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AI的秘密武器
【编辑整理:新智元-舒婷;来源:纽约时报;转自:新智元《美国AI的秘密武器》2020.06】
在美国AI领域熠熠生辉的中国人才
对于本科毕业的中国人才而言,美国是AI领域的技术沃土,许多的中国学者选择来美国深造和研究:
128位在中国大学取得本科学位、在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的研究人员中,现在有超过一半在美国工作。
在AI领域,中国工程师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贡献体现在许多方面:
-美国国防部启动一个旨在通过人工智能重塑美国军事技术的名叫Maven的项目,依靠的是一支由Google的12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其中不少人是中国公民。
-对冲基金Citadel的前微软研究员,现任首席人工智能官邓力(Li Deng)帮助改造了智能手机和摆在咖啡桌上的数字助理设备。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Fei-Fei Li)在Google工作了不到两年,帮助推动了计算机视觉的革命,使软件能够识别对象。在Google,李博士负责监督了负责五角大楼Maven项目的Google团队。据悉,在2018年春季,该团队大约十名研究人员中至少有五名是中国公民。
保尔森研究所(Paulson Institute)开展了一项新研究叫做智囊团,这个研究旨在促进中美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估计,去年享有盛誉的AI机构和会议所接受的论文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论文是来自接受中国教育的学者,这个比例高于其他国家。但是,这个研究也发现,这些中国学者中的大多数人都住在美国,并为美国公司和大学工作。
许多顶尖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生涯,但他们并没有留在那里。以下是从人工智能顶级会议NeurIPS 2019上发表的1400多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75篇论文的671位作者的工作和教育背景。
智囊团还研究了这些作者上学的地方。调查发现,其中近30%的学者在中国攻读的本科学位,这个比例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是这些人中,一半以上的人继续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美国AI领域,拥有中国本科学士学位,美国研究生博士学位的学者无疑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政府的限华令一出,最先站起来反对的是美国公司!
美国注意到了中国的技术野心,并为此感到惊慌。因此美国选择打击间谍活动,并加强了美国大学和机构披露规则的执行。上个月,《纽约时报》报道说,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与部分大学本科中国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的签证,这些学生的本科大多与军队有直接联系。
随着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甚至达到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时期,特朗普政府现在正采取行动限制中国人访问或参与美国本土的先进研究。这一举措使许多在AI的前沿领域的美国公司和科学家感到担忧,因为不少的高质量的创意是由中国工程师提出的。
智囊团的研究还表明,受过中国本科教育的中国学者正在帮助美国在AI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发挥主导作用。AI可以使未来的计算机做出决策,识别面孔,寻找罪犯,选择军事目标并驾驶车辆。
许多这样的中国学者在美国学习,在美国过着舒适的生活,并与美国雇主共事。研究表明,这种学生和专家的流动或许因为美国的限华政策而不得不结束。
MacroPolo的分析师马特·希恩说,这样大范围阻碍中国人才的引进,可能破坏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希恩说,”这些人是中国人中最聪明的人之一,并且,他们选择在美国研究实验室工作,教美国学生并帮助建立美国公司。如果美国不再欢迎这些顶尖研究人员,北京将张开双臂欢迎他们。”
“我对政府的所作所为感到恐惧”,西雅图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奥伦·埃兹奥尼(Oren Etzioni)这样表示。西雅图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一家备受瞩目的研究实验室,中国研究人员的申请数量大大减少了。”把他们拒之门外,给他们设置障碍,你能这样做多少次,他们才会说,‘我不打算试了’?”
“牺牲国际学生的权利正如杀死下金蛋的鹅,”刚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的中国工程师李丽莎这样说道,”这样的行为将最终破坏美国的未来竞争力。”
限华令后的群像:政府在紧缩,企业在焦虑,中国人才何去何从?
