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出行服务革命的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规则和制度设计漏洞造成了大量的投机行为。在滴滴打车、Uber普及率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之后,司机们找到了一项更轻松挣钱的工作——坐在家里刷单挣补贴。让打车软件几乎成了一个金融工具
作者:孙骋
源自:钛媒体;转自:投资界
原题目:滴滴、Uber刷单真相:月入万元竞争残酷
坐在滴滴打车的黑车上编这篇关于刷单真相的稿子,内心百感交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出行服务革命在为城市带来便利、催生共享经济的同时,也由于不可避免的规则和制度设计漏洞造成了大量的投机行为。和前不久爆出的美团网商户刷单丑闻一样,在开通了叫车软件的各大城市,“刷单”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个人行为升级为团队作战,“薅市场羊毛”的现象让打车软件几乎成了一个金融工具,而商业历史上几乎一切产业链的升级都难逃此劫。
北京市郊的县城里,打车几乎倒退回了几年前的状态——用滴滴或Uber叫车,下单后电话打过去,第一句话就是:“是刷单吗?”街边的黑车也找不着了,要打车只能到街边去等着挥手。在滴滴打车、Uber普及率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之后,这样的景象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司机们找到了一项更轻松挣钱的工作——坐在家里刷单挣补贴。
一位知情者告诉钛媒体:每人每月最多可以挣1万多.今年5月之前,uber补贴量比较大,一单最多补贴60元,每人每月可以挣2-5万,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司机每天拉活挣的辛苦钱。除了这种散客行为,还有组织行为,几位线人给钛媒体记者发来在组织内部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多台电脑、几十部手机是标配,一个人独立操作十几部手机。
刷单组织内部
万能的淘宝把刷单变成了可批量生产的生意,一些淘宝店专门出售改装过的iPhone5C手机,售价在2000元左右,使用这种安装“打针软件”的手机,司机可以独自操作刷单:
首先买一部安装好定位修改器的“下单成品手机”,司机可以一键消痕、串号、保留串号、返回之前使用的串号,这部手机价值2280元。
同时买一部“司机端成品手机”,通过模拟行驶器进行虚假定位,同时串号、保留串号,登入不同司机账号,售价2400元。
这位淘宝店家相当“贴心”,如果司机有iOS7的苹果手机,已经越狱,可以把手机寄到店家所在地杭州,花1000元安装费,装好软件再由店家寄回。
除了设备,店家还负责安装修改过的uber版本,并且负责后期设备的维护,杭州地区可以当面交易手机,外地客户收发快递。店家选择苹果设备,是为了不被滴滴和uber的反欺诈系统抓到:安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具备iOS这样封闭的环境,更容易出现漏洞被uber抓取。
从散户到庄家
凌晨两点,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一辆专车缓缓停在路边,司机老吴刚准备休息,突然听到滴滴司机端响了,附近有人发新单:出发,从3号航站楼到大王叫我去巡山。
老吴一听就明白,附近没有小钻风,也没有狮驼岭,这分明就是别的司机在刷单,他们发出不可能抵达的目的地,其他司机听了就不会抢了,自己刷自己抢,命中率高。老吴有时还会听到“从天安门回家睡觉了”这类更荒诞的语音。深夜,打车的人少,专车司机在等活之余,随手刷几单,何乐而不为?
滴滴专车司机刷单,无非是两种目的:
一是充流水额。
滴滴公司要求从公司租车的专车司机,每周流水额达到4200元,若达不到,需要从司机的账户余额扣钱。一位司机告诉钛媒体记者,有一周他请假了,当周流水额在2000元,滴滴公司从其账户中扣出2200元,他这周的活白干了,还倒贴200元。
所以很多司机会在截止时间——周日晚12点前,拼命刷单,让流水达到4200元。
二是为了拿奖励。
奖励的标准会有浮动,一位司机透露:今年6月之前,专车司机周流水达到6000元,奖励500元,目前额度提高到6200元。
滴滴公司只看司机流水额,不关心是乘客否结账,所以专车司机们必备很多廉价外地电话卡,一张电话卡从几元到10元不等,司机们随手发个从北京市区到长城的单子,自己接着了,能刷上好几百的流水。
如果说以上刷单形式是专职司机被工作指标所迫,那么下面的情况适用于投机者——完全不出车也可以把刷单当作金融来做,有组织有纪律。
滴滴顺风车的规则是:乘客把优惠券变现,司机挣补贴。
一张顺风车优惠券最高价值7元,乘客一天可以享受8张优惠券,司机还可以享受补贴。
乘客发一单顺风车请求,显示收费10元,司机首先把10元打给乘客,双方把GPS关掉,过十分钟,再支付乘客用这笔钱来支付,使用一张7元的券,实际支付3元,乘客挣了7元。司机获得10元的单子,滴滴补贴10元,司机挣补贴。
顺风车的补贴大多在10元左右,周一和周五的补贴力度比较大,最高达到21元,21乘以8张优惠券,一个乘客一天收入168元。
滴滴顺风车的补贴力度,只是管中窥豹,在这场打车软件的拼杀中,补贴金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滴滴快车的奖励相当大方,甚至直接影响专车,一些司机直言专车面临倒闭:截至上周(7月26日),快车司机一周接满100单,滴滴公司奖励2000元,接单收入全部归司机,不用分成。仅仅挣奖励,一个月就可以收入8000-10000元。
