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基础设施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 方便面的征服

    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成功地发明了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现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生产方便面,中国是世界上方便面消费总量第一的国家。人均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是韩国,人均消费量为80份。在2021年,韩国蝉联了8年的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地位被越南超越。

    10 ¥ 0.00
  • 英国“基建狂魔”时代

    进入到20世纪,很多年久失修的运河更是面临彻底报废的窘境——决口、淤塞、干涸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运河的宿命;好在英国政府于1947年将全部运河收归国有,并在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修缮。如今,改头换面、设施齐全的运河水系和舒适温馨的居家客船也成为了怀旧的英国人理想的度假方式。

    11 ¥ 0.00
  • 小城镇与超级产业

    中国有很多县城或小镇,几万人从事同一个小产业。产业虽小,但其产量可以占到中国50%以上,有些甚至占到世界的50%以上。都是轻工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当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不能持续创新和升级,原有产业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每个小城产业的升级过程各有不同

    10 ¥ 0.00
  • 柏林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生活垃圾由柏林城市垃圾清运公司(BSR) 负责。BSR每天组织近200次残余废物收集和50次生物垃圾生物处理,经营着15个城市便利设施和6个小型家庭有害物质收集点,收集20种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和30种不同的危险废物类别。BSR和ALBA公司共同负责清空回收箱,BSR负责的约五分之一。

    7 ¥ 0.00
  • 数字农业的玩家们

    数字农业赛道上,布局的包括富士康、中联重科、潍柴动力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京东等;数字巨头英特尔已经进场。腾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富士康建造了一座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京东成立数智农业在全国对接了超千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

    7 ¥ 0.00
  • 东亚大都市病

    大城市化及其都市圈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引擎。年轻人口被虹吸到大都市圈,导致其他地区老龄化严重,但大都市圈的生育率普遍较低。东亚地区如日、韩、新等国总和生育率仅在0.85~1.3左右;上海,北京等生育率更低,只有0.7左右。本文试图剖析东亚大都市病的成因

    11 ¥ 0.00
  • 诺贝尔奖证书设计

    每张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文学奖的证书写在羊皮纸上,即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上,使用的技术与中世纪书籍插图画家的技术大致相同。授予其他获奖者的证书是用特制的手工纸制作的。有的领域诺奖证书以年度主题为特征,而文学领域则是私人定制

    4 ¥ 0.00
  • 硬核科技重塑创投格局

    PE/VC机构在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转换。中基协统计,PE基金2021年新增投资中,计算机运用、工业资本品、医药生物、半导体领域占48.01%;VC基金中,计算机运用、医药生物、资本品、半导体、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的案例数量占比高达70.62%。

    4 ¥ 0.00
  • 11年,软银零纳税

    软银承担了很低的纳税义务,但符合税法。其利用独特商业模式,让收入来自子公司股息。软银年报中“所得税”项,过去15年里有13年都确定为500万日元时,“不会产生企业税”。其营收结构也有两面:去年公布了5万亿日元净利润,在税务机关面前却是一家亏损公司。

    51 ¥ 0.00
  • 找回专注力

    尼尔·埃亚尔打造了 “上瘾模型”,教会产品经理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几年后,他也被卷入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的漩涡,险些被 “上瘾模型”控制。他提出了“专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包括主宰内部触因、确定时间规划等,让时间和注意力去该去的地方。

    11 ¥ 0.00
  • 战争与产业政策

    美国正试图通过一次一个技术制裁来减慢中国技术进步以塑造一个未来。今天,信任消失了,中美合作体系和俄欧合作体系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俄之间萌生出新合作关系,这一横跨金砖国家和欧亚板块的“天作之合”,因中-美与俄-欧的合作破裂而产生。

    41 ¥ 0.00
  • 被历史耽误的游戏编剧:折毛

    折毛扮演游戏角色为了增强国家在历史上的真实实力,她不断在维基百科上叠BUFF,让“卡申银矿”成为无限取钱的作弊器。因为会有游戏裁判去维基百科中核查信息。为让银矿真实,她写了历史战争;为让战争合理,她编了一场起义;为让起义更真实,她编了一种货币……

    33 ¥ 0.00
  • 原始技术支撑中国地热能

    作为地热资源大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然而中国地热能利用非常初级,地热能只能在当地消化,无法转移使用。

    12 ¥ 0.00
  • 电力区域版图

    火电占比下降、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根据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6 ¥ 0.00
  • 走进英特尔芯片工厂

    极少有人能够真正进入全世界最顶级、最高机密的晶圆工厂,以及装备了最尖端技术设备的芯片测试实验室,以最近的距离,亲眼目睹一枚芯片的诞生全过程。全球十二万英特尔员工,也只有1-2%左右能够出入它的芯片生产车间;99%的员工甚至没有机会和晶圆拍一张合影。

    7 ¥ 0.00
  •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和东北限电的情况类似,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应该与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

    12 ¥ 0.00
  • 新加坡淡水工程

    新加坡 “四大水喉”,即本地雨水、对外购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解决饮水问题。除了天然水和从印尼抽取的协议淡水,其海水淡化计划到2060年将满足新加坡30%的淡水需求;“膜”技术净化“新生水”品质超越欧美饮用水标准,计划到2060年,“新生水”可以满足50%的用水量

    33 ¥ 0.00
  •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由于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在286种独特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

    7 ¥ 0.00
  • 美剧编剧体系

    美剧的生产体系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讨论,比如制播分离、制片人负责制、试播制度、订阅制度和高淘汰率等等。在编剧流程上,美剧由制作人组织一批写手,边写边拍,边拍边改,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过程。可以根据演员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剧情,故事更符合需求。