政府:政策紧缩
除了限华令,美国政府最近出台的政策对于中国人才来说是越来越不友好的。
美国时间6月9日下午,美国本地律所Kuck Immigration Partners LLC撰文称,H1-B政策和OPT政策或发生变化。
一方面,特朗普依然使用《美国移民与国籍法》212(f) 条款,他可以以”Detrimental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来禁止外国人入境。并以此为由,禁止H1-B/H2-B/L-1/J-1入境,时间长度可能是180天,直到总统竞选结束。同时暴涨H1-B的申请费,高达20000美元,让更多中国学者对于赴美研究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OPT的延期政策再度紧缩,OPT很可能只有一年时间,并且只对学业前15%的学生开放。
这无疑是政府不欢迎中国人才的强力警告。
美国本土企业研究院:焦虑
美国本土企业研究院也在积极通过舆论试图说服政府改变对中国人才的政策。
“对于大多数基础AI研究而言,能够进行的关键要素是研究人员而不是算法”,旧金山著名实验室OpenAI的政策总监,AI Index联合主席Jack Clark说。同时,他也致力于跟踪AI研究的进展,包括中国研究人员在其中的作用。
他说,”有很多开放源代码技术可供研究人员使用,但是相对而言,有能改变领域的那种长期、独特议程的研究人员是很少的。”
中国人才:去和留的选择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而言,留下或离开的决定更多是个人决定,而不是政治决定。前Google员工罗伯特·严(Robert Yan)回到中国,在一家AI初创公司工作。湾区不适合他。他讨厌开车,错过了中国菜。他是上海人,认为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家庭文化中更快地进步。
严先生说,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的十分之一的中国同事还是选择了回家。他说,对于那些希望进行高端理论研究的人来说,许多中国公司仍然不是最佳选择。
严先生说,”与Google相比,我现在的自由要少得多。在初创企业中,需要研究人员高效的执行每项任务。因此我们不能够依据好奇心去探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生李女士草拟了一份请愿书,以支持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她更喜欢住在美国,部分原因是中国的科技行业充满了性别歧视。
李女士说,”我努力地在做请愿工作,因为尊重女性工程师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
2、相关——
纽约时报:近1/3美国顶尖AI科学家来自中国
【转自:量子位《纽约时报:近1/3美国顶尖AI科学家来自中国,88%中国籍博士会留下建设美利坚》2020.06】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没人比我更懂XXX……”
有这样一个总统是种怎样的体验?如果你问《纽约时报》的老师们,多半得到的不止是粗口成章的答案。
如果大XX只耍耍嘴皮子喊喊口号也就算了。
现在,大统领特朗普,可真真在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演绎杀鸡取卵。
在一篇名为《美国AI的秘密武器》长文中,《纽约时报》援引一份最新出炉的人才调查报告,有理有据、苦口婆心,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地”劝谏”美国政策制定者们,少喊口号、认清现实,善待让美国前沿科技强大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
而且这样的数据报告,确实不放在一起不知道,图表一列简直吓一跳。
没想到,强大的美利坚背后,有如此比例的中国最强大脑。
近1/3美国顶尖AI科学家产自中国
保尔森基金会,08年金融危机时的美国财长Henry Paulson创办的机构。
最近对NeurIPS 2019的入选论文和作者资料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
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会议,全世界最知名的AI领域顶级会议,没有哪一个计算机领域研究者不知,没有哪一个AI领域研究者不晓,别说论文入选可以吹一辈子,每年抢个会议门票都能搞大新闻。
所以NeurIPS,一度就是全球AI的”华山论剑”。
在NeurIPS 2019 大会上,共有15920位研究者提交了6614篇论文,最终接收率为 21.6%。
而保尔森基金会进一步统计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美国毫无疑问遥遥领先,59%的研究者隶属于美国机构和公司。
但其中29%的研究者,出自中国——他们先在中国完成本科,其后赴美留学后留下来”建设美利坚”,成为了美国顶尖AI研究员的第一大构成。
而美国本土贡献的比例,只有20%,欧洲则18%,印度8%。
所以结论应该再明确不过了——
中国最强大脑,是当前美国AI领先全球的重要原因。
并且如果进一步寻找最顶尖,比例也不俗。
如果统计NeurIPS 2019中更为优秀的研究,那些Oral论文,会发现作者中在美国公司机构的更多了,比NeurIPS 2019整体高出了6个百分点,达到了65%。
这些人之中,在美国读本科的研究者比例提升到了35%,但印度和中国依然各占据了超过10%的比例。
美国科技何以强大?
