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特别关注    资源枯竭型城市
  • 方便面的征服

    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成功地发明了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现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生产方便面,中国是世界上方便面消费总量第一的国家。人均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是韩国,人均消费量为80份。在2021年,韩国蝉联了8年的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地位被越南超越。

    10 ¥ 0.00
  • 英国“基建狂魔”时代

    进入到20世纪,很多年久失修的运河更是面临彻底报废的窘境——决口、淤塞、干涸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运河的宿命;好在英国政府于1947年将全部运河收归国有,并在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修缮。如今,改头换面、设施齐全的运河水系和舒适温馨的居家客船也成为了怀旧的英国人理想的度假方式。

    11 ¥ 0.00
  • 小城镇与超级产业

    中国有很多县城或小镇,几万人从事同一个小产业。产业虽小,但其产量可以占到中国50%以上,有些甚至占到世界的50%以上。都是轻工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当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不能持续创新和升级,原有产业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每个小城产业的升级过程各有不同

    11 ¥ 0.00
  • 柏林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生活垃圾由柏林城市垃圾清运公司(BSR) 负责。BSR每天组织近200次残余废物收集和50次生物垃圾生物处理,经营着15个城市便利设施和6个小型家庭有害物质收集点,收集20种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和30种不同的危险废物类别。BSR和ALBA公司共同负责清空回收箱,BSR负责的约五分之一。

    7 ¥ 0.00
  • 数字农业的玩家们

    数字农业赛道上,布局的包括富士康、中联重科、潍柴动力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京东等;数字巨头英特尔已经进场。腾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富士康建造了一座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京东成立数智农业在全国对接了超千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

    8 ¥ 0.00
  • 东亚大都市病

    大城市化及其都市圈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引擎。年轻人口被虹吸到大都市圈,导致其他地区老龄化严重,但大都市圈的生育率普遍较低。东亚地区如日、韩、新等国总和生育率仅在0.85~1.3左右;上海,北京等生育率更低,只有0.7左右。本文试图剖析东亚大都市病的成因

    11 ¥ 0.00
  • 诺贝尔奖证书设计

    每张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文学奖的证书写在羊皮纸上,即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上,使用的技术与中世纪书籍插图画家的技术大致相同。授予其他获奖者的证书是用特制的手工纸制作的。有的领域诺奖证书以年度主题为特征,而文学领域则是私人定制

    4 ¥ 0.00
  • 硬核科技重塑创投格局

    PE/VC机构在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转换。中基协统计,PE基金2021年新增投资中,计算机运用、工业资本品、医药生物、半导体领域占48.01%;VC基金中,计算机运用、医药生物、资本品、半导体、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的案例数量占比高达70.62%。

    4 ¥ 0.00
  • 11年,软银零纳税

    软银承担了很低的纳税义务,但符合税法。其利用独特商业模式,让收入来自子公司股息。软银年报中“所得税”项,过去15年里有13年都确定为500万日元时,“不会产生企业税”。其营收结构也有两面:去年公布了5万亿日元净利润,在税务机关面前却是一家亏损公司。

    51 ¥ 0.00
  • 找回专注力

    尼尔·埃亚尔打造了 “上瘾模型”,教会产品经理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几年后,他也被卷入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的漩涡,险些被 “上瘾模型”控制。他提出了“专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包括主宰内部触因、确定时间规划等,让时间和注意力去该去的地方。

    11 ¥ 0.00
  • 战争与产业政策

    美国正试图通过一次一个技术制裁来减慢中国技术进步以塑造一个未来。今天,信任消失了,中美合作体系和俄欧合作体系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俄之间萌生出新合作关系,这一横跨金砖国家和欧亚板块的“天作之合”,因中-美与俄-欧的合作破裂而产生。

    43 ¥ 0.00
  • 被历史耽误的游戏编剧:折毛

    折毛扮演游戏角色为了增强国家在历史上的真实实力,她不断在维基百科上叠BUFF,让“卡申银矿”成为无限取钱的作弊器。因为会有游戏裁判去维基百科中核查信息。为让银矿真实,她写了历史战争;为让战争合理,她编了一场起义;为让起义更真实,她编了一种货币……

