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基础设施    电力区域版图
  • 方便面的征服

    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成功地发明了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现在,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生产方便面,中国是世界上方便面消费总量第一的国家。人均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是韩国,人均消费量为80份。在2021年,韩国蝉联了8年的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地位被越南超越。

    10 ¥ 0.00
  • 英国“基建狂魔”时代

    进入到20世纪,很多年久失修的运河更是面临彻底报废的窘境——决口、淤塞、干涸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运河的宿命;好在英国政府于1947年将全部运河收归国有,并在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修缮。如今,改头换面、设施齐全的运河水系和舒适温馨的居家客船也成为了怀旧的英国人理想的度假方式。

    10 ¥ 0.00
  • 小城镇与超级产业

    中国有很多县城或小镇,几万人从事同一个小产业。产业虽小,但其产量可以占到中国50%以上,有些甚至占到世界的50%以上。都是轻工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当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不能持续创新和升级,原有产业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每个小城产业的升级过程各有不同

    9 ¥ 0.00
  • 柏林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生活垃圾由柏林城市垃圾清运公司(BSR) 负责。BSR每天组织近200次残余废物收集和50次生物垃圾生物处理,经营着15个城市便利设施和6个小型家庭有害物质收集点,收集20种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和30种不同的危险废物类别。BSR和ALBA公司共同负责清空回收箱,BSR负责的约五分之一。

    6 ¥ 0.00
  • 数字农业的玩家们

    数字农业赛道上,布局的包括富士康、中联重科、潍柴动力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京东等;数字巨头英特尔已经进场。腾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富士康建造了一座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京东成立数智农业在全国对接了超千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

    7 ¥ 0.00
  • 东亚大都市病

    大城市化及其都市圈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引擎。年轻人口被虹吸到大都市圈,导致其他地区老龄化严重,但大都市圈的生育率普遍较低。东亚地区如日、韩、新等国总和生育率仅在0.85~1.3左右;上海,北京等生育率更低,只有0.7左右。本文试图剖析东亚大都市病的成因

    11 ¥ 0.00
  • 诺贝尔奖证书设计

    每张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文学奖的证书写在羊皮纸上,即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上,使用的技术与中世纪书籍插图画家的技术大致相同。授予其他获奖者的证书是用特制的手工纸制作的。有的领域诺奖证书以年度主题为特征,而文学领域则是私人定制

    4 ¥ 0.00
  • 硬核科技重塑创投格局

    PE/VC机构在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转换。中基协统计,PE基金2021年新增投资中,计算机运用、工业资本品、医药生物、半导体领域占48.01%;VC基金中,计算机运用、医药生物、资本品、半导体、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的案例数量占比高达70.62%。

    4 ¥ 0.00
  • 11年,软银零纳税

    软银承担了很低的纳税义务,但符合税法。其利用独特商业模式,让收入来自子公司股息。软银年报中“所得税”项,过去15年里有13年都确定为500万日元时,“不会产生企业税”。其营收结构也有两面:去年公布了5万亿日元净利润,在税务机关面前却是一家亏损公司。

    51 ¥ 0.00
  • 找回专注力

    尼尔·埃亚尔打造了 “上瘾模型”,教会产品经理打造一款让用户欲罢不能的产品。几年后,他也被卷入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的漩涡,险些被 “上瘾模型”控制。他提出了“专注力管理四步法模型”,包括主宰内部触因、确定时间规划等,让时间和注意力去该去的地方。

    11 ¥ 0.00
  • 战争与产业政策

    美国正试图通过一次一个技术制裁来减慢中国技术进步以塑造一个未来。今天,信任消失了,中美合作体系和俄欧合作体系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俄之间萌生出新合作关系,这一横跨金砖国家和欧亚板块的“天作之合”,因中-美与俄-欧的合作破裂而产生。

    41 ¥ 0.00
  • 被历史耽误的游戏编剧:折毛

    折毛扮演游戏角色为了增强国家在历史上的真实实力,她不断在维基百科上叠BUFF,让“卡申银矿”成为无限取钱的作弊器。因为会有游戏裁判去维基百科中核查信息。为让银矿真实,她写了历史战争;为让战争合理,她编了一场起义;为让起义更真实,她编了一种货币……

    29 ¥ 0.00
  • 原始技术支撑中国地热能

    作为地热资源大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瑞典、德国、土耳其。然而中国地热能利用非常初级,地热能只能在当地消化,无法转移使用。

    10 ¥ 0.00
  • 电力区域版图

    火电占比下降、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根据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6 ¥ 0.00
  • 走进英特尔芯片工厂

    极少有人能够真正进入全世界最顶级、最高机密的晶圆工厂,以及装备了最尖端技术设备的芯片测试实验室,以最近的距离,亲眼目睹一枚芯片的诞生全过程。全球十二万英特尔员工,也只有1-2%左右能够出入它的芯片生产车间;99%的员工甚至没有机会和晶圆拍一张合影。

