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金融市场    破产潮,银行业的死亡笔记会有大新闻?
  • 全球产业链演化历程

    技术演进、竞争优势和风险环境是推动全球产业链发展的三股主要力量。技术演进是产业链结构变化的基础。在不同时期,三股力量以不同形式共同塑造全球产业链格局。在当前,三者分别对应着绿色化、效率性和安全性,使产业链呈现绿色化与多国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

    61 ¥ 0.00
  • “三得利”的扩张之路

    酿制威士忌100年企业——日本三得利控股的家族长期以来以自己节奏行事,注重长期发展。2022年有190亿美元收入。在日本烈酒、啤酒和软饮料等零散型市场上保持着自己的地位。据穆迪数据,按收入计算,三得利是全球第三大烈酒制造商,仅次于英国帝亚吉欧和法国保乐力加。

    23 ¥ 0.00
  • 4000年利率趋势

    面对历史,大家的归纳判断都不尽相同,对未来,分歧就更大了。利率研究的迷人之处和难度之大,也许就在于其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充满着随机扰动,是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利率绝对值的一点变动就是百分比的很大变动,利率风险更大。

    23 ¥ 0.00
  • 崛起的伊朗制造业

    4000多年历史的伊朗,会是有力的合作伙伴,是最好要避免的敌人,以及永远不可能是任何人的附庸。它处于亚洲交通要冲,对基础设施改善的需求极大。它有大致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属于集中化生产,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掌控;人口年轻化,缺少制造业技术人才储备。

    36 ¥ 0.00
  • 紫禁城里的楠木

    楠木产于川、云、桂、贵、鲁等地区。在紫禁城营建之初,皇帝下命令让80万工匠去这些地方的深山老林里找楠木。太和殿第一次营建使用的是楠木,气味芬芳,不怕虫子也不怕糟朽。但生长周期是300年。第五次复建太和殿时,已没有大尺寸楠木了。所以太和殿里有松木。

    14 ¥ 0.00
  • 泰国,中等收入陷阱样本

    泰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迅猛,曾被视为四国中最有潜力赶及“四小龙”的国家;但自90年代末期以来,泰国长期处于经济增长低迷的状态,GDP增长率一度低于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泰国人口规模和领土面积处于中间水平等基础条件上不具有特殊性,有更强的代表性。

    37 ¥ 0.00
  • 中国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并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展示着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从“镇馆之宝”中感受历史的传承。

    15 ¥ 0.00
  • 毛利相差10倍的猕猴桃

    中国猕猴桃种子研发培育滞后严重,导致在产业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新西兰的亩产是2.49吨,中国亩产只有0.8吨。收益上,新西兰每亩收益1.9万元、金果的平均收益每亩4万元。而中国每亩的毛利仅有3000-4000元。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种子便是农业的“芯片”。

    12 ¥ 0.00
  • 地址,国家视角的众生平等

    与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指纹或DNA特征一样,地址帮助提高国家识别个人并因此加强了社会控制的能力,而它反过来也成为了构成一个现代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牌号码是18世纪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为了帮助政府找到你。”在国家的视角下众生平等。

    30 ¥ 0.00
  • 可口可乐帝国的缔造节点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不同的地区都取得成功,恰恰体现了在文化差异下,人类追求共同体验。任何地区的人享受生命乐趣的方式是一样的,可口可乐能带给他们这样的乐趣。“企业既不像我试图告诉你们的那样美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恶。事实上,它处于这两者之间。”

    36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44 ¥ 0.00
  • 北京与“繁华”

    相比窄路,大宽马路大街区反而才堵车。小尺度的交叉口信号相位少、周期短,可使清空距离和损失时间变短。北京“宽马路、疏路网”,与东京、纽约、香港“窄马路、密路网”,后者利于微循环打通,利于商业繁荣。另外,不是街区制,三百万以上人口就会爆发城市病。

    28 ¥ 0.00
  • 日本基金业萧条30年后

    90年代初至今,日本基金行业直面“失去的30年”。但仍实现一定程度结构性发展:当资金逃离权益市场,通过出海等方式拥抱固收业务、后开发养老金投资、逐月决算基金等特殊业态,头部机构又依托日本央行购买ETF扩表等,在被动产品上做大规模,最终铸成今日格局。

    16 ¥ 0.00
  • 超5700家芯片厂商注销

    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超过5700家。前8个月,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3470家。9月到12月增加了2300多家。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注销。波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初创明星企业,也包括众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老将”。

