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Uber创始人克拉尼克时,是asshole——混蛋。他在各种场合激烈抨击出租车行业和监管机构,宣称这个行业即将灭亡,而全球1000万出租车司机很快就会被Uber车主取代。对克拉尼克这一点,有句评价非常精彩:他只是要战斗,而不是要打赢。
1、他将砸掉1000万人的饭碗:法律也无法阻止
源自:40秒
23岁那年,最让你烦心的是什么事?
考试没通过?被妹子甩了?和Uber创始人克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同学一比,这些简直不叫事儿。
他在23岁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30多家媒体巨头联合起诉他的公司,要他赔偿2500亿美元。
你没看错,是2500“亿”,还是“美元”。这钱能买下整个Facebook或阿里巴巴,还有的剩。
在评价Uber创始人克拉尼克的为人时,最常见的一个词是asshole——他就是个混蛋
他对法律和规则的藐视给Uber带来了惊人的扩张速度——还有麻烦
事情是这样的……
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计算机本科时,克拉尼克认识了系里的几个牛人,大家一起辍学开公司,做了个叫Scour的P2P下载软件。
Scour一发布就火遍校园,大学生们欢乐地用它下着盗版视频和音乐,他们公司也立刻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左边两位是克拉尼克的老爸老妈。他们资助了Scour不少钱
虽然克拉尼克站在中间,但其实他不是CEO
然后,法院传票来了......
美国电影协会、唱片工业协会和音乐出版商协会起诉他们侵犯版权,要求赔偿2500亿美元。克拉尼克哪来那么多钱,于是公司就破产了。
不过,Scour黄了也挡不住克拉尼克爱折腾的心。他拉上几个高管立马又开了家新公司。
最初一切都非常顺利。才花了几个月,他们就找到了投资人。在签合同前,双方决定开个会确定些细节。2001年9月11日,投资方代表在波士顿坐上飞机,准备去他们公司。
然后,这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
这是投资方代表Daniel Lewin的照片
现在你还能在9•11纪念碑上看见他的名字
投资泡汤,全国上下又乱成一团,克拉尼克同学的公司一下子陷入了财务危机。这时他想出一个天才的点子——不给员工交个人所得税,这样就省钱了呢!
然后,法院传票又来了......
这次找上门的是国税局,他们给了克拉尼克同学两个选择:罚款or坐牢。
这次克拉尼克同学只好认栽,凑钱交了罚金。公司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在2007年被一家网络巨头以2300万美元收购了。克拉尼克同学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
著名投资人、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投资了这家公司,但他没敢投资Uber
换了别人,这时候当然就得花天酒地一番,而克拉尼克同学可不是普通人,他的选择当然——也是花天酒地。
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但到了第二年,他就觉得无聊了,决定还是得干点正事。
于是他继续出没于各种创业圈子找点子,最后把目标锁定到了出租车行业。
在旅行中,克拉尼克发现许多城市都有打车难的问题,他认为这完全是行业垄断造成的。
于是他和几个合伙人决定开发个打私家车的软件来打破这种垄断,他们给这软件起名叫UberCab。
这四个就是UberCab的创始人,右二是克拉尼克
最初他们在旧金山找了家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服务。由于服务又好车又好,UberCab很快在当地IT圈火了。
然后,法院传票,哦不,政府禁令又来了......
发禁令的是旧金山交通管理局,他们给UberCab的运营挑了一堆刺,最后还说:“你们没出租车运营资质,怎么能叫UberCab呢(cab是出租车的意思)?”
要换别人,肯定觉得这买卖没法干了。没想到克拉尼克同学看到禁令开心得不行,见人就说:“他们要封杀我们,这个项目成了!”
