向东扩散开来。不过,鸡到底是如何从驯化中心扩散到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家所知甚少,只能根据考古记录、文字记载及基因记忆等已有资料分析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既然家鸡是从东南亚地区驯化,那么家鸡首先会在亚洲扩散,比如向北在中国全境繁衍,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后,再迁徙到日本群岛;向西扩散到印度河流域,再经由印度河谷地区扩散到西亚地区,并继续扩散到地中海地区,进而进入欧洲和非洲;向东扩散至东南亚岛国,再随着早期人类的足迹进入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国,甚至继续漂洋过海进入南美洲。不过,家鸡在每个地区扩散的路径都各具特色。

 

2、在东亚一路向北?

 

如果家鸡是在东南亚驯化,那么家鸡在中国的扩散足迹应该是从中国南方向北方迁徙,不过目前发现的考古记录尚不支持这种推测。迄今已有50个以上的新石器时期和青铜器考古遗址出土过类似“家鸡”的遗骨,包括公元前8000年前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公元前6000年前的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和公元前3500年前的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遗址等中国北方考古遗址,等等。不过,2016年,中国和日本的考古学家对1800多块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早期禽类遗骨重新进行形态学分析,发现这些禽类遗骨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家鸡,因为它们的形态学特征更接近于中国比较常见的野鸡——雉。

只有测年时间在公元前3000-700年的河南省先王岗遗址和公元前2300-1900年的山西省周家庄遗址出土的禽类遗骨比较符合家鸡的解剖学特征。另外,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出土的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家鸡遗骨,也获得考古学家认可。殷墟遗址曾经出土了大量动物遗骨,其中小屯一号灰坑中出土了一块不完整的鸡头骨,已具有明显的家鸡解剖学特征,如枕髁小、枕骨下窝深而大、眼神经外支管孔和迷走神经孔相当发育等。另外,该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雉”和“鸡”写法已明显区分,因此可以说中国饲养家鸡的历史至少有3300年。

相对而言,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家鸡遗骨更晚一些,比如距今3000年的云南元谋大墩子文化遗址、距今2400年的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遗址,均发现了家鸡遗骸。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潮湿,祭祀文化没有北方盛行,导致南方地区出土的家鸡遗骨比北方更少,也更晚,但并不代表南方地区饲养家鸡的历史比北方晚,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验证家鸡在中国的扩散路径。
有意思的是,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虽然中国云南省离家鸡驯化中心较近,云南省特有的地方鸡种与红色原鸡也存在非常近的遗传关系,但是中国很多地方鸡种却并非从云南直接引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先后利用一些原鸡属特有的线粒体DNA片段,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地方鸡种,以及红色原鸡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地方鸡种存在多种母系遗传起源。云南省地方家鸡的母系祖先与红色原鸡中国亚种高度同源,但是却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地方鸡种缺乏遗传贡献。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可能是中国家鸡的重要母系起源中心,但是该地区的家鸡母系祖先与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方鸡种没有太大关系,却与老挝、缅甸等地红色原鸡及印度尼西亚家鸡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因此科学家推测,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的家鸡母系祖先并非来源于云南及周边地区,而是可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引入。该家鸡母系祖先在华南地区繁育之后,逐渐往北向湖北、河南等地,往东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往西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扩散。科学家还推测,四川也是中国家鸡母系祖先重要的繁育中心,该母系祖先可能来自山东和河南一带,其群体在四川得到快速繁育,然后以四川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扩散,成为中国现代地方鸡种的重要母系来源。

家鸡在中国北方地区繁衍生息之后,很自然会进入毗邻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朝鲜半岛最早的家鸡考古记录出现在距今2400年前,而日本本土鸡有多种起源,最初是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期间通过朝鲜半岛传入,然后在公元794-1192年期间从中国唐朝传入,另外还有18世纪从东南亚引入的鸡种。日本名古屋大学和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线粒体DNA和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38个日本本土鸡种进行遗传分析显示,日本本土鸡种的遗传贡献主要来源于中国鸡种,少部分来源于东南亚。

 

殷墟出土甲骨文“雉”和“鸡”字写法区别。

 

3、印度是欧洲和非洲家鸡的起源地?

 

大量研究显示,印度河谷地区是重要的家鸡驯化中心,也是欧洲和亚洲鸡种的主要起源地。从考古记录来看,印度河谷最古老的鸡骨是在公元前2000年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现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因此科学家推测印度河谷地区在公元前2000年前已广泛饲养家鸡。不过,目前亚洲最古老的鸡骨发现于公元前3900年前的伊朗地区,土耳其和叙利亚地区等地也出土过公元前2400-2000年前的鸡骨,约旦在公元前1200年前的考古遗址中也发现了家鸡的遗骸。这些考古记录表明家鸡经由印度河谷地区扩散到西亚,继而进入欧洲和非洲。

根据考古记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证据,可将鸡的全球迁徙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公元前6000年前开始,家鸡在亚洲南部或东南部地区被驯化;第二个阶段是从公元前3000-2000年前开始,家鸡从驯化中心扩散到西亚,包括伊朗、叙利亚等地;第三个阶段是公元前900-700年前传入欧洲。

对欧洲动物考古文献的调查表明,在公元前1世纪之前,考古遗址中的鸡遗骸比例极低,几乎从未超过动物遗骸总数的3%。目前,欧洲发现最早的家鸡遗骸,存在于公元前9世纪末和8世纪。有人推测欧洲的鸡是由西亚的腓尼基人带到欧洲的。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上,考古学家从半岛上的腓尼基人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9世纪末的家鸡遗骸,而中欧最早的家鸡遗骸是在现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在英国,最早确认的鸡骨考古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到390年之间。到公元前1世纪,家鸡的遗骸在欧洲各处已经非常常见了。