    27 ¥ 0.00
  • 游戏里的芯片战争

    回溯电子产业的发展,往往会聚焦于顶层政策、产业英雄、技术路线,反而忽略了构筑起人类工业与科技结晶的地基:市场——消费者用钱投票,选出了那些屹立在产业链顶端的庞然大物。如果复盘计算机发展史,就会发现游戏是不断加速的硅基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19 ¥ 0.00
  • 银行巨头如何倒下

    银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中间状态,只有两个极端(稳态)——信任它,它良好经营;不信任它,它光速破产。不像其他行业,可以 “猥琐发育”几年。真正脆弱的是信心。尽管SVB的倒闭、瑞信的被收购乃至第一共和银行的被牵连固然有其经营上的原因。

    21 ¥ 0.00
  • 加密货币十年

    2014年是token死亡率最高的一年,793种token中的76.5%已不再流通,551种消失。2017年,有704个现已消失的token开始发行流通,比2016年的224个多。2018年是加密行业较危险的一年,有751种token消失。在比特币暴涨前,加密市场上只有14种token,截至2022年,只有比特币和莱特币留在前10名。

    15 ¥ 0.00
  • 六次全球金融危机

    各次金融危机,实质上都是债务危机或杠杆危机,无非表现形式不同。国外债务危机主要是债务违约、汇率贬值和资本出逃,国内债务危机主要是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贬值。全球化危机主要通过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外汇、房地产等传导。

    24 ¥ 0.00
  • AI游戏的可能

    游戏作为终极在线社交体验的力量——在这里,创造力、技能和协作汇聚成乐趣。游戏玩家在所有垂直消费领域中拥有参与度和忠诚度最高的受众。AIGC的出现是游戏行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此前UGC化、模块化变革一样,AIGC将掀起又一波的游戏革命,游戏的范式将彻底更新。

    25 ¥ 0.00
  • 土壤正在退化

    根据联合国报告,全球每五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受到侵蚀。照这速度,到2050年,全球超过90%的土壤都可能出现退化危机,进而导致粮食减产、清洁用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我国土壤“变累”、“变瘦”、“变薄”等退化问题也同样严峻。

    17 ¥ 0.00

“破产企业都试图让银行承担最大损失。可以说,企业明显是在变相逃废债,银行的抵抗情绪自然也很大。”而银行业本身,被称为“银行业死亡笔记”的麦肯锡报告称“这个行业不赚钱,而且大多数的模式都行不通。”“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

 

0

破产潮

A、去年至今,二重集团、中铁物资等相继走出违约漩涡,中钢、广西有色、江西赛维、渤海钢铁等也正在寻求解困的出路。在多种解决办法中,破产重整、债转股、政府协调等方式的呼声颇高。

其中,备受关注的债转股方案有了突破:中钢债转股方案已获批,600亿元债务规模中,转股规模近300亿元。

不过,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么幸运。

同路不同命的是,今年已有8次违约的东北特钢,被投资人多次勒令不得进行债转股。背负近2000亿元风险债务的渤海钢铁,日前传出的"债转债"方案也被官方否定了进展,仍处于研究中。选择较为传统破产重整方式的广西有色也接到了一个悲情的结局。日前,人民法院公告称,因广西有色及管理人未能在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重整计划草案,也未请求延期,该院裁定终止其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这意味着,广西有色此前半年的重整努力都化为泡影。而赛维集团子公司的破产重整方案现在还没有得到债权银行的通过。(节选自:北京商报)

B、据媒体报道,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已经获批。这成为此轮市场化债转股的首家央企。方案中明确,600亿银行债务中的一半债转股,最主要通过可转债。

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案确实实现了为中钢债务处理用时间换空间,并且选择可转债这种较为成熟的市场化工具,也算合情合理。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说,方案看起来很美好,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决策层反复强调此轮债转股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化”,在最新的债转股方案中,还强调“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不过,一位资产管理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债转股能不能推下去,实际上还是一个“拼爹”的过程。中钢集团是央企,东北特钢是地方国企,国务院层面当然先管央企。辽宁省政府也想让东北特钢债转股,但是债权人没有人听;如果是县级国有企业,料想就更没有人理会了。(节选自第一财经日报《央企债转股破冰中钢600亿债务获喘息》)