一周100单意味着司机每天至少接15单——按以往经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指标,但是顺风车按单计算,并没有规定每一单的路程,所以司机可以刷短途单。
Uber最具诱惑的是早晚高峰时段的高额补贴。前文提到的淘宝卖家,其广告词颇具诱惑:“在早晚高峰的时候给自己来一针,迅速又安全,长期来看是性价比高的投资”。指的就是uber的奖励制度。
“打针”就是根据司机所在的位置,在其附近发出虚假订单,“护士”是刷单人,使用专门设计的软件为司机打针。
uber没有流水要求,截至7月26日,早高峰时段(上午7-10点),司机接到一单,并且每小时有45分钟在线,司机获得80元奖励。晚高峰(晚上5-8点)奖励是65元。周末下午6-10点,奖励70元。
和滴滴不同的是,uber系统自动给司机派单,司机不知道乘客去哪儿,没法自己抢单,于是司机会不断发单,抢不到再取消重发,直到抢到自己的那一单。uber覆盖的范围在1-2公里内,一位司机的经验是:在五环以外,接到自己下单的频率很大。
从散户到庄家,刷单金融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司机和乘客通过手机号加微信,钱款通过微信支付完成;
这些微信好友聚集成一个个微信群,司机在群里向职业刷单人发出“打针”请求;
一个人可以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同时操作很多手机,彼此“打针”;
一个组织购买上千部手机和SIM卡,完成上千个出行的发单,这就成了一个典型、有组织的刷单庄家。
线人提供的庄家图片
早先,股市里也是这样,偏远地区的农民日常生活不需要身份证,股市操纵者下乡,以低廉的价格买下这些证件、在股市开户,这就是传说中的庄家玩法。如今,用来开户的身份证变成了电话卡,甚至不需要电话卡,从淘宝买一个手机,可以一键串号、一键消除串号,不断更换身份,真是神奇的世界。
制度漏洞
虽然滴滴和uber一直在研发反欺诈系统,对刷单进行监控,但似乎然并卵,投机者们总能找到新的方式绕过监控。
一套体制,发展到中后期,需要不断纠正和监控,并且前赴后继弥补错误,说明最初的制度设计就是有问题的,打车软件公司早早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评价滴滴专车司机业绩的是流水,而不是最终结款额,同时这种奖励制度是一刀切的,不是分层级奖励;
快车司机一周接满100单奖励2000元,Uber司机高峰期接单奖励65-80元,评价标准是客单量而不是路程距离。
怎样的制度设计才是合理的?即便实现了分层奖励、把路程距离设计为评价标准,只要补贴还在,投机者同时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这些漏洞就无法最终弥补。
附文:
北京约谈滴滴Uber 互联网专车前景窥探
源自:前瞻网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等8个部门再度约谈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平台负责人引起了业内极大关注。约谈中私家车充当专车的现象再次被提及,此外打车软件违法组织客运经营、逃漏税、违规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和发布广告等行为也遭到曝光,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责令滴滴、Uber等限期整改。鉴于早前上海已经加大对专车的监管力度,此次北京再度发力,京沪两地收紧专车的态度日趋明显。
美国科技公司Uber是打车软件的鼻祖,在其推广下,互联网专车模式在全球兴起,不过却引起政府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抵制。长久以来,我国出租车司机被迫花高价购买运营许可权,并在定价与运行区域上手政府管制,作为补偿,政府则严禁其他人进入出租车行业。不料在互联网的强势影响下,互联网专车通过打车软件公司与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司机签订“四方协议”,规避了法律制裁,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出租车市场数量不足,人们出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专车在国内发展壮大的主因。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指出,以北京为例,过去十年北京流动人口增长了约为1000万人,目前北京市人口为3000万人,而过去十年间北京出租车数量一致保持在6万辆,出租车企业则为200余家,这意味着在北京500人将共用一台出租车。在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专车作为出租车的有效补充,在市场上具有存在必要。
专车等待时间短、服务体验好,与此对比,传统出租车行业一成不变的颓废姿态需要得到改变。在互联网的强势影响下,传统出租车行业拥抱打车软件平台,并升级硬件装备将成为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尽管专车作为新兴业务在中国仍然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但国家目前正大力提倡“互联网+”,专车带来的市场效益也不容忽视。因此预计,在专车的数量和价格受国家监管以及私家车禁止运营的前提下,政府将大力鼓励专车发展。
目前我国每日产生的短途出行订单为7680万单,假设每单的客单价为30元,预计短途出行市场规模为8409.6亿元。假设未来专车占到市场规模的50%,对应4205亿的年收入规模。除此之外,在专车效应下,顺风车、二手车、代驾等新兴服务不断涌现,打车软件公司有扩大市场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