    6 ¥ 0.00
  • 川渝缺电和东北限电

    和东北限电的情况类似,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优的电力结构。成渝地区与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坚强的互补互济的电网,特别是与西北地区。因为成渝地区往东部地区输送的是水电,考虑到水电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应该与西北地区建立特高压输电通道,形成互补互济的开发格局

    12 ¥ 0.00
  • 新加坡淡水工程

    新加坡 “四大水喉”,即本地雨水、对外购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解决饮水问题。除了天然水和从印尼抽取的协议淡水,其海水淡化计划到2060年将满足新加坡30%的淡水需求;“膜”技术净化“新生水”品质超越欧美饮用水标准,计划到2060年,“新生水”可以满足50%的用水量

    33 ¥ 0.00
  • 气候变化加剧疾病传播

    10种气候灾害都影响了病原性疾病的传播。病原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等感染因子引起的疾病。研究还列出了1006种气候危害加剧疾病传播的途径,由于途径太多,想要让人类社会全部适应他们是不可能的。在286种独特疾病中,223种因气候灾害而恶化。

    7 ¥ 0.00
  • 美剧编剧体系

    美剧的生产体系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讨论,比如制播分离、制片人负责制、试播制度、订阅制度和高淘汰率等等。在编剧流程上,美剧由制作人组织一批写手,边写边拍,边拍边改,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过程。可以根据演员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剧情,故事更符合需求。

    47 ¥ 0.00
  • 复盘美国汽车工业

    2010年,通用汽车实现为1999年以来最高盈利水平,成为三大车企中市值最高的企业。2011年,最后一辆福特“维多利亚皇冠”下线,成为美式大排量车的绝唱。此时,电动汽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人们的生活。“闹着玩”一般销量的特斯拉将会成为传统车企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16 ¥ 0.00

【作者: 余蕊均 杨弃非;源自: 城市进化论《全国电力区域版图,谁挑大梁?》2022.08

 

 

 

高温干旱持续,四川仍在全力应对罕见缺电难题。

水电不足,火电顶上。当前,四川67座火力发电厂火力全开,全省火电出力占比已达到电网最大负荷超25%,而往年夏季丰水期,该比值一般不到10%

极端天气对能源安全提出挑战同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国家能源局此前明确表示,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从全国电力区域版图来看,是谁撑起了全国一年超过8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量?在向包括风电、光伏等在内的新能源转型过程中,谁又将挑起大梁?

 

01

 

经此一夏,省电一跃成为川渝地区最热词组,亦激发了外界对西电东送这一世纪工程的关注。

事实上,正是当年广东的缺电危机,加速了西电东送进程——

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高速增速。1991年至1995年,年均电力增长18.21%1996年至1999年,年均增长8.4%,同时,其还承担向香港、澳门和湖南南部供应部分电力的任务,1999年向这三地输电达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

为此,广东方面提出,希望中央批准在十五期间广东新建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随后,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快西电东送以满足广东十五电力需求有关情况的报告》。

当时的考量是,在贵州、云南建设以水电为主的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这样既能满足广东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能为西南部经济落后省份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2000118日,贵州乌江上的洪家渡水电站,西电东送工程第一个开工典礼举行。大幕正式拉开,中国电力格局开启崭新一页。

数据显示,2002年,广东的发电量全国第一,为1525.5亿千瓦时,与云贵川三省发电量总和(1616亿千瓦时)相差不大;到了2021年,广东以6115.2亿千瓦时发电量排名全国第一,而云贵川三省发电量已增至10002.8亿千瓦时。

 

 

不仅如此,2002年,除广东外,山东、江苏、河北的发电量也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其后是河南(876.8亿千瓦时)、山西(842亿千瓦时)、浙江(778.2亿千瓦时)和辽宁(725.3亿千瓦时)——彼时,广大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还有待开发。

同时,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电力消费量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电力缺口。这里面,浙江缺口最大,为232.52亿千瓦时;广东次之,有162.33亿千瓦时。

这一年,共有17个省份面临电力缺口,其中北京达到297.96亿千瓦时,为全国之最。

 

数据还显示,2002年至2017年,广东一直保持发电量全国第一的水平,2018年至2020年被内蒙古超越,去年又以6115.2亿千瓦时的成绩重返第一,领先第二名162.6亿千瓦时。

不过,20年间,广东的电力缺口压力有增无减,除2011年有小幅回落外,一直在加大。

 

 

2004年超越北京成为第一时,其面临的电力缺口为364.64亿千瓦时,20182020年,连续三年逼近2000亿千瓦时,2021年缺口收窄至1751.8亿千瓦时。

城叔注意到,尽管2021年电力消费量大于发电量的省份数量仍为17个,但压力值已陡然升级——

除广东外,山东、浙江、江苏、河北的电力缺口同样超过1000亿千瓦时,河南、上海、北京也在七八百亿千瓦时区间内。

 

 

而在保供端,20年间,输出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继2011年内蒙古成为首个净供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省份后,2016年云南、四川加入,2020年和2021年,山西、新疆也先后入列。

