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基础设施    8年垃圾战争后,日本干净了
  •  “资本之王”黑石

    自1985年成立,两位连杠杆并购都没真正做过的创始人,如今凭借1.1万亿美元的管理规模,让黑石足以跨界比肩世界顶级的主权财富基金。黑石的业务虽多但却有着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并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实时调整。2024年,黑石仍在对其业务进行归类和整合。

    8 ¥ 0.00
  • ESG披露标准启示

    目前主流披露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披露标准,以GRI、SASB等为代表。第二类为聚焦气候变化、水资源等领域的披露标准,以TCFD、CDP等为代表。第二类标准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很难横向比较。GRI标准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披露标准,引用占比超过90%。

    8 ¥ 0.00
  • 中国钾盐缺口

    中国有56%的耕地需要“补钾”,总体上越往东南越严重,闽、湘、鄂、粤、海南以及江淮地区土壤钾含量都十分稀少,高效钾含量只有新疆、关中农业区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钾盐缺口68%,需进口1000多万吨,而由于钾的高度垄断,进口选项非常有限。

    45 ¥ 0.00
  • 三井物产的情报网

    微软的情报系统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大约是17%左右,而三井这种贸易财团则是以信息为最终的经济效益,其情报就是整个公司的命脉。作为民间研究机构,从研究的深度、广度和企业接受程度来看,比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率。其成果被日本企业界认为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78 ¥ 0.00
  • 为什么盒装奶是950毫升?

    国内的一些牛奶包装沿用了美国的可折叠屋顶式纸盒设计,用的模具一样,那标注的容量也跟别人一样,取近似值950毫升。制造商在保持包装大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稍微减少产品的体积。这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控制开支,而不会显著提高零售价格。

    20 ¥ 0.00
  • 一个县城与打火机

    12道工序、32个零配件、15项测试标准……制造出1元打火机。全球一年销售200亿只,约七成来自中国湖南邵东。这里年产打火机150亿只,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串起来能绕地球20圈。在邵东,平均每1分钟就有2.8万个打火机下线,其打火机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1 ¥ 0.00
  • 重生的俄罗斯农业

    2002年俄出台《农业用土地流通法》后,一系列法律让农用土地流通得以明确、透明地进行,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2007年对农业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作物保险费实施补贴。次年俄罗斯农业从粮食净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

    105 ¥ 0.00
  • 印度,用糊糊驯服味蕾

    谷物的富余,让印度不怕浪费粮食,人们发现,面粉和米粉作为糊糊的增稠剂,质地更浓郁粘稠、香料与食材融合度更好,且可以保温和解腻,缓解糊油脂和肉类的油腻感。原本粗劣的糊糊,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能驯服各种各样的食材,并形成另一条美食路径。

    83 ¥ 0.00
  • 拜耳伤痕

    买下孟山都,彻底改变了拜耳的发展轨迹。拜耳最大的三项并购是2006年以19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先灵公司,2014年以142亿美元收购默沙东的OTC业务,以及2016-2018年间以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前两项并购起码还增强了拜耳的制药业务竞争力,最糟糕的是对孟山都的收购。

    33 ¥ 0.00
  • 全球家族办公室现状

    只有少数家族办公室将注意力放在促进家族团结和长期稳定上。在职能专业化方面,投资管理进展最为显著,而其他职能专业化水平则存在差异。家族本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许多家族和家族办公室都缺乏领导人接班规划,并且未为下一代制定教育规划

    126 ¥ 0.00
  • 全球文科倒闭潮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合组织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在这股浪潮中,有的大学是迫于财政压力削减人文学科,有的则是出于对“教育优势”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也就是把跟不上时代的文科专业淘汰掉,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

    9 ¥ 0.00
  • 2024年最失败的八大技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科技失败案例盘点,记录了过去一年中的失误、骗局与灾难。有些失败带着荒诞色彩,如谷歌“觉醒AI”生成黑人纳粹图像而将公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另一些则更加严重,如CrowdStrike的一次计算机错误,导致数千名达美航空乘客被迫滞留机场,引发法律诉讼。

    4 ¥ 0.00
  • 游戏行业的肉与汤

    AI会不会彻底改变这个行业,“不好说”,“AI原生游戏大概率不会是我们先搞出来,可能是哪个做AI的实验室先做出来,然后其他人会在他们的基础上往下走,”卢竑岩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离实用特别接近的科研成果,“但也很难说,会不会突然有爆发性地增长。”

