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特别关注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 方便面的征服

    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成功地发明了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现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生产方便面,中国是世界上方便面消费总量第一的国家。人均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是韩国,人均消费量为80份。在2021年,韩国蝉联了8年的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地位被越南超越。

    10 ¥ 0.00
  • 英国“基建狂魔”时代

    进入到20世纪,很多年久失修的运河更是面临彻底报废的窘境——决口、淤塞、干涸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运河的宿命;好在英国政府于1947年将全部运河收归国有,并在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修缮。如今,改头换面、设施齐全的运河水系和舒适温馨的居家客船也成为了怀旧的英国人理想的度假方式。

    11 ¥ 0.00
  • 小城镇与超级产业

    中国有很多县城或小镇,几万人从事同一个小产业。产业虽小,但其产量可以占到中国50%以上,有些甚至占到世界的50%以上。都是轻工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当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不能持续创新和升级,原有产业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每个小城产业的升级过程各有不同

    10 ¥ 0.00
  • 柏林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生活垃圾由柏林城市垃圾清运公司(BSR) 负责。BSR每天组织近200次残余废物收集和50次生物垃圾生物处理,经营着15个城市便利设施和6个小型家庭有害物质收集点,收集20种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和30种不同的危险废物类别。BSR和ALBA公司共同负责清空回收箱,BSR负责的约五分之一。

    7 ¥ 0.00
  • 数字农业的玩家们

    数字农业赛道上,布局的包括富士康、中联重科、潍柴动力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京东等;数字巨头英特尔已经进场。腾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富士康建造了一座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京东成立数智农业在全国对接了超千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

    7 ¥ 0.00
  • 东亚大都市病

    大城市化及其都市圈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引擎。年轻人口被虹吸到大都市圈,导致其他地区老龄化严重,但大都市圈的生育率普遍较低。东亚地区如日、韩、新等国总和生育率仅在0.85~1.3左右;上海,北京等生育率更低,只有0.7左右。本文试图剖析东亚大都市病的成因

    11 ¥ 0.00
  • 诺贝尔奖证书设计

    每张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文学奖的证书写在羊皮纸上,即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上,使用的技术与中世纪书籍插图画家的技术大致相同。授予其他获奖者的证书是用特制的手工纸制作的。有的领域诺奖证书以年度主题为特征,而文学领域则是私人定制

    4 ¥ 0.00
  • 硬核科技重塑创投格局

    PE/VC机构在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转换。中基协统计,PE基金2021年新增投资中,计算机运用、工业资本品、医药生物、半导体领域占48.01%;VC基金中,计算机运用、医药生物、资本品、半导体、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的案例数量占比高达70.62%。

    4 ¥ 0.00
  • 11年,软银零纳税

    软银承担了很低的纳税义务,但符合税法。其利用独特商业模式,让收入来自子公司股息。软银年报中“所得税”项,过去15年里有13年都确定为500万日元时,“不会产生企业税”。其营收结构也有两面:去年公布了5万亿日元净利润,在税务机关面前却是一家亏损公司。

    51 ¥ 0.00
  • 找回专注力

    尼尔·埃亚尔打造了 “上瘾模型”,教会产品经理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几年后,他也被卷入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的漩涡,险些被 “上瘾模型”控制。他提出了“专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包括主宰内部触因、确定时间规划等,让时间和注意力去该去的地方。

    11 ¥ 0.00
  • 战争与产业政策

    美国正试图通过一次一个技术制裁来减慢中国技术进步以塑造一个未来。今天,信任消失了,中美合作体系和俄欧合作体系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俄之间萌生出新合作关系,这一横跨金砖国家和欧亚板块的“天作之合”,因中-美与俄-欧的合作破裂而产生。

    41 ¥ 0.00
  • 被历史耽误的游戏编剧:折毛

    折毛扮演游戏角色为了增强国家在历史上的真实实力,她不断在维基百科上叠BUFF,让“卡申银矿”成为无限取钱的作弊器。因为会有游戏裁判去维基百科中核查信息。为让银矿真实,她写了历史战争;为让战争合理,她编了一场起义;为让起义更真实,她编了一种货币……

    33 ¥ 0.00
  • 原始技术支撑中国地热能

    作为地热资源大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然而中国地热能利用非常初级,地热能只能在当地消化,无法转移使用。

    12 ¥ 0.00
  • 电力区域版图

    火电占比下降、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根据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6 ¥ 0.00
  • 走进英特尔芯片工厂

    极少有人能够真正进入全世界最顶级、最高机密的晶圆工厂,以及装备了最尖端技术设备的芯片测试实验室,以最近的距离,亲眼目睹一枚芯片的诞生全过程。全球十二万英特尔员工,也只有1-2%左右能够出入它的芯片生产车间;99%的员工甚至没有机会和晶圆拍一张合影。

    7 ¥ 0.00
  •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和东北限电的情况类似,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应该与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