欧洲的文学作品也印证了这一点。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在他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传世作品中从来没有提到过鸡。直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文学作品才出现鸡,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鸡的概念和形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将鸡称为“波斯鸟”,可能表明这一时期鸡是从伊朗(古称波斯)进口到希腊的。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欧洲鸡与印度鸡的渊源颇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线粒体DNA对全球地方鸡种和东南亚红色原鸡进行遗传分析,推测多个家鸡母系祖先可能由印度尼西亚起源,向西传播到印度,并在印度完成第一次群体扩张,再由印度近中东地区传播到欧洲,在欧洲完成第二次群体扩张,逐渐形成欧洲家鸡的主要母系祖先,并对全球的现代商品鸡种产生深远影响。

非洲家鸡则可能通过陆路和海路等多条路线从印度进入非洲大陆。非洲最早关于家鸡的记录来自埃及,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不过这些记录并非家鸡遗骸,而是根据埃及墓葬中出土的古文典籍和图像推测。目前,非洲最古老的鸡骨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一个普遍观点是,来自印度的家鸡经由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到达非洲北部的埃及,随后沿着尼罗河谷向南扩散到努比亚,然后沿着苏丹-萨赫勒走廊,从东非海岸一路向西,随即在沿路的非洲国家扩散开来。

科学家对来自南亚(巴基斯坦)、中东(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北非(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和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的本土家鸡进行线粒体DNA分析,发现在近90%的样品中共享相同的母系祖先,推测这些家鸡母系祖先很可能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并沿着陆地路线迁移到中东和非洲不同国家。与此同时,非洲地方鸡种中也含有一些来自东南亚鸡种的血统,暗示非洲东部沿海的鸡种也可能经过印度洋海上贸易路线与东南亚鸡种发生联系。在非洲地方鸡种还观察到少量的母系祖先谱系,这些母系祖先谱系在中国云南地方鸡种中频率非常高,即这些母系祖先最有可能起源于云南地区,之后通过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辗转来到非洲大陆。

值得一提的是,线粒体DNA多样性证据显示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鸡并非来自马达加斯加与印度次大陆或东南亚之间的直接海上贸易,而是与东非沿海地区有着更强的遗传联系。另一个证据是,鸡的马达加斯加语是从东非海岸的班图语中借来的,并非来自南岛语系。

 

公元前1300年出现在埃及法老图塔卡蒙墓地附近的石灰岩壁画。

 

4、美洲发现的历史会被鸡改写吗?

 

除了向北扩散到东亚和向西传播到西亚之外,鸡也被向东扩散到东南亚岛屿,随后进入大洋洲及大平洋群岛,家鸡的扩散路径也进一步佐证了人类漂洋过海征服太平洋群岛的伟大壮举。甚至有研究显示,南美洲出土的家鸡遗骸可能改写人类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

考古证据表明,至少早在公元前3000年,从亚洲大陆迁徙到东南亚岛屿的第一批移民,比如拉皮塔人,可能将猪、鸡等畜禽带入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岛屿,并随着拉皮塔人漂洋过海进入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人类在太平洋群岛的殖民,也促进了家鸡扩散到大平洋三大群岛,即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因为在大多数太平洋岛屿的考古遗址中均发现了家鸡的遗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科学家对来自波利尼西亚和东南亚岛屿的现代家鸡和古代家鸡样本中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大约3850年前,家鸡在密克罗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岛屿之间随着人类的迁徙而扩散,在之后数千年里,家鸡经由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瓦努阿图岛的东迁路线,逐渐扩散到波利尼西亚群岛,进而远及北端的夏威夷岛和东端的复活节岛,即将横跨浩瀚的太平洋踏上神秘的南美洲土地。

2007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洲的鸡是由西班牙人公元1500年前后带去的。不过,1532年当西班牙侵略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zaro)带人闯入当时非常繁荣的印加帝国时,他们发现当地已广泛饲养鸡,并将鸡用在很多印加宗教仪式上。如果印加人只是在短短几十年前接触从欧洲人带来的鸡,那么可能很难将鸡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文化中。

2007年,一个由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为这一谜团带来了新的解释。研究人员对智利中南部一个考古遗址出土的一些鸡骨头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们依靠放射性碳测年法,测出这个鸡骨头年龄在公元1321-1407之间,至少属于5只鸡。接下来,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从智利出土的古鸡骨中提取出线粒体DNA并测序,然后与智利现代鸡和大平洋中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出土的鸡骨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智利出土的鸡骨和波利尼西亚的鸡骨中的线粒体DNA之间的变异位点惊人地相似,而现代鸡却缺乏这些变异位点,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六百多年前生活在智利的鸡是波利尼西亚人漂洋过海带过来的,这一时间早于欧洲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

这一发现被多家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后来有多项研究显示,关于太平洋群岛鸡种率先到达南美洲的说法可能源自现代家鸡DNA对古代鸡骨DNA的污染。2020年,一项涉及来自六个南美国家的本土鸡线粒体DNA遗传研究显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南美鸡与其在太平洋岛屿(包括复活节岛)的本土鸡之间存在母系遗传关系,该研究更支持南美洲大陆的本土鸡起源于欧洲或亚洲。看来,要改写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还需要新的证据。

尽管家鸡在全世界扩散迁徙的历史并不完整,有一些还存在争议,需要更多更准确的考古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加以辨析。但是历经数千年,家鸡已经从东南亚或南亚的一个角落扩散至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几乎每个角落,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生活,甚至历史进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2022-05-17
八千年前家鸡在亚洲东南部地区由红色原鸡驯化成功,随后跟随人类迁徙的步伐几乎走遍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每个角落,成为世界各地常见的动物。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鸡的迁徙历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数千年来人类的历史变迁。

鸡的迁徙

image-20220517182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