    24 ¥ 0.00
  • 120年美国房价历史和规律

    从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下跌,95年上涨。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年,跌幅达18%。连续下跌达到5年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累积跌幅达26%;2006-2011年累积跌幅达33%。在过去的123年中,美国房价平均增长率为3.07%,CPI 通胀率为2.82%。在扣除通胀率后,房价就基本不涨了。

    45 ¥ 0.00
  • 枢纽城市之争

    超级承运人与枢纽机场相辅相成,带来大量客流、物流,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超级承运人,还是枢纽机场,都强调“集中”,如达美航空在亚特兰大份额超过80%,堪称“堡垒枢纽”。而中国目前有57家航司,三大航在北上广基地份额都仅在40%-50%之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46 ¥ 0.00
  • 波音从工程奇迹到信任危机

    批评人士说,波音公司把安全当成了利润的牺牲品。”这样做是为了让波音的运营更像一家企业,而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波音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但人们投资一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想赚钱。”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44 ¥ 0.00
  • 计算机产业史

    本文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发明开始,阐述计算机作为不同效用工具为人所用。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适时控制,到线上社交、个人玩乐、办公效率、图形工具,再到内容平台、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最后计算机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大而统一,发挥最大网络效应,与其去中心化的基础定位有很大关系:数据包发送方式和发送内容无关,任何设备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唯一中心化的域名管理机构获得了独立且非营利地位,互联网治理更多依赖社交机制,而不是靠特定机构来管理。

    44 ¥ 0.00
  • 墨西哥的中国工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以前,目光紧盯着美国,到墨西哥后却发现了许多新机会。同时到了墨西哥后,它们惊觉,中国经验失灵了。不同于过去从欧美日企业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中资企业到墨西哥是一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应变之策。

    224 ¥ 0.00
  • 像研究人类一样研究ChatGPT

    一篇有关“机器心理”的预印本。他在其中提出,把LLM当作一个人类对象来对话,可以揭示底层简单的计算之中产生的复杂行为。Google的研究引入“思维链提示”,来描述一种让LLM展示“想法”的做法,会让模型按相似的流程行事。它会输出思维链,这么做更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45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144 ¥ 0.00

 

 

作者:刘喜

来源:大象公会

原标题:《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干净》2018.08

 

让日本干净起来的主要原因,并非东京奥运会、季风气候、人民素质或者是民族性,而是一场持续八年、声势浩大的「垃圾战争」。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民族——在互联网时代,这似乎毋庸置疑。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队赛后打扫更衣室的佳话传遍世界。不仅如此,场边的日本球迷还留下了输球后边哭边收拾垃圾的背影。

比起世界杯球场的表现,日本人在自己的祖国更是显得有「洁癖」。

第一次去日本的中国游客,往往会对日本都市景观的洁净惊叹不已:街道纤尘不染,垃圾箱整整齐齐,路面上的车辆干净得闪闪发亮,就连泥头车也干净得能反光。

▍就连泥头车也能反光

 

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干净?

很多人给出过各自的回答。环保观念、国民教育、东京奥运会、季风气候、行政管理手段都被一再提及,甚至有人认为「洁癖」是日本人的民族性。

不过不管怎么分析,有一点必须澄清:日本的干净绝非自古以来,日本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爱干净」的。

而这一切的起点,其实都要从1970年代在日本闹得举国沸腾的「垃圾战争」说起。

 

    「丑陋的日本人」

 

1985年,台湾作家柏杨出版了他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他在书中激烈抨击中国人的「脏、乱、吵」等「劣根性」,余波至今不息。

但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鲜有人知的是,柏杨这本书的立意,其实是来源于当时日本人的自我批评。

早在1970年,日本教育学家高桥敷教授就撰写了《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历数日本人「乱丢垃圾、随地小便、从不排队和『在动物园乱喂长颈鹿』」等不文明行为。这种边骂边反省的文风,由此才在东亚扩散开去。

▍高桥敷著《丑陋的日本人》

这本书所描述的内容,绝对会让当代中国人倍感亲切。毕竟,当年「丑陋」的日本和今天不文明的中国,有着极为类似的社会背景。

1955年起,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虽然历史进程赋予了日本绝佳的发展机遇,但多数日本人的行为习惯仍然停留在过去。

当时的日本,也是垃圾随处乱扔,污物随便投弃。经济体量和垃圾体量同步爆炸,把日本城市变成了无数「肮脏都市」,都市景观与今天完全是两个画风:

1951年的银座。街头随意弃置的烟头之多,以至于路边有人专门捡行人丢弃的烟头

1962年的市民会馆(剧场),观众离去后留下遍地垃圾

▍同年,国铁(JR前身)东京站附近花坛里的垃圾琳琅满目。此时距东京奥运会只有两年时间

1967年,流过大阪市住宅区的千间川成为「垃圾堆」。此河四年后被大阪市政府填埋

除了乱扔垃圾,粗放发展还带来了环境公害。

因为工厂的乱排乱放,大气污染一直从日本西海岸的工业城市蔓延至本州太平洋区域,首都东京「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中能闻到硫化物刺鼻的味道。

1960年,三重县四日市发生了「四日哮喘事件」。但多数人仍未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小学校歌里还将冒烟的工厂称作「日本的希望之光」。

1968年,「日本的希望之光」导致东京湾上空浓雾环绕,环境堪比今日北京

城市环境的「脏乱差」和大规模公害事件的频发,最终激起了一小撮日本人的羞耻心。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被很多人视为日本干净起来的起点。当时的主政者认为,奥运会是战后复兴的日本首次向外国展示自己的窗口。除了兴建一系列公共设施,东京都还展开了大规模的「首都美化运动」,提倡「垃圾入篓」「统一收集」。

▍整治运动的很大一项成果是推广了新型垃圾箱。垃圾被放在路边的有盖垃圾箱里,垃圾车会定期前来收集

频发的公害问题更加刺痛日本人的神经。1970年的第64回临时国会被称为「公害国会」,集中提出了14项和环境公害有关的法案。

▍「公害国会」现场

然而,改变大众的观念并没有这么简单。

不管是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新通过的法规,还是面对外国友人的羞耻心,都无法让多数普通人把保护公共卫生环境当成自己家的事。

这种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要得益于一场持续八年、声势浩大的「垃圾战争」。

 

    东京「垃圾内战」

 

1970年代,东京是日本垃圾问题最严峻的城市之一。

这座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正经历着「垃圾围城」: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开始大量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消费;而人口的大规模涌入更扩大了消费的量级,纸、塑料、玻璃瓶、食品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塞满了整个东京。

▍星期日的银座人山人海,大家都来「买买买」

据统计,1971年东京23区的日均垃圾生产量约14万吨,比起七年前增长了76.78%。而且,增加的多数是不可燃垃圾,城市垃圾中只有大约三成可以通过焚烧处理。

▍东京23区垃圾量的变化,从1955年(昭和30年)开始激增

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不足以消化这么多废弃物。当时的主管部门东京都清扫局大手一挥,决定大张旗鼓的开始新的垃圾处理计划。

1956年,都政府通过了《清扫工场建设十年计划》,打算在各个区里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可燃垃圾直接在处理场中焚烧,而那些不能焚烧的,就被统一运到南部填海处理。

然而,这个雄心满满的计划在开建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1966年,都政府选定杉并区的高井户地区修建垃圾处理站,然而当地居民并不乐意。他们公开质疑,政府从未公布过选址理由,也没有和当地居民商量过。凭什么就这么把垃圾处理站建在我家门口?

居民的激烈抗议,迫使政府中止了处理场建设计划。

▍杉并区居民走上街头,反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场建设计划

不过,正当杉并区居民额手称庆之时,东京另一侧的江东区却彻底心理失衡,按捺不住暴走的决心。

这得从江东区在垃圾处理问题中的特殊地位说起。

江东区南部面朝东京湾,几个世纪前就是旧城江户的垃圾填埋地,一直被当作东京「最后的垃圾桶」。1957年,东京都在江东区的梦之岛修建了第14号填埋场,那时都政府向江东区承诺,会尽最大努力防止垃圾带来的危害。

▍东京都23区最新的垃圾处理场分布图,可以看到杉并区和江东区的位置

然而,这句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

江东区埋下了东京都的七成废弃物,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每天有5000台以上的垃圾车驶入区内,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乱流、恶臭扑鼻,居民怨声载道。

1957年,梦之岛第14号填埋场的开始

江东区不是没有抗议过。面对不满,东京都政府再次郑重许诺:会在1970年结束梦之岛的垃圾填埋工作。

然而话音未落,昭和40年的夏天,江东区爆发了可怕的蝇灾。埋藏大量垃圾的梦之岛,因为「营养」丰富又没有天敌,成了苍蝇繁衍生息的沃土。这个夏天,密密麻麻的苍蝇乘着南风飞过大海,飞到了南边的住宅区。