《纽约时报》想要说明的是海纳百川。
毫无疑问,在这样顶会论文的统计中,美国领先优势再明显不过。
而且依然在这份报告中,还进一步揭示了顶级人才的流动路线。
首先,当前结果是美国的AI机构和公司拿下了全球60%的顶级研究人员。
这是排名第二的中国10.6%的六倍,是第三名欧洲10.2%的六倍。
但美国这60%都产自美国吗?非也非也。
土生土长的美国研究者只占据31%。
而另一大主力就是来自中国的研究者,占比27%。
在人才流动趋势中,在中国读本科的顶级研究者中,只有34%的人目前在中国,而接近56%则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最后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AI研究员,88%的人选择留下来在美国工作,只有 10%会回到中国。
当然,非中国产的留学生中,拿到博士后留下来建设美利坚的比例也高达85%。
《纽约时报》还说,这个统计中,还不包括那些知名的big name.
在这波AI复兴的浪潮中,中国名字还少吗?
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美国诸多开创性研究和工作的推动者。
比如美国国防部那个知名的Project Maven——把AI应用于美国国防军事的项目,最初的项目组中,12人的研究名单,有至少5人产自中国。
所以结论是什么?
美国之所以曾经或现在”Great”,这些”外来人才”功不可没啊。
跟美国海纳百川的移民心态和政策,密不可分。
但现在,一系列针对学术和技术人才的昏庸政策,正在告诉所有中国面孔:
你们不再受到欢迎。
特朗普杀鸡取卵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科学家,帮助美国公司和高校等机构主导了前沿领域的优势。
但如今,特朗普一系列针对人才的限制,一方面正在把留下来的人才”赶回去”。
比如日益恶劣的关系,很多顶尖工程师要么选择加入中国公司,要么直接回中国开启创业。
另一个方面则把潜在的人才”劝退”。
在签证和留学申请方面的限制,敌对视角,留学美国的吸引力由此变得下降。
而那些”中国最强大脑”,将与美国绝缘。
来都不能来了,更别说留下来——可特朗普担心的是他们来了”偷”走技术。
这让美国AI的领军人物们心忧。
保尔森基金会智囊团MacroPolo的分析师说,来到美国的中国AI研究者,是最聪明的一批中国人,他们在美国的实验室工作,教美国的学生,在美国创建新公司。
在他看来,如果特朗普不再欢迎这些研究者,那他们肯定会回国发展。
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CEO Oren Etzioni也觉得,美国政府的行为令他感到恐惧,近期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研究者的申请也越来越少。
OpenAI政策主管Jack Clark一样认可AI人才的重要性,他说,对于许多基础的人工智能研究而言,进展中的关键因素是人而非算法,技术上有很多开源的算法可用,但人才上只有少数人能长期研究并推进一个领域发展。
显然,正常状态下,每个理性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最优的抉择。
不过特朗普对此几乎不管不顾。
他一方面打着”美国优先”的大棒,减少在人才工作签证方面的发放。
另一方面,在上次白宫新闻简会中,直接明确表态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F签证)和研究人员(J签证)入境。
另外之前《纽约时报》还报道说,特朗普政府还在谋划,进一步取消国防背景高校或研究相关的留学生的签证,大约涉及3000多人——不过目前尚未真正执行。
而这项政策,也引发了更大的担忧,因为对于如何鉴定缺乏明确标准。
在美国议员演讲援引的一份澳大利亚统计报告中,对中国一众高校进行了”风险评级”,但讽刺的是如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被列为了高风险。
很快,不少人发现这份澳大利亚的报告,实际可以算是中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基金”排行榜,拿到项目经费更多的高校,”风险”竟然也更高。
一时让人忍俊不禁。
最后,最关键的是社会风气。
在特朗普一系列的移民、留学和签证政策之下,潜在的中国人才前往美国就开始受到打击。
而已经留下来的人才,日子也不好过。
在新冠疫情之中,特朗普一度为了转移抗疫不力的无能,疯狂甩锅给中国,造成美国国内对中国面孔、亚裔的歧视,诸多支持特朗普的选民,把那些黑眼睛黄皮肤的面孔视为病毒携带者。
虽然诸多亚裔和中国面孔,说一口流利英文、思维方式已完全美式,认真工作纳税,甚至早已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
但面孔和基因如此明显,走在美利坚的土地上,实在太容易区分了。
“没有安全感”,正在越来越多华裔和美国华人心里生根发芽。