    36 ¥ 0.00
  • 原始技术支撑中国地热能

    作为地热资源大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然而中国地热能利用非常初级,地热能只能在当地消化,无法转移使用。

    12 ¥ 0.00
  • 电力区域版图

    火电占比下降、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根据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7 ¥ 0.00
  • 走进英特尔芯片工厂

    极少有人能够真正进入全世界最顶级、最高机密的晶圆工厂,以及装备了最尖端技术设备的芯片测试实验室,以最近的距离,亲眼目睹一枚芯片的诞生全过程。全球十二万英特尔员工,也只有1-2%左右能够出入它的芯片生产车间;99%的员工甚至没有机会和晶圆拍一张合影。

    7 ¥ 0.00
  •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和东北限电的情况类似,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应该与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

    12 ¥ 0.00
  • 新加坡淡水工程

    新加坡 “四大水喉”,即本地雨水、对外购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解决饮水问题。除了天然水和从印尼抽取的协议淡水,其海水淡化计划到2060年将满足新加坡30%的淡水需求;“膜”技术净化“新生水”品质超越欧美饮用水标准,计划到2060年,“新生水”可以满足50%的用水量

    33 ¥ 0.00
  •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由于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在286种独特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

    7 ¥ 0.00
  • 美剧编剧体系

    美剧的生产体系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讨论,比如制播分离、制片人负责制、试播制度、订阅制度和高淘汰率等等。在编剧流程上,美剧由制作人组织一批写手,边写边拍,边拍边改,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过程。可以根据演员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剧情,故事更符合需求。

    49 ¥ 0.00
  • 复盘美国汽车工业

    2010年,通用汽车实现为1999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成为三大车企中市值最高的企业。2011年,最后一辆福特“维多利亚皇冠”下线,成为美式大排量车的绝唱。此时,电动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人们的生活。“闹着玩”一般销量的特斯拉将会成为传统车企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16 ¥ 0.00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源自:岳读债市《除了鹤岗,还有哪些资源枯竭型城市?》2022.03

 

2021年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市宣布进行财政重整,成为全国首个财政重整的地级市。通过对鹤岗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财政自给率偏低、债务负担较重、土地成交收入不足、人口急速流失的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因主体资源无法继续大范围开采,导致主导产业衰退的一类资源型城市,可以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能维持开采时间不足设计年限1/4来衡量。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入衰退期,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较大转型挑战。主要问题有:(1)产业结构单一,替代接续产业发展发力;(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3)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4)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改委于200820092011年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并提供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行政级别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主;从区域分布来看,资源枯竭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另外,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2007年开始,我国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经历了起步阶段、推进阶段以及目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银行专项贷款和中央项目倾斜来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总体来看,自2018年开始中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移支付总额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水平在200亿元左右。

经济财政方面,资源枯竭城市GDP平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GDP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增速由正转负。

产业结构方面,总体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仍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平均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川区、白山市、辽源市及潼关县连续两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全国均值,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优良。

截至2022326日,存量城投债中有474只个券来自21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存量债券余额2843.1亿元。资源枯竭型城市发行的债券以AA级、中长期为主,短期偿付压力不大,未来1-3年内到期规模较大。

综合考虑投资风险和机会,我们认为应该谨慎投资最新主体评级下调、债务负担较重地区、财力下降地区的城投债。而对于所属区域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募集资金用途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城投债,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2021年末,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宣布财政重整,在产业结构转型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是否会出现“下一个鹤岗”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相关债券进行梳理,以供投资者参考。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简介

1、什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1]。按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划分,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按资源开发种类划分,资源型城市可以划分为单一型资源型城市和多种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并重的综合型资源型城市,前者如大同,资源以煤炭为主,后者如唐山,资源包括矿石、煤炭、石油等。

资源型城市一般对资源依赖度高,资源性企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空间也较为分散。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为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200712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2],提出了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通常来说,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能维持开采时间不足设计年限1/4的城市。[3]资源枯竭城市具有几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入衰退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方面都面临较大的转型挑战,通常都会面临如下几方面问题[4]

1)产业结构单一,替代接续产业发展发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围绕着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展开,对该类资源过度依赖,形成了以该类资源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其余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一旦资源濒临枯竭,受限于原有的发展观念与技术体系,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发可替代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支撑。