 

02

 

2021年,内蒙古可凭一家之力,补上广东的用电缺口,于电力保供之重要不言而喻。

从电力结构看,内蒙古主要靠火电,占比超过8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加在一起占到17.5%

不过,和大部分人印象中的排名不同,在火力发电量排行榜上,山东才是隐形冠军,多年来一直占据首位,2021年发电量达到5217.3亿千瓦时。

 

其后,第二至第十位分别为内蒙古(4863.3亿千瓦时)、江苏(4836.1亿千瓦时)、广东(4628.8亿千瓦时)、新疆(3670.7亿千瓦时)、山西(3205.7亿千瓦时)、浙江(3034.7亿千瓦时)、安徽(2690.3亿千瓦时)、河北(2686.6亿千瓦时)和河南(2447.3亿千瓦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7月,内蒙古火力发电量为29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而山东输出293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火电头把交椅,今年或将易主。

此外,新疆也是隐藏的火电大户,占比超过80%。数据显示,2002年至2021年,其火力发电量增长22.3倍,同期总发电量增长23.4倍,保持同步增长。

当然,伴随能源结构调整,火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则日益澎湃,把四川、云南送上了电力大省前列。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3个省份的水力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分别是四川(3531.4亿千瓦时)、云南(2716.3亿千瓦时)和湖北(1531.5亿千瓦时)。

 

 

而在20年前,水电整体规模偏小,全部总量也才2476.9亿千瓦时,不及云南去年水平。

这里面,2008年,湖北水力发电量率先突破千亿千瓦时大关,成为第一水电大省,2011年,四川实现超越,并逐步拉开差距。2013年,云南取代湖北,跻身全国第二。

今年1-7月,四川和云南分别保持21.8%26.8%的高速增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和天津一直以来都是没有水力发电的,西藏和山东则分别于2004年、2007年取得零的突破,但截至目前体量仍然较小。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好奇,广东既非火电前三,水电也仅百亿千瓦时规模,是怎么做到发电量全国第一的?答案是,核电。

2019年,广东核能发电量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01.7亿千瓦时,2021年增至1204.1亿千瓦时,占比达19.7%

不仅如此,核电使用者范围也在扩大。2011年有官方统计起,仅有广东、江苏和浙江,如今,辽宁、福建、山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份也均有核能发电,其中,福建核电占比高达27.7%

 

03

 

火电占比下降的另一面,是包括风电、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占比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能查到的数据,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

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与20202.21万亿千瓦时相比,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增量从何而来?

从数据上看,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在内的三北地区,是当之无愧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核心区域。

2021年,风力发电量前10名省份中,有8个都来自三北地区,内蒙古、新疆及河北分别位列前三。

 

同年,太阳能发电量的前八名无一例外均被三北地区省份包揽,除青海居于第一外,新疆、内蒙古再次进入前三。

 

 

这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布局的新能源基地所在地基本吻合。规划提出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的发展思路,并布局7十四五重大陆上新能源基地。除新疆新能源基地、冀北新能源基地和松辽新能源基地外,其余4个基地均是沿黄河分布,基本覆盖全部三北省份。

 

图片来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老玩家被寄予厚望,也不乏新玩家突出重围。

三北地区,因煤而兴的山西,在转型之路上走得很快。与2016年相比,山西不仅风力发电量连续超过5个省份、跻身全国第四,光伏发电量更是增长11.6倍,增速远超过其他前十名省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电力领域,山西找到了摆脱过去一煤独大”“煤电两重天困局的可能——在大同采煤沉陷区打造的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不仅是国家能源局启动的全国首个100万千瓦伏领跑者示范基地,而且也让煤都大同探索出城市转型的产业路径。

更令人意外的是贵州。作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资源小省,贵州光伏发电量不仅在2021年实现65.4%的增长,并且在发电量居于全国第12位的基础上,今年1-7月再次实现37.5%的增速,仅次于吉林。数据显示,20192020年连续两年间,贵州在国家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竞价规模、建设速度、并网规模均位于全国第一。

而在风电领域,沿海省份支撑起一个新的增长极。

去年,随着盐城海域最后一批海上风电机组并网,江苏所有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海上风电装机达到1180万千瓦,不仅位居全国第一,也是继英国后全球第二个海上风电突破千万千瓦装机的地区。去年,江苏风力发电量达到350.3亿千瓦时,增速达到63.3%,仅次于河南,排名更是从2016年的12位迅速上升至全国第5位。

而在今年1-7月,广东、浙江和福建三省分居增速前三位。其中,广东增速高达108.2%,已超过了去年全年发电量。

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

2022-10-13
火电占比下降、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自2016年到去年的6年间,我国风电占比从3.9%上升至6.6%,太阳能发电量更是从0.6%上升至2.2%,分别上升2倍和3倍。根据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被定为3.3万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在5年内增加49.3%。

电力区域版图

image-20221013132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