    49 ¥ 0.00
  • 复盘美国汽车工业

    2010年,通用汽车实现为1999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成为三大车企中市值最高的企业。2011年,最后一辆福特“维多利亚皇冠”下线,成为美式大排量车的绝唱。此时,电动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人们的生活。“闹着玩”一般销量的特斯拉将会成为传统车企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16 ¥ 0.00

【编辑:宋东泽;源自:凤凰网-凤凰大参考《能源专家:此轮川渝缺电和去年东北限电暴露了同一个问题》2022.08

编者按:20227月以来,川渝地区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四川部分主力水电厂见底,全省水电发电能力下降五成以上。为避免大面积灾难性停电,川渝地区不得不实行限电政策。电力系统的疲惫让川渝地区老百姓的日子格外难捱——公共场所的空调、电梯同步关闭,工商业艰难运行……这一现象引发网友热议。有观点认为,川渝缺电的主要原因是在极端天气下仍然坚持“川电外送”,对水电外送的规划提出质疑。川渝此轮缺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国外是否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凤凰大参考》对话能源专家。

 

核心提要:

1. “川电外送”导致川渝缺电的说法是在制造地域间的冲突对立。真正的原因是川渝地区长期依赖水电,同时与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之间并未建立起互补互济的电网,因此会在水力资源缺乏的极端天气下出现缺电状况。

2. 去年美国德州大停电,以及中国东北地区限电的情况和川渝今年的情景类似。这反映出中国电网在大范围的配置、互补互济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3. 中国未来在风力和光伏新能源方面的电力开发还具有较大潜力。但这两者受天气限制比水电更大,因此更要努力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同时整个中国的电网如果形成一个特高压的网架,就会具有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针对有观点认为,极端天气导致限电背后,“四川水电外送和留川博弈可能愈演愈烈”,重庆长期守着四川水电却用不到,出现“灯下黑”状况,对水电外送的规划提出质疑。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故意制造地域的冲突对立。 一方面,极端天气很多是几十年一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与周边形成一个互济的电网格局。

西南地区的水电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按比例打个比方,比如川渝地区能够发100万度电,正常情况下本地区只能用40万度,那剩下的60万度要怎么办?是让水白白流走,还是把剩余的这60万度电卖给东部地区?很显然,多余的发电量就可以卖给其他地区比如东部九省区,对于川渝地区来说,资源转变成了经济效益,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他们由此获得了更加便宜的清洁电源,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因此,把矛盾根源说成是“水电外送”,是一个缺乏基本常识的制造地域矛盾的判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1-5月,四川省发电量占全国的4.84%,其中水力发电量占71.57%,由此可见四川水电资源较为丰富

 

谈到川渝此轮缺电的原因和如何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专家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1-8月,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7.94%,水力是四川发电的主要能源。四川自身的电力结构过于倚重水电,极端天气冲击下,还没有特别好的应对方案。

另一个原因,是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通过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有枯水期,有丰水期,还是应该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与这些地区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这也有助于促进西北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光伏发电的发展,四川地区的供电也会变得相对比较安全。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上,是“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截至2022821日,白鹤滩电站已累计发电量超385亿千瓦时。图为20209月,白鹤滩水电站正在施工

 

去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停电也体现了这个问题,它那是遇到极寒天气以后,占比30%左右的风电基本没有出力,再加上德州电网是独立的网,与外界的联系比四川差远了,导致美国用电直接崩溃,一度电的价格涨了几十美元。

 

 20212月,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全州范围内出现创纪录的低温和寒风,受各种极端天气影响,最高约46%的发电被迫停机,许多民众选择在车内取暖。图源:纽约时报

 

专家表示,东北地区去年也遭遇了缺电和限电的情况,这和今年川渝限电有相似性。首先,二者都是极端天气所导致的。东北地区当时百年不遇,遭遇了没有风的情况,风电出力几乎是零。当时也有一些质疑电力外送的声音,但极端天气毕竟只是一时的,过了这个时间段,难道以后你的电就不卖了?多余的风电本地消耗不了,这不又是一个资源浪费吗?所以四川和东北缺电限电反映出来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大范围的配置、大范围的互补互济还是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当时提出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这种大范围配置互补互济,这么一个格局形成的话,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核心办法。不是说一个地方缺电了,本地再上一堆的火电发电厂、火力煤电厂,这无法解决问题,还增加了碳排放。

专家认为,目前水电基本上开发得差不多了,未来水电的空间也非常少,风电、光伏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未来会更大投入在西部沙漠戈壁开发大规模的光伏、风电,但是光伏、风电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间歇性问题,比水电的影响可能更严重,有太阳才能发电,没有太阳就不能发电,刮风了才能发电,没有刮风就不能发电。

专家谈到,针对这个问题,总书记在年初的报告也讲得很清楚,西部的煤电要配得上,我们的煤炭也是完全可以实现清洁利用的。煤炭和清洁能源打包往外输送,没有太大问题。当然未来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储能,当然储能的未来还比较遥远,但也是技术的一个方向。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电网,我们理解电网应该是形成坚强的网架,要与周围形成密切的联网,形成更强的互补互济格局,这样才有更强的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2020年中国主要电站分布及输送路线图

 

现在我们有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还有西南电网等,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够强,换句话说就是接收到外面的资源就少。比如说四川这次如果和西北有足够多的互联,整个中国的电网形成一个特高压的网架,就能够抵御极端天气了。这就相当于我们的电力高速公路,当一个地方缺电的时候,别的地方的电力就可以通过这种高速公路迅速传过来,电是光速传播的,眨眼之间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全国其他地方的资源充分调配起来,未来我们要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格局,真正形成一张全国超大的环网电网。

2022-10-13
和东北限电的情况类似,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应该与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image-20221013124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