苍蝇多到什么程度呢?有居民回忆,挂一件洗干净的衣服出去,不到两个小时上面就会歇满黑压压的苍蝇;苍蝇还会黏在食品包装袋上。

居民进餐前,必须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关闭房门,用杀虫剂杀掉房间内的苍蝇,给做好的饭菜第一时间罩上网罩,迅速进食,力争抢在苍蝇大量钻入房间前结束用餐。吃饭时还得边吃边扇扇子,来驱赶漏网之鱼。

密密麻麻的苍蝇让江东区居民苦不堪言,也激起了对疫病的恐慌。

1965年夏天,江东区南砂汀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后纷纷掏出苍蝇拍打苍蝇

最终,东京都政府用一把大火实现了和平:716日,他们派出消防厅、警视厅、海上安保部、陆自火焰放射器班等部门总共300余人,焚烧了蝇灾的发源地——梦之岛的生垃圾山。

这被调侃为日本的「焦土作战」。

苍蝇噩梦结束后,江东区居民依然生活在垃圾的困扰中。当时的江东男子,最怕听见外地妻子的抱怨:「我怎么跟着你嫁来这个鬼地方!」

可想而知,他们看到杉并人因为阻止了垃圾处理厂的建造而洋洋得意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再加上,他们发现政府承诺的「1970年停止垃圾填埋」根本不可能实现,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

1971年,经区议会决议,江东父老开始了第一次雄起。他们把所有垃圾车拦在本区入口,询问「是否同意在贵区建设垃圾处理场」。如果垃圾车所属地区的区议会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就禁止该区的垃圾车驶入。

▍被拦下的垃圾车排起了长队

一场关于垃圾的自卫反击战,就此开幕。

 

    江东vs.杉并

 

江东拦车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时年67岁的东京都知事(即东京地方行政长官)美浓部亮吉便登上电视台,严正宣布这是一场「无论如何也不能输的战争」,表明东京都政府的决心。

▍美浓部知事在议会上的发言。他是日本民主宪法先驱美浓部达吉之子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对垃圾」的战争变成了区与都、区与区之间的「内战」,比想象中更加难打。

关于怎么处理杉并人的抗议,东京都政府其实早有想法。

1968年,东京都就决定依据《土地收用法》强行征收高井户地区的土地来建立垃圾处理场,这一方案还在审议流程中。江东拦车事件后,都政府顺势在杉并区组织了「都区恳谈会」,希望与杉并区达成和解。

政府征用土地,在日本是相当激进的做法。土地私有化是支持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基础,政府如果利用公权力来征收原本私有的土地,很容易引起政治恐慌。

加上当时,和征地相关的「成田机场反对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各界对「征地」话题都相当敏感。

▍因为成田机场的征地事件,警民打成一团

不过,杉并反对派们并不惧怕东京都的强硬手段。他们给「都区恳谈会」各种挑刺,宣布会谈结果无效,且宣传东京都故意抹黑杉并人,以激起愤慨,团结己方势力。

1972年底,东京都为了应对季节性垃圾而在杉并区设立了一个临时垃圾收集所,杉并人立刻奋起反抗,甚至直接袭击政府人员。

杉并人的刚硬态度,刺痛了江东人本已敏感的神经。

在他们看来,不想建垃圾处理场,就是要把垃圾都扔到江东区。我们忍了那么多年,凭什么还要为你们处理垃圾?

六天后,江东区区议长亲自带领议会展开反击。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阻击」针对杉并区:他们在各个主要路口都设立了检查站,盘查每一辆垃圾车的证件,来自杉并区的垃圾车全部被阻止进入。

▍「杉并垃圾滚回去!」

杉并区立即遭了灾,由于没法填埋、临时收集站也刚刚在反对声浪下撤掉了,多余的垃圾只能大量滞积在区里。

江东人则因此开了窍。19735月,杉并区又发生了一起针对垃圾处理场的反对活动,江东区第二天就宣布,再次对杉并垃圾展开「阻击」。

这次,就连环卫工人都不愿意再帮助任性的杉并人。东京都环卫工会宣布,工人们拒绝收集杉并区的垃圾。

无法可想的杉并区居民,只能把垃圾扔在大马路上。五月日渐炎热的天气,使垃圾堆很快开始散发恶臭。为了防止疫病蔓延,区政府只能出动消毒车,给路上的垃圾喷洒消毒液。杉并区的惨状,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了全日本。