他决定根本不鸟禁令,生意照做,客人照拉。说我名字不行?去掉Cab改叫Uber就是了。
要是你看过电影《社交网络》,一定知道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信条——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前进,打破常规)。克拉尼克也是这样。
先扩张,再用钱解决一切问题。这就是他们的行为逻辑
为改善糟糕的形象,克拉尼克雇佣了奥巴马的顾问David Plouffe
事实上Uber在每座城市的扩张都是一场战斗,而这是克拉尼克最擅长的。
在华盛顿,他从网上发动了数万居民给市长发邮件要求解除禁令。在丹佛,他甚至还发起了一场示威游行。
芝加哥最初试图发禁令阻止Uber进入,但当市长的邮箱被抗议邮件塞爆后,禁令就不了了之了。
在伦敦和巴黎,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Uber抢了他们生意,而克拉尼克的对策是立刻宣布当地Uber打车免费。
结果打不到车的居民只好纷纷下载Uber打车,罢工居然变成了Uber免费推广。
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曾罢工抗议Uber,然而并没什么哔用
在一些被禁的城市,Uber甚至会偷偷组织培训,指导当地司机躲过检查。
通过各种非常规手段,Uber目前已经扩张到了50多个国家。克拉尼克正面对着越来越强烈的抵抗,而他显然乐在其中。
他在各种场合激烈抨击出租车行业和监管机构,宣称这个行业即将灭亡,而全球1000万出租车司机很快就会被Uber车主取代。
这些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他毫不在乎。对克拉尼克这一点,马克•库班有句评价非常精彩:他只是要战斗,而不是要打赢。
2、相关
疯狂崛起的Uber帝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作者:王川
2015 年全年,Uber营收预计会达到一百亿美元,扣除平均大约80%的司机收入分成后,公司净营收大约二十亿美元。 关于Uber 的利润没有公开数字,但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短期盈利不是最重要的,开拓市场,确保江湖地位才是。
今天的Uber,在全球五十四个国家和两百多个城市开展业务。 Uber在全球的活跃服务的司机(至少载客四次)数目,15年初超过十六万。2015年初的最近一轮融资,公司估值高达四百亿美元。 五月份公司又准备新的一轮融资,预计估值将超过五百亿。
投资者真的疯了吗?Uber 的志向仅仅是出租车的业务吗?
Uber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以下简称 TK ) 15年一月份在一次讲演中提到,硅谷北端的旧金山市,传统出租车业务一年的营收大约一亿四千万美元。与之相比,Uber的营收五亿美元,已经是它的三倍多。但旧金山使用Uber 的用户还不到总人口的25%,在旧金山这个局部市场, Uber 一年的营收增长速度是200%。在旧金山,纽约,伦敦,Uber 载客的人次数, 每年正在以三到六倍的速度增长。
成立五年的Uber,为何崛起如此之迅速?它的未来要如何发展?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好斗的创始人
TK 1976 年出生于洛杉矶的一个普通家庭,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1998年退学, 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高科技公司。 由于侵犯版权问题,公司2000年被迫关闭破产。2001 年,他和同伴们又开始第二次创业之旅。头四年,公司一直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挣扎,为省钱TK 一度搬到父母那里住了一年。后面公司逐渐有些起色,最终2007年, 以将近两千万美元的价格卖掉。 31 岁的TK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TK 一直以好斗来形容自己的性格。他号称每天和人打交道时, 都听到一百个以上的不,这么多年来,已经听到几十万的不了。创业时遇到的各种拒绝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Uber创立的灵感来自2008年的巴黎。TK和同伴试图打出租车参加一次行业会议,但是叫了半天也没叫到。按照TK 所说,他们要的服务,无非是手机上,点几下,就可以迅速叫到车。Uber出世之前的出租车行业,面临着车脏,叫车慢,服务态度差,昂贵和无法接受信用卡的种种问题。移动互联网和定位技术的慢慢普及,使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条件突然成熟了。
颠覆传统出租车
关于美国传统出租车业务,首先该从纽约讲起。纽约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六十年来,给出租车司机发放的执照总数一直保持在一万三千左右,没有增加。有执照开车的司机,车前方都装有一个勋章(Medallion)一样的东西。出租车的勋章, 可以通过买卖转让。由于内在的垄断性,从问世以来其价格就不断上涨,到2013年四月一个勋章价格一度涨到一百三十万美元。
昂贵的纽约出租车勋章的价格,导致实际上每个出租车要缴纳的分子钱,等价于约每天140美元,这些费用无疑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历史数据显示,从七十年代初到2013年,此类勋章价格上涨了接近九十倍,秒杀同期股票和房市的上涨幅度。四十多年的纪录,投资出租车勋章看上去是一个退休的捷径,不是吗?
Uber 的口碑和品牌效应
但是Uber 的出现,慢慢打破了这个格局,到 2015年初,纽约的出租车勋章价格下跌到八十四万美元,相对于最高点下跌幅度超过30%。经过一年多的筹划,2010 年六月,Uber的业务在硅谷北部的旧金山正式开张,六个月后用户就超过三千,运载人次超过一万。初次体验Uber的人们,被其便利和优越的服务征服,口碑相传, 促进了Uber的迅速增长。
手机上按个键,五分钟车就来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了。Uber的宣传很少借助广告。 成立之初,他们常在硅谷的大型科技会议提供赞助,给参会人免费接送服务,在高科技社群中提升Uber的品牌形象。 Uber还经常在大型体育赛事,节日活动这类出行需求特别强烈的时刻出动,加速市场的占有率。
当口碑相传的Uber成了一个等价于打车的动词时,还有什么品牌效应比这个更厉害?