所以《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说:如果美国不再欢迎他们,北京就会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回去。
参考链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09/technology/china-ai-research-education.html
https://macropolo.org/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
3、官方媒体报道——
美媒:美国AI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
【作者:保罗·莫祖尔等,王会聪译;转自:环球网《美媒:美国AI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2020.06】
美国《纽约时报》6月9日文章,原题:美国人工智能(AI)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 当美国国防部启动通过AI重塑美军技术的Maven项目时,依赖的是由12名工程师组成的谷歌团队。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不少是中国人。他们说,即便美中关系日益紧张,五角大楼对此也不以为意,认为这不涉及机密数据且美军的这项工作需要最合格的人才。
特朗普正限制中国接触美国先进研究,此举在顶尖AI领域引发众多企业和科学家担忧,因为美国的大量突破性进展都来自中国人的大脑。美国保尔森研究所旗下智库MacroPolo的新研究估计,享有盛誉的AI大会(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展大会)去年推广的论文中,受过中国教育的研究者贡献近1/3,比例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但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美国并为美国企业和高校工作。
研究表明,中国人才正帮助美国主导AI这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如今他们担心这种学生和专用人才流动行将结束。“牺牲国际学生无异于杀死下金蛋的鹅”,近来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的中国工程师丽莎·李说,“这终将摧毁美国的未来竞争力。”中国正大力吸引AI人才为本土企业和机构工作。美国警惕地注意到中国的科技雄心,但上述研究联合作者希恩认为,广泛阻截中国人才的行为将破坏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是最才华横溢的一部分中国人,他们选择为美国研究实验室工作、教美国学生并帮助打造美企。若美国不再欢迎他们,北京将张开双臂。”
去年大会发表的论文样本中,超过一半论文作者来自美国——尽管许多顶尖AI研究人员是在中国开启学术生涯的,但如今已不在中国。研究随机分析了671名作者的教育背景,发现其中近30%的人是在中国读的本科学位,比例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美欧和加拿大分别以20%、18%和5%位居第二至第四——编者注)。拥有最多论文作者的是谷歌、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和微软研究院,中国仅有清华和北大跻身前25名。
多项研究显示,赴美学习AI的中国人很可能留在美国。但一些机构表示美中紧张局势已开始影响人才流动。西雅图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艾奇奥尼说,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令我恐惧”。该研究所正目睹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申请大幅减少。
一些在中国出生的研究人员已成为美国AI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中国出生已成为美国合法居民的著名研究员彼得·陈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才)的进一步打压将伤害整个AI界的企业,包括他在加州伯克利的机器人初创企业,“再这么继续下去,我们会招不到人的”。
对许多中国人才来说,去留决定更多取决于个人而非政治因素。谷歌前员工罗伯特·严(音)已返回中国。湾区不适合他,他讨厌开车,想念中餐。作为上海人,他认为在本国文化中能更迅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