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

资源型城市的主导资源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资源开发与贩卖的基础上,产品附加值有限,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产业生产收益递减,造成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同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往往承担着就业安排、环境保护、科技投入等大量的工作,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担,进而限制城市的转型。

3)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随着资源枯竭与环保政策的完善,资源枯竭城市产业遭遇发展瓶颈,往往会导致支柱产业效益下降、企业大面积停产破产、员工大量失业;且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高,加之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4)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在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大都存在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粗放式开采和利用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污染、土地沙化、地表塌陷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如何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1]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4941.htm

[2]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wgk/2007-12/24/content_841978.htm

[3] 资料来源:http://ducha.shaanxi.gov.cn/suggest/websit/htmlfiles/jycont/14231.htm

[4] 参考资料:闫坤、张亚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为例》,《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

 

1、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录

200712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1]后,发改委在2008年、2009年、2011年,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中央财政将对这69座城市提供财力性转移支付。

从行政级别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主,其中地级市25个,县级市23个,分别占比36.2%33.3%;从区域分布来看,资源枯竭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其中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达20个,占比30.0%,其次为华中及华东地区,分别为13个、10个,占比分别为18.8%14.5%

2008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2],确定了5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6个中西部典型资源枯竭城市及1个典型资源枯竭地区。

2009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3],在第一批的基础上增加了9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及6个市辖区,共32个资源枯竭城市。

2011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4],在前两批的基础上增加了8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7个市辖工矿区及5个县,共25个资源枯竭城市。同时,根据《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5],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随后,201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6],划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按开采进度划分,成长型城市31个,成熟型城市141个,衰退型城市67个,再生型城市23个,其中原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盘锦市和孝义市被划入资源再生型城市。

2、资源型城市政策梳理

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开始,我国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推进阶段以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印发了包括《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在内的多部纲领性文件,形成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银行专项贷款和中央项目倾斜来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同时强调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

1)起步阶段

2007年,国务院发布38号文[7],全国范围内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起步阶段,文件从产业布局、就业保障、转移支付、税收制度等多方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定扶持政策。2009年,国务院针对资源型城市较为集中的东北地区发布33号文[8],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与33号文所提出的转移支付相配套,财政部于2012年发布《2012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管理办法》[9],明确规定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补助期限与补助比例。

2)推进阶段

2013年,国务院45号文[10]发布,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推进阶段,45号文将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性、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明确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衰退型城市提出转型发展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转型基本完成。随后,1966号文[11]52号文[12]等陆续出台,对转型发展方案做出补充;20215月,国务院17号文[13]7个转型成效突出的城市予以督察激励。转移支付方面,经过201620172019年的三次修订,目前沿用201997[14]管理办法。

3)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方案对此前一系列政策与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符合目前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针对资源枯竭地区,要继续培育替代产业、改善矿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转型绩效评价工作,并且方案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总体上看,方案为“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

转移支付力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对资源枯竭地区提供转型支持的重要举措,我们统计了自2018年以来中央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金额,总体来看转移支付总额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转移支付金额为192.9亿元,2021年转移支付金额上升至222.9亿元,平均水平在200亿元左右。2022年,转移支付提前下达金额为134.9亿元,较往年有小幅下降。

3、资源枯竭城市现状:一个案例

鹤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与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并称“黑龙江四大煤城”。长期以来,当地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煤炭开采导致资源不断消耗,2011年,鹤岗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与煤炭价格跌落,当地经济支柱煤炭产业盈利性下降,鹤岗面临发展困境。20211223日,黑龙江鹤岗市人社局发布公告,因鹤岗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15]。由此,鹤岗成为全国首个财政重整的地级市。

财政自给率偏低

鹤岗市财政自给率偏低,财政实力较弱。2016年以来,鹤岗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维持高位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财政自给率在20%左右波动,平均值为19.7%2021年鹤岗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3亿元,财政自给率为23.3%

债务负担较重

鹤岗市债务余额持续增长,偿债压力较大。根据2016-2020年的公开数据,鹤岗市债务余额从51.1亿元增加至131.3亿元,主要原因为一般债余额增长较快,债务余额年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18年,当地债务率已超300%的警戒线,之后债务率持续攀升,至2020年达到522.3%

