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整理:张广凯;来源:观察者网《温铁军:RCEP来了,中国农业生存危机有多大?》2021.01】
2020年12月,覆盖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等15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了。大家知道,RCEP在国内受到的几乎全部都是正面评价,因为它意味着世界的多极化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尤其是在疫情的直接影响下,我们正面临一个百年未有大变局,全球化正受到挑战,全球供应链可能会断裂,全球的产业布局正受到直接威胁。
而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产业资本衰败,金融资本崛起,正在造成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撕裂和严重的对抗性冲突。这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和政治,形成一种复杂局面。
过去大家会说,全球化是西方世界所主导的。比如美国建立的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和欧盟90年代就已经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它们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今,除了西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两大自由贸易区之外,一个东亚自贸区,也就是RCEP正在形成,这个事情太重要了,它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我们早在2007-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海啸之后,就已经在推10+1、10+2、10+3。也就是说,在10年前,我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个超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东亚第三板块。
过去美加墨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范围,是西方人从16-17世纪开始大规模向美洲移民形成的殖民地,可以称之为殖民地国家的自贸区。欧盟则是宗主国的自贸区。但是东亚是什么?是原住民国家。东亚没有被西方用大规模殖民化的方式来灭国,没有出现本土人口大幅度减少、外来殖民者成为主导力量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原住民大陆。所以RCEP作为原住民国家形成的自贸区,是具有人类历史意义的。
在上一个10年,我们曾经有过这种努力,但是没有成功,因为10+3刚刚提出的时候,美国就高调重返亚太,毫不掩饰要阻断亚洲形成一个统一体的意图。
统一体意味着什么?我们以欧元区为例,它作为一个经济上的统一体,发行统一的货币,区内贸易大于区外贸易,于是乎欧元就挑战了美元的地位。尽管欧元到现在已经遭受了多轮打压,它仍然没有被完全压制,因此各种各样的区域冲突仍然在欧洲不断发生。
从这个角度看,亚洲的RCEP跟欧洲统一体具有同样重大的历史意义。所以前一个10年刚刚开始推动,美国就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挑起东盟跟中国的矛盾,制造南海冲突。美国不仅在政治上制造矛盾,而且还直接动用军事力量介入,甚至更进一步,搞美、澳、印、日这种军事同盟,以防止中国跟东盟10国形成经济共同体。它还挑起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冲突,挑起日韩之间的独岛冲突,整个亚太地区不得安宁。
其实,欧洲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大量移民涌入欧洲,移民社会跟主流社会之间爆发对抗性的、甚至暴力的冲突,发生了大量恐怖事件。但这都没有挡住欧盟成为统一体。
美国在亚洲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最终也没能挡得住东亚统一体的形成。趁着美国自身发生严重的内部冲突,无暇东顾,亚洲最初的10+1、10+2、10+3,现在演变成RCEP,还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东亚和澳洲一起构成了面向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整合,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这个战略如果真的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世界将形成三足鼎立的三大板块,美洲板块、欧洲板块,以及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构成的RCEP版块。相比于过去的一家独大,三足鼎立是个更好的稳态结构。
所以,RCEP总体上是对中国有利的,是非常难得的国际地缘战略结构转变,它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如何看待RCEP在农业领域的影响?
RCEP对农业的影响,显然会产生更加多样性的观点,不能说绝对正面或者绝对负面。
首先,从各国内部的经济结构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尚处在农业社会,没有进入工业化,那就意味着它的劳动力和土地,并不是被工业化的高价格来定价的。
大家知道,如果一亩地作为农业用地,它一年的产出大概就是一两千块钱,就算是种植最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一亩地也不过就是一两万块钱。农业还会受制于一年四季的自然条件影响,不可能持续高产出。
但如果这一亩地被工业征用了,变成厂房,它就可以连续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如果再使用高科技的机械,它可以分分钟都有高产出。一亩地用于工业,它一年的产出可能是几十万,甚至更高。土地要素如果被工业定价的话,就会大大高于农业定价。
所以只要一个国家进入高速工业化,就像中国这样,产业资本发展非常快,所形成的收益大大高于农业,同时又因为产业资本是以城市为聚集地的,城市地价也跟着产业资本的回报率上升,水涨船高,当然就会导致农业要素不断流向城市,流向工业。农业自身无法完成对土地要素的定价,当然也就无法完成对劳动力要素的定价,一个劳动力投入在农业上,他一年的收入很少,于是就导致这些要素被产业定价,被外部市场定价。
当农业的三要素,即劳动力、资金、土地都纷纷流向城市,流向工业,农业就会呈现衰败趋势。在产业结构发生这种根本性改变的时候,农业走向衰败是必然的。
中国当前就在经历这样一个农业不断下滑的趋势。但是RCEP中的其它国家是什么情况?我们先看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什么国家?是殖民地国家。它的原住民只占总人口的大概1%~2%,大量的外来人口占领了这块巨大的大陆。
所以,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大农场模式,大农场生产给农场主所带来的收益,是可以跟工业收益类似的,因此它的农业是有竞争力的。这种农业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叫做天花板价格,别人超过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是大宗的。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就相当于是国际定价标准,它一定是低于像我们这种土地少、人口多,而且又是工业化的国家。
澳大利亚实际上就是个出口工业原材料、出口农产品的国家,可是中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农业要素要按照工业定价,你雇用劳动力,租用土地,注入资金,来搞农业生产,这一套成本就已经高于人家的国际价格了。你的成本其实就是你的地板价格,现在你的地板都在人家天花板之上,这对农业意味着什么?
假如没有关税保护,没有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没有补贴,那就没有人干农业了。这是个常识,只要你搞市场经济,只要你加入国际自由贸易,就是这个结果。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其它的竞争对手还有谁?还有东盟那些没有完全进入工业化的传统国家,比如说像泰国、缅甸、柬埔寨或者是老挝等等,它们是RCEP中的低度工业化国家。因为它们没有完全进入工业化,它们的农业要素没有被工业定价,所以仍然可以维持小农生产。
因此,缅甸就是一个大米出口国,泰国也是个大米出口国,它们的生产严重过剩,价格非常低。现在,我们很多边境地区都出现了大米走私,甚至整村都在搞大米走私,因为国内的大米价格太高了。国内要给农民的粮食生产进行补贴,要按照保护价收购粮食,价格不能低于农民的成本,所以国内的粮食价格就大大高于东盟这些传统农业生产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只看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我们在RCEP中是很难有正收益的。那么应该怎样对农业做出调整?我们当然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像澳大利亚那种大农场,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我们也不可能退回到缅甸、柬埔寨这种状态。所以,我觉得RCEP对中国农业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希望全国各地从事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的同志们,应该抓紧对RCEP可能形成的影响做出研究,提出预案。希望搞农业政策的朋友们,不要简单的去看教科书,教科书会告诉你,只要放开一切都好,只要你按照一般的市场原则去搞,那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会是相当复杂的,社会各界对此都应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