Uber同时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甚至许多失业的职业司机也通过Uber 找到了重新谋生的手段。这也是促进其迅速增长的因素之一。
2011 年初,Uber获得一千一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3 年八月,谷歌投资两亿五千万美元入股,此时Uber的估值已经接近三十亿美元。Uber的全球司机超过两万,它告诉世界,它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和Uber最接近的行业第二名,Lyft, 要等到2012年夏天才正式成立, 比Uber整整晚了两年。
Lyft 最近一轮融资,估值在二十五亿美元左右,相当于Uber 的二十分之一。 Lyft 预测今年的扣除司机分成后的营收大约三亿美元,相当于Uber 营收的不到六分之一。
拼车业务背后的模式
Uber 2014年开始推出一个拼车业务,叫UberPool, 基本思路就是让同一路线的乘客沿途共用一辆车,这样可以降低大家的费用。这有点像传统的公共汽车,但乘客不用等太长时间,而且上下地点更加灵活。
参与的人多了后,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司机在一条环路上,有可能不断搭载新的乘客,然后放下旧的乘客, 形成一个循环不停的”永久旅程” (Perpetual Ride) 。 司机不必将近一半时间空车去等待寻找下一个客人,效率提高,收入也提高,那么更多的司机原意参与Uber, 形成良性循环。
操作上,参与的乘客和司机越多, 资源共享的机会也越大,规模最大的公司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这有可能是Uber击败其他小竞争者的利器。如果一个司机一个小时要自己拿到三十美元的收入,但是通过UberPool 可以一个小时平均搭载十名乘客,假设Uber提成25%,那么每个乘客的费用只有四美元。
如果你每天在Uber 的花费上超过三十美元,也许还是自己买车划算。但是如果通过UberPool 共享,把你的费用降到平均每天十五美元,甚至更低呢?
奥巴马的前任竞选总管David Plouffe, 最近被Uber雇佣,负责其公关部门事物。 Plouffe 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如果洛杉矶的司机,只要15%的人一起拼车, 而不是目前一人开一辆车,洛杉矶就不会再有塞车的问题。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买车,而是使用Uber 或者类似共享拼车服务, 减少公路上的车流数目,减少交通拥挤,减少汽车排放污染,减少停车位的需求,其巨大社会效益,在全美国, 将是每年千亿美元量级的。
除了运送乘客,Uber 还可能做什么?
TK 给了一个线索:如果你能在大多数地方五分钟内叫到车,那肯定还要许多别的东西你可以五分钟内送到。在新泽西和纽约, 它在测试一个快递业务叫Uber Rush。在首都华盛顿州,它在测试一项服务叫Uber Essential, 十分钟内把常用家庭用品比如牙膏,卫生纸,药品等送到你的家门口。在纽约和芝加哥,它推出一个送餐服务,UberEats, 十分钟内把一包快餐送到你身边。Uber 还和一些奢侈品店合作,计划推出当日送货服务。
再往长远看,如果Uber 把本地物流送货业务做好后,长距离的卡车,飞机和货船运输是很自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关于Uber的未来,无人驾驶车辆肯定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毕竟搭车的主要成本是司机的人力和时间,而不是车本身。 这将意味着出行的成本继续下降,更多的人不再需要自己养车。
Uber 已经开始和匹兹堡的卡耐基麦隆大学(CMU)展开紧密合作,大批CMU的科学家被Uber雇佣,投入自动驾驶应用的研究。无人驾驶也许是十到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可以期待,衣食住行中的”行”, 将会越发便宜。在最近的一次和科技媒体人 Mike Arrington 的访谈中,TK 再次强调,Uber的最终目的, 是要把大家出行的成本,降到比自己买车更低。
Arrington 评论道,“你要减少人们对车辆的需求? 汽车商肯定会因此很爱你! 还有谁不和你打架?"
“对了,出租车行会的人早就想把你弄死了。其实,你的长相,特别像他们要雇来干这事的人”。
TK 尴尬地笑道,“嘿嘿”。
有位分析师如此评论Uber:如果你把Uber 只当成替代现有出租车公司,它其实不大。如果你意识到Uber可以把你的孩子送到学校,把你的父母送到机场,带你去约会喝完酒后再送你回家,给你送一些日常用品上门,它就大一些。如果你以后不再自己买车,完全用Uber,它就更大了。
如果你把Uber看成一个超级联网计算机,每天全世界运送上亿的人和货物,连接一切,那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位战斗英雄,叫喀斯特将军。1876年他在美国西北部围剿印第安人部落时,遭到人数十倍于自己的对手突袭身亡。传说中喀斯特将军的临终遗言是,“Where the f*** does all the Indians come from? “ (特么的这么多的印第安人都从哪里来的?)
联邦快递 (Fedex) , UPS 和其他快递公司,停车场和车位的业主们,运输物流产业链上的各位海内外朋友们,你们要小心一点了。不要在Uber 或者类似的新生竞争者突然降临时,也像喀斯特将军一样哀叹,“Where the f*** does all the *** come from ?"
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