土地成交收入不足

鹤岗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有限,2021年规模进一步萎缩。从政府性基金收支的角度来看,鹤岗市除2017年收入大于支出,其余年份均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在2020年收支缺口超过10亿元。作为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要构成来源,鹤岗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十分有限,常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的水平,2021年,其规模大幅下降至0.76亿元,较去年下降了56.6%

人口急速流失

与煤炭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受限相伴的,是当地人口的急速流失。据黑龙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6],截至2020111日,鹤岗全市8个县(区)的人口89.13万人,与2016年的103.63万人相比下降了14.0%。实际上,2017年以来鹤岗市人口始终维持负增长,人口增长率在2020年出现大幅下跌,年增长率为-9.5%

[1]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4941.htm

[2] 资料来源:https://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811

[3] 资料来源:https://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807

[4] 资料来源:http://drc.jiangxi.gov.cn/jxdpc/departmentsite/hjbh/tztg/gztz/201112/P020111230392781096482.pdf

[5] 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012/t20101223_962111.html?code=&state=123

[6]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547140.htm

[7]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4941.htm

[8]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417927.htm

[9] 资料来源:http://www.nea.gov.cn/2012-07/26/c_131739466.htm

[10]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547140.htm

[11] 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xwj/201610/t20161009_960906.html?code=&state=123

[12] 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701/t20170125_962892.html?code=&state=123

[13]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5/07/content_5605131.htm

[14] 资料来源:http://www.mof.gov.cn/gkml/caizhengwengao/wg201901/wg201905/201909/t20190912_3385311.htm

[15] 资料来源:http://www.gddx.gov.cn/xybm/yjgl/ffhjzdfx/content/post_159244.html

[16] 资料来源:http://www.hegang.gov.cn/xxgk_new/z_xgknr/z_xgjxx/z_xtjgb/2021/06/36138.htm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财政与产业结构

 

1、经济财政现状

资源枯竭背景下产业艰难转型,叠加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资源枯竭城市经济与财政状况经历阵痛。根据2021年已披露数据,资源枯竭型城市GDP平均增速为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为10.8%,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8.1%10.7%,资源枯竭型城市GDP平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此外,我们统计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和9个大小兴安岭林区参照享受政策城市中GDP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过负增长的城市。其中,2021年、2020年连续两年GDP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负的有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1]2021GDP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正转负的有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外部再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部分城投偿债能力面临挑战,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

2、产业结构现状

经济发展角度并不存在最优的产业结构,只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就不失为高效的经济模式。但从产业特征上讲,第一、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更为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就业弹性高等特点,有利于从结构层面上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此外,第三产业相对第一、二产业增速波动更为平稳,能有效熨平经济波动。因此,对于资源日渐枯竭的城市来说,有效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应是经济长期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优势不再后寻找新经济加速器的破局之术。

我们考察了资源枯竭型城市2020年的产业结构,剔除个别数据缺失的城市,71个样本中,第三产业平均占比为45.46%,而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全国第三产业占比54.5%;从2021年已披露三产结构的3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来看,第三产业平均占比45.7%,与全国水平53.9%[3]仍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资源枯竭型城市整体产业结构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资源驱动型经济仍占主导。

具体来看,2020年资源枯竭型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大多集中在40-50%,共计30个城市位于此区间,玉门市、石拐区、逊克县、铁力市四个资源枯竭城市第三产业占比不足30%10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20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5个城市已披露2021年第三产业占比,东川区、白山市、辽源市及潼关县连续两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全国均值,这4个资源枯竭城市2021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2021GDP增速尚未披露的城市考察2020年、2019年情况

[2] 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3] 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城投债盘点

 

1、资源枯竭型城市城投债概况

截至2022326日,存量城投债中有474只个券来自21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存量债券余额2843.1亿元。从债券类型来看,公司债占比最大,共计1175.4亿元,占比41.3%,其次是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分别以578.6亿元和149.7亿元的金额占比20.3%19.3%,前三大债券类型占存量债券余额比重合计81.0%。从主体评级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城投债发行主体整体评级不高,多数集中在AA级,占比67.2%,未出现AAA级主体。

从发行期限来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发行的城投债以中长期为主,3-5年期城投债占比最大,共计1293.8亿元,占比45.5%,另外5年期及以上的债券占比22.6%,期限在1年以下的城投债占比仅为8.1%。从剩余期限来看,1年以内到期的债券金额473.0亿元,总体分布较为平稳,短期偿付压力不大,未来1-3年内到期的债券规模为1070.5亿元,占比37.65%,存在一定偿付压力。

2、需要关注哪些因素?