C、在经历半年重整无果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走上破产之路。9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法院裁定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产。这家控制矿产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450万吨/年选矿能力的矿企,成为首例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人中破产清算的企业。(节选自中证网)(但目前还没查阅到广西有色破产后针对银行等债权人方案的报道——注)

 

1

银行与“唐僧肉”

 

在经济不断寻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大量企业破产、重组或倒闭。但近期市场发生的几件事情,却显示出一些很不好的苗头,再次提醒我们要正视破产制度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涉及14家银行近300亿元金融债权的江西赛维集团破产重整案件,918日出现新的动向。据报道,中行、招行、民生、光大等债权银行再次明确反对赛维集团三家子公司经过微调的重整方案,其他债权银行预计也将投出反对票,该重整方案被债权银行否决。

根据最新方案,三家子公司的资产评估总值最终确定为79亿元,与第一次估值(121.9亿元)相比降幅达37.2%。赛维表示,之所以金额出现大幅缩水,是考虑到赛维整体资产与其重整后企业持续经营后的最终估值,如果要清算变现,实际收益会比第二次的最终估值还要低。但各债权银行并不认同赛维方面的说法,对新方案过低的受偿率提出严重质疑,认为此次重整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重整案“名为重整、实为清算”。公开信息显示,按照该方案,在包括“工农中建交”所有大型国有银行、政策行(国开行、进出口行),以及招商、民生、光大、中信等在内的14家银行共计约271亿元债务中,这些银行受偿额不到40亿元,清偿率在14.75%。如果细化到各家超十亿的债权银行,事实上的清偿率更是低得多,大部分在6%-9%之间。

债权银行人士表示,重整案件不同于普通的破产清算,因此在资产估值上应该结合企业实际盈利情况、现金流等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来综合考虑,不能损害广大债权人的利益。他们还表示,重整方案遭遇否决,有资产评估方法不当、程序不严谨、重整程序的透明度和管理人资质遭质疑等多重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赛维的债权清偿比例较以往光伏行业企业重整清偿比例大幅下降。在光伏行业低迷的201311月,昔日全球第一大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当时重整的清偿率突破30%;两年前,超日太阳破产重组清偿率也达到20%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旦重整方案再次被投票否决,这三家子公司很可能进入法院强制裁定,按债务人提交的现有方案进行破产重整。

而稍早前,江西政府也明确要求各债权银行支持赛维破产重组方案。

919日,同样备受关注的渤海钢铁债务重组案也有信息传来,对于该集团1900亿元的债务(其中金融机构债务1500亿元,涉及105家金融机构),天津市政府给出的处置方案是,企业承接500亿元,留存及核销800亿元,剩下的600亿元则通过发债解决(所谓“债转债”)。有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天津市很有可能让债权银行按照债务比例,用理财资金认购,由此替换掉银行债务。而一位债权行总行人士表示,“不管是债转股,还是债转债,这都是文字游戏,银行至少损失600亿元。银行损失太大,不太会同意该方案。”

以上两个企业破产重整的案件,虽然一个民企一个国企,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首先,就是破产企业都试图让银行承担最大损失。

无论是对现有资产估值的大幅缩水,还是让银行直接核销债务或者借新债还旧债,银行的损失额都占据了企业债务的绝大部分(银行理财资金还直接牵扯到普通储户的利益,等于是让居民来为企业买单)。可以说,企业明显是在变相逃废债,银行的抵抗情绪自然也很大。

第二,企业重整程序都严重缺乏透明度且不严谨,资产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是否合理,争议极大。

第三,地方政府都强势介入,这在江西政府和天津市政府对各债权银行的态度上表现的非常清楚。而破产企业都是当地龙头企业,在拉动经济增加值、税收、就业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企业破产潮中银行虽不可避免要承担损失,但企业和地方政府也能把银行当成唐僧肉,将大部分风险和损失转嫁给银行。如果对这种做法不加以约束,未来必将有更多国企和龙头民企来效法,那银行恐怕会被天量的坏账压趴下,最终损失也不得不由央行和全体国民承担。

当务之急,还是要明确通过市场化的破产重组来应对破产潮的政策方向,不论是破产法的完善和贯彻,还是破产程序的制度化、标准化,以及司法制度的改革(避免地方政府过多干预法院的破产裁决),还有大量基础性工作亟需获得突破。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努力,将无法确保破产企业对自身行为负责,引发更大的“道德危机”,银行也将蒙受更多本不应该蒙受的损失,承受更大冲击。