▍被垃圾包围的杉并区,和给垃圾消毒的杉并区工作人员

此时,距离第一次反对运动已经过去了七年。这场漫长的拉锯战,让东京都政府和杉并区居民们都疲惫不堪。

1974年,都政府和杉并反对派终于全面和解,区民同意在杉并区建设垃圾处理场,但规划和施工都必须尊重居民团体的意见。

这场沸沸扬扬,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全国的「东京垃圾战争」终于落幕。

1982年,杉并清扫工场开始试运营

 

    垃圾战争的遗产

 

东京垃圾战争造了一个新词:「杉並エゴ(ego,意为自我)」,用来批评杉并区这种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做法。

不过,即使反抗最终失败,杉并区居民依然成功保卫了自己的家乡。他们成立了专门组织来监督垃圾处理场建设,不仅根据住民的意见修改了设计方案,还修建了一条专门用于垃圾运送的道路,把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垃圾处理场建好后,这个组织留存下来,代表本地住民对其他公共事务发声。

▍杉并清扫工场内景

江东区居民则获得了真正的「梦之岛」。杉并清扫工场开始建设的同一年,梦之岛公园开园。现在的梦之岛绿树成荫,拥有东京都内数一数二的绿地面积,成为东京的「海上绿岛」和著名旅游景观,不复当年「恶魔岛」的景象。

▍现在的梦之岛公园绿树成荫

这场垃圾战争,也给东京都政府、各区居民和全国围观群众上了一课:在城市环境问题上,大政府事无巨细的顶层设计不一定有效,相反常常费力不讨好,社会基层的认可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000年「都区制度改革」之际,东京都把主要的垃圾处理工作推给了地方各区,无法回收和处理的垃圾残骸,最后再交由都政府组织填埋。

如果处理不了本区的垃圾,可以通过付费交易交给其他区处理:按照2008年的规定,每年接受约270万吨垃圾的江东区,一年大概能收到2亿日元以上的处理费,区与区之间的矛盾由此化解。

为了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区政府在区民身上打起了主意。各区都开始鼓励区民「减少垃圾消耗」和「垃圾回收再利用」。毕竟,本区处理不掉的垃圾,送出去是要花钱的。

3R理念「减少使用(Reduce)、物尽其用(Reuse)和循环再造(Recycle)」深入人心

日本严苛到接近变态的垃圾分类制度就是产物之一。

为了方便回收,日本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有些地方甚至要区分20多种不同类型的垃圾。

数十年来,日本居民严格的执行着这些细致到难懂的分类准则,还热情主动教身边的外国人学会垃圾分类。

▍普通居民楼内垃圾回收一景,可燃垃圾、玻璃瓶、易拉罐和纸箱被分明别类的摆放,纸箱都被拆开摆放的整整齐齐

日本居民真的愿意这样劳心劳财的参与环保吗?

为了强化管理,有些地方规定了巨额罚款,「不法投弃」可能被处以200010000日元的罚金;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主要靠邻里相互监督和居民自觉。

▍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中,坏邻居陷害男主角妈妈的办法就是弄乱她分类好了的垃圾

不同于中国特色的「朝阳群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此类邻里监督有着非常正当的理由:处理垃圾和维护居住环境都是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如果有人不注意环境,不仅损害自己的生活品质,还要花更多钱找别人来收拾。

中国游客经常会疑惑「为什么日本街边很少垃圾桶,路上还是没垃圾」,这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都会选择把垃圾带回家,好好分类再丢弃。

而为什么不在路边设更多垃圾桶呢?「因为我们没付钱啊!」

▍一个日本路人女性的回答

如果运用日本人这套「清洁都市」的逻辑,那么「中国为什么不那么干净」也是一个很好解释的问题。

这和人的素质高低并无直接联系,毕竟,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城市一年在维护公共环境上花了多少钱,这笔钱又由每个人承担了多少,这笔开支与每个人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主要参考资料

•東京都清掃局.(2000).東京都清掃事業百年史.

•環境省.(2014).日本の廃棄物処理の歴史と現状.

TBSテレビ.(2017.12.16).14回東京ゴミ戦争.上田晋也のニッポンの過去問.

•福田ますみ.(2018).50年後の「ずばり東京」(22)夢の島:悪臭の山から緑の森へ.文芸春秋,96(7)

2018-08-15
让日本干净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一场持续八年、声势浩大的“垃圾战争”。如果运用日本人逻辑,那么“中国为什么不那么干净”有一个很好解释: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城市一年在维护公共环境上花了多少钱,每个人承担了多少,这笔开支与每个人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8年垃圾战争后,日本干净了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