1)最新主体评级下调的城投债

我们筛选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城投债中最新主体评级下调的个券,共有2个主体发行的5只城投债,评级从AA+调整为AA,涉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景德镇市、淮北市,建议投资者关注主体后续的经营与偿付情况。

2)债务负担较重地区的城投债

目前债务管控趋严、压降债务风险成为主线,由于2021年地方财力数据披露不完全,我们统计了20192020年连续两年债务率均超过500%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共计8个城市,分别有3座城市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另外吉林省和湖南省各含有一座债务率较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议投资者关注化债与偿还压力。

3)财力下降地区的城投债

城投债的信用资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影响。我们筛选了城投债发行主体所在地区2021GDP或财政收入下滑的存量城投债,共有2个主体发行的8只城投债,涉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双鸭山市、大余县,建议投资者关注地区经济下行、财政收入下滑可能带来的城投债信用风险。

3、哪些债券值得投资?

1)所属区域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城投债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县城城镇化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发改委831号文确认了《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1],包括孝义市、新泰市和潜江市三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认为,这三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预计会持续受到较大力度的政府支持,区域风险较为可控,区域内城投平台具有更强的信用保障,其中潜江市目前尚有存量城投债,可以适度下沉。

2)募集资金用途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城投债

2021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3]提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至新的历史高度。因此我们认为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城投主体有望获得更大力度的政府支持,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重点支持一定程度可以对冲当地经济下行及财政收入下滑带来的信用风险和估值风险,我们筛选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为保障房建设的债券,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1] 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6/t20200603_1229778_ext.html

[2]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12/06/content_5657931.htm

[3]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0/content_5659796.htm

 

五、总结

 

本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历史出发,分析了其经济、财政及产业结构现状,并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城投债提出了投资建议。

首先,我们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和发展困境出发,其由于过度依赖当地矿产资源,发展后期往往会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人员增加、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

其次,我们对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名录的确认历程进行了梳理,发改委分别于200820092011年确认了12个、25个和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此外,我们还考察了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行政级别分布和区域分布情况。

我们将2008年至今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总结了各个阶段重点政策文件和主要内容。针对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支持举措,我们统计了2018年至今的转移支付情况,整体而言转移支付金额分布在200亿元左右。

针对全国首个财政重整的地级市鹤岗市,我们从其资源枯竭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鹤岗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特点。财政收支方面,鹤岗市财政自给率偏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负担方面,鹤岗市债务余额持续增长,偿债压力较大;土地成交收入方面,鹤岗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有限,2021年规模进一步萎缩;人口数量方面,鹤岗市面临人口急速流失。

从经济财政以及产业结构两方面,我们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现状。经济财政方面,我们将资源枯竭型城市GDP平均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并筛选出了近两年GDP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过负增长的城市;产业结构方面,我们统计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分布情况,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此外,我们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存量城投债概况,截至2022326日,存量城投债中有474只个券来自21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存量债券余额2843.1亿元。从债券类型、主体评级、发行期限以及剩余期限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性分析。

最后,我们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城投债提出了风险防范及投资建议。风险防范方面,我们建议谨慎投资最新主体评级下调、债务负担较重地区、财力下降地区的城投债;投资建议方面,我们建议可以关注所属区域为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募集资金用途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城投债。

 

六、风险提示

 

1)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困难;2)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3)信用风险加剧;4)城投平台口径判断存在一定主观性;5)政策梳理遗漏;6)政策变化超预期;7)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

 

2022-05-17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因主体资源无法继续大范围开采,导致主导产业衰退的一类资源型城市,可以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能维持开采时间不足设计年限1/4来衡量。2021年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市成为全国首个财政重整的地级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