赛维集团和渤钢集团的债务重组案件表明,在破产大潮中,银行极易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转嫁损失和风险的对象。要明确通过市场化的破产重组来应对破产潮的政策方向,并加紧各项基础性工作的推进。

(安邦咨询,源自:和讯网《破产潮中绝不能把银行变成“唐僧肉”》)

 

2

麦肯锡的“银行业死亡笔记”

5大银行都在衰落,只有3/5的银行能活着

 “这个行业不赚钱,而且大多数的模式都行不通。”

这是麦肯锡分析师RogerRudisuli在电话会议上对银行业的评价。包括他在内的麦肯锡分析师们发布了一份报告,认为只有有能力每年至少产生150亿美元盈利的大银行,才能在未来承受高额的运营成本,而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

报告称,日新月异的技术和趋严的监管已经重塑了整个银行业,裁员并不能解决问题。相比2013年预测只有五到六家投资银行能留下,麦肯锡这次更加悲观:报告直言投行在资本市场上还没能回本,而且既定的庞大成本是很难削减的。

那么,银行有没有走出泥潭的希望?金融科技可能会是一个希望。

部分客户和产品是否真的需要高薪的员工?是不是可以通过电子交易来解放劳动力?麦肯锡报告称,这才是银行真正要考虑的。

报告提到,数字化驱动的裁员有望在三年内将利润/损失水平提高20%-30%,而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

因此,麦肯锡认为,金融科技是银行应该重点关注的。但是他们却并不向所有人都推荐这一选择,报告提到: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风险小、成本低的模式是最有效的。

数字化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增加交叉销售的潜力。但是不同于功能全面的银行,对于看重“精准”的机构来说,金融科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些领域还是外包的比较好。

所以,在采纳金融科技扩大销售时,银行可能要先想一想,是不是同时需要配置一些IT和销售人员来保证技术不会胡乱推荐?雇佣一个软件供应商,并因此裁员后,成本有没有下降?

另一方面,监管措施越来越注重防范风险,强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尽量少用杠杆。许多银行已经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商业模式。苏格兰皇家银行曾经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但现在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海外业务;瑞信选择从贸易转向财富管理;德意志银行也在不断努力,出售资产、精简投行业务并分拆旗下邮政银行。

麦肯锡的报告也指出了监管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这似乎也是在暗示银行:如果你们再不聘请我们来进行改革,那到了2019年,你们的资产回报会下降一半。ALM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相比2007年,2015年银行支付给麦肯锡的费用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290亿美元。

“很多银行总是等待未来的盈利改善来拯救他们,但七年过去,事实证明不应该再等了。”麦肯锡的报告称,现在看来,有希望在银行业的末日存活的银行是起点高、本土市场庞大的总部位于美国的银行。

不过,麦肯锡也认为,转型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看看电信、半导和汽车这三个行业,大变革之后的它们,现在不就活得好好的么。

 

一线员工:全靠死撑

“自从工资全线下调以后,我们基层员工其实生活质量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感觉现在工作全靠责任感撑着了,每天无偿加班也不少。”

在东北地区某大行支行担任柜员的吴小姐对记者表示,自从去年开始降薪以来,行内从中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工资削减,工资稍低一点的基层员工,现在每月生活都很成问题。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当地银行的业绩也受到很大影响。

“因为上级分行很重视,也在限制不良贷款的产生,所以现在连信用卡的发放都非常地谨慎,个人和民营企业背景的申请人,很难申请到信用卡,也变相加重了我们的业绩负担。有时候不得不自己来想办法冲业绩,赔钱也要完成任务。”吴小姐表示。

吴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支行内中层以上领导基本稳定,但身边已经有多位基层员工离职,“有些离开当地了,有些去了待遇更好的企业。”

 

银行“紧日子”

在整体银行业员工迎来降薪潮的同时,银行也同样面临着赚钱难,压力大的问题。

截至331日,五大行2015年度业绩悉数亮相。根据报告统计,五大行去年共赚得净利润9333亿元,如果按照2015366天简单计算,五家银行日赚25.5亿元。

五大银行的盈利规模虽然笑傲江湖,但净利润陷入了“龟速”增长,工行、建行和农行的净利增速甚至已跌破1%。在持续了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五大行交上了近十年最差业绩。

五大行净利润报告

(综合自:华尔街见闻、财金阅读陶旖洁。原题目《麦肯锡的“银行业死亡笔记”:5大银行都在衰落,只有3/5的银行能活着!》)