    12 ¥ 0.00
  • 新加坡淡水工程

    新加坡 “四大水喉”,即本地雨水、对外购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解决饮水问题。除了天然水和从印尼抽取的协议淡水,其海水淡化计划到2060年将满足新加坡30%的淡水需求;“膜”技术净化“新生水”品质超越欧美饮用水标准,计划到2060年,“新生水”可以满足50%的用水量

    33 ¥ 0.00
  •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由于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在286种独特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

    7 ¥ 0.00
  • 美剧编剧体系

    美剧的生产体系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讨论,比如制播分离、制片人负责制、试播制度、订阅制度和高淘汰率等等。在编剧流程上,美剧由制作人组织一批写手,边写边拍,边拍边改,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过程。可以根据演员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剧情,故事更符合需求。

    49 ¥ 0.00
  • 复盘美国汽车工业

    2010年,通用汽车实现为1999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成为三大车企中市值最高的企业。2011年,最后一辆福特“维多利亚皇冠”下线,成为美式大排量车的绝唱。此时,电动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人们的生活。“闹着玩”一般销量的特斯拉将会成为传统车企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16 ¥ 0.00

【作者:刘子象 ;来源:界面新闻《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218种人类疾病传播,传播途径超千种》2022.08

 

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了超过一半的已知人类病原性疾病的传播。

这项研究8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通过查阅已有病例的医学文献,研究人员发现在已知的375种人类病原性疾病中,218种(58%)因为某种气候灾害而恶化。

研究专注于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10种气候灾害,即:大气变暖、热浪、干旱、野火、强降水、洪水、风暴、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和土地覆盖变化。在梳理了7万多篇有关此类例子的科学论文后,科学家们发现,所有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

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

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例如,洪水加剧肝炎传播,气温上升延长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的寿命,干旱使感染汉坦病毒的啮齿动物在寻找食物时进入人类社区。研究写到,由于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

其中,最常见的途径是媒介传播类。比如,蚊子、蝙蝠或啮齿动物这类媒介将疾病传播给人类。从气候灾害的类型来看,这类传播大多数与大气变暖(160种疾病)、强降水(122种)和洪水(121种)有关。

除了研究传染病外,研究人员还扩大了搜索范围,研究了所有类型的人类疾病,包括哮喘、过敏甚至动物咬伤等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在286种独特的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9种因气候灾害而减少。

研究得出结论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福祉构成重大威胁。研究已经揭示了这种威胁的广泛性。作者认为,要降低风险,人类需要减少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阻止全球变暖。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夏威夷大学气候数据分析师Camilo Mora说,气候危机可能以多种方式加剧了新冠病毒的传播。比如火灾和洪水扰乱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携带病毒的蝙蝠等动物由此被驱赶到离人类更近的地区。

他表示,我们正在打开疾病的潘多拉魔盒。这就像用棍子戳狮子,在某个时刻,狮子总会转头撕咬。不过他同时指出,这项研究并不是要预测未来病例,它揭示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未对特定疾病受影响的几率或程度进行量化计算,只是发现极端天气可能是影响疾病的许多因素之一。华盛顿大学的长期气候和公共卫生专家Kristie Ebi指出,相关性并不构成绝对的因果关系。

哈佛大学气候、健康和全球环境中心主任Aaron Bernstein则认为,这项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地挖掘了已有素材,证明了气候灾害带来的冲击。他表示,简而言之,不稳定的气候为传染病扎根和传播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近日在中国发现的一种新人畜共患病毒也引发关注。8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了一篇由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通讯文章。该文章称在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作者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目前已知有35例急性LayV感染患者,其中26例仅感染LayV(未检测到其他病原体)。截至目前尚无死亡病例的报告。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该病毒一开始在果蝠的体内被发现,人在接触染疫动物后被感染。病毒整体传播风险很低,且目前在境内还没发现人传人的特性。

多个全球机构已经表达了对气候危机与疾病之间联系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就警告称,气候危机有可能摧毁过去50年来全球在发展、卫生和减贫方面取得的进展。世卫组织估计,从2030年到2050年,每年将有25万人死于疟疾和腹泻等疾病的扩散,以及营养不良和高温应激。

另据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随着气候变化导致世界许多地区夏季更长、冬季更暖,通过蜱和蚊子等媒介传播的感染正在升级。

89日,德国联邦疾控研究所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RKI) 所长Lothar Wieler警告称,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可能导致德国热带病病例的增多。比如,气温飙升让蚊子和蜱虫将栖息地进一步扩展到德国,他们将带来寨卡病毒、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初夏脑膜脑炎、疟疾等疾病。

近来全球多国遭遇了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韩国正在经受80年来的最大暴雨。88日晚,韩国首都首尔及周边地区的暴雨已经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另有9人受伤、6人失踪。今年夏天,北半球遭遇炙烤模式。欧洲多国的热浪已经造成超过1500人死亡。

 

 

图源:视觉中国

 

2022-08-23
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由于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在286种独特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