 

03

大警示

 

(作者:余丰慧;源自:商业见地网《“银行业死亡笔记”是大警示》)

全球银行业遭遇空前的寒冬,而这个寒冬似乎没有尽头。

“这个行业不赚钱,而且大多数的模式都行不通。”“只有有能力每年至少产生150亿美元盈利的大银行,才能在未来承受高额的运营成本,而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

这是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对全球各大银行经过分析得出的最新报告。被形象誉为“银行业死亡笔记”。这对全球各大银行包括中国商业银行业都是巨大的警示和惊醒。

这份世界顶级全球咨询公司的研究切中了银行业的痛点。

从全球范围内看,欧洲商业银行度日如年,利润负增长,衍生品风险暴露,资金来源枯竭,负利率使得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美国银行业在全球稍稍还好一些,但也无法掩盖其经营每况愈下的态势。日本银行业与欧洲银行是命运共同体,同样艰难度日。新兴市场大国的中国银行业正在遭遇利润增速大幅度下滑,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少,资产配置荒越来越严重,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的状况。

一句话,全球银行业遭遇空前的寒冬,而这个寒冬似乎没有尽头,看不到春天来临的迹象。

原因何在?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路。从全球宏观面看,最少在两个方面对传统银行非常不利。首先,针对全球经济低迷,各个经济体特别是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体采取的负利率、零利率、超低利率政策将商业银行经营逼到了死角,使其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吸收资金的价格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加之,欧元、英镑、日元汇率波动使得欧洲银行业衍生品风险凸显出来。经营陷入了空前困境。

 

其次,全球对银行业金融业务监管力度加大、标准提高,使得银行业业务被束缚,违规成本大幅度提高,处罚金额动辄百亿美元,生存环境与空间越来越不宽松。这不,美国财政部向欧洲第一大行-德银开出了140亿美元的罚单。另外,巴塞尔委员会正着力在年内完成金融危机后制定的巴塞尔协议III的修订,这一协议包括了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市场流动性风险考量等方面的标准,从而应对在2008年前后的次贷危机中显现出来的金融体系的监管不足。而修订中的协议强化了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正是欧洲和日本银行业感到不满的一点。在日前巴塞尔委员会举行的两场会议上,德国和意大利的监管层希望能放缓关于银行风险评估的政策变动。更有甚者,一些欧洲官员还表现出不愿接受已有的政策的监管。足以看出,监管给银行业带来的压力。

对全球银行业最大的冲击还是互联网金融或被欧美称为科技金融的冲击。这种冲击从业务种类看,几乎涵盖了银行所有主体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信贷资产业务,存款等资金来源业务,理财等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等。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业束手无策,直面冲击,欧美日本银行业尤甚。

中国银行业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兴起早,冲击来得早、来得快,其准备的也早,并且目前都在斥巨资涉足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受互联网金融或科技金融冲击相对较小。不过,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业还在睡大觉。

从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看,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高效性,自主自由、无时无刻、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约束就可以完成一切金融交易的特性,传统银行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整个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抢走了银行业不少地盘。同时,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的大发展,而直接融资又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的坟墓。

在以上宏观环境与科技金融多重冲击下,传统银行业已经凸显衰退与日落西山的景象。怎么办?出路何在?

目前,欧洲银行业、日本银行业以及亚洲一些银行普遍采取裁员的做法作为应对困境的措施之一。这种做法不是治本之策,完全是舍本逐末之举。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互联网金融或科技金融是唯一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银行业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就像原阿里巴巴,现在的蚂蚁金服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初300人左右,而250人都是科技人员。

麦肯锡报告显示,金融领域数字化驱动的裁员有望在三年内将利润/损失水平提高20%-30%,而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数字化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增加交叉销售的潜力。

总之,银行业支付结算业务移动互联网化,信贷资金业务大数据化,投资理财顾问业务AI化,理财等中间业务网络化等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就看谁能紧紧抓住。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中消失。

2016-09-22
“破产企业都试图让银行承担最大损失。可以说,企业明显是在变相逃废债,银行的抵抗情绪自然也很大。”而银行业本身,被称为“银行业死亡笔记”的麦肯锡报告称“这个行业不赚钱,而且大多数的模式都行不通。”“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

破产潮,银行业的死亡笔记会有大新闻?

0
1
2
3
4
5
6
7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