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统计,中国现今超过150年的企业有7家,他们分别是成立于1864的全聚德,1828年成立的王老吉,1669年成立的同仁堂药业。接下来就是1663年成立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1600年成立的陈李济;始创于1541年的广誉远,成立于1530年的六必居。(其它暂时没有收集到)
日本资料库曾针对4000家老企业展开调查,邀请这些老企业用一个汉字来概括他们的“长寿秘诀”,其中回馈最多的回答是“信”字,其次则是“诚”字。而东京商工调查公司也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企业长寿的秘诀同样是诚信和不上市。
资料补充:
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个商号药厂更迭。在清代曾与广州陈李济(1600年创建)、北京同仁堂(1669年创建)、杭州胡庆余堂(1874年创建)并称为“四大药店”
广盛号药店作为中国最早的民间药店,它比1669年创建的北京同仁堂以及1874年开张的胡庆余堂分别早128年和333年。
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西中药厂。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41年),太谷县行医的一大夫开办广盛药铺,即最早广誉远的雏形。此药铺后被当地地主杜氏所侵吞。清朝嘉庆年间,药店改组,新增姚聚等人入股,药店遂更名为广升(聚记)药店。后又经历了广升远、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的重组演变,到最后广升药店的形成,历练达400余年。
源自:百度
以下源自:历史解密坊
原题目:哪家公司活了1400岁,至今健在,让486岁的六必居瞬间泪奔
中国现今超过150年的企业只有6家,他们分别是成立于1864的全聚德,1828年成立的王老吉,1669年成立的同仁堂药业。接下来就是排在第三的探花郎——1663年成立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排在第二的榜眼——1600年成立的陈李济和当之无愧的状元,排在第一,成立于1530年的六必居。
(六必居)
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联手创办。由于这老哥三选料精到,手艺精湛,制作出的酱菜味道浓郁,色泽鲜亮,脆嫩馨香,咸甜适口,故此,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成为了国内美誉度极高的名牌。
486岁的六必居稳坐国内最老企业的宝座多年,傲视同雄的同事,如果将目光放远,悲催的是,他在世界最老企业中,只能算是小弟弟,甚至只能当个“打酱油的”。
日本有一家专营寺庙修建和维护的家族企业——金刚组,这个企业已经岿然独存了1400年,不管是战火、瘟疫、天灾还是人祸,都无法动摇他的根基,而岿然独存于世,他长青的秘密在哪里,他不断生长的奥妙在何处,这得从1400年前讲起。
公元578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百济(今日朝鲜)的匠人柳重光(又称金刚重光),东渡大海,坐船来到了日本,为了吃饭,他“小打小闹”地开始了建筑营造业。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柳重光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便加入了佛教。可在当时,以苏我马子(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有控制日本政局,以及天皇废立的绝大势力)和圣德太子为代表的苏我派,企图让日本接受佛教,而坚守日本古老宗教的物部派,却极力阻止传自中国的佛教登陆日本。苏我派和物部派随后爆发了一场战争,结果物部派灰飞烟灭,苏我派任性地掌控了政权。
圣德太子辅佐天皇摄行朝政后,便开始招募柳重光来修建四天王寺来弘扬佛法,以祈求法神四天王,庇佑佛法、信徒以及政治。这就是金刚家族,开始参与佛教寺院新建的肇始。柳重光技艺精湛,深得圣德太子的信任,故此,他成立的金刚组,就成了日本建造佛寺的权威御用公司。因为佛教关系到意识形态,以及当权者的施政理念是否顺畅,故此,金刚组的命运,就和日本政治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杨广正在凿运河,观琼花,忙得不亦乐乎)金刚组开始了兴建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法隆寺,而气势恢宏的法隆寺,也与四天王寺一起,并列成为代表日本建筑的两大历史遗产。
金刚组一路营建,一路发展,后经过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以及近代等等数不清的朝代的更迭,亦是经历了数不清的战乱、时局、地震、火灾等等天灾和人祸等等的磨难,可是每一次磨难,每一次坎坷,金刚组都能咬牙挺住,仍旧迈着坚定的步子,并砥砺前行。
(金刚组高超的雕刻手艺)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政府为了巩固皇权,提倡“神皇一体,祭政一致“,因此神社神道地位飙升,而佛教的地位下降。又因为政府为努力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的模式,曾出现大规模的反佛教运动,致使许多寺庙被毁,大批僧侣被迫娶妻生子,食肉从军。
以佛寺建造和维修为主业的金刚组不仅失去了政府的补助,更可怕的是一下子失业了,面对饭碗被打破的危机,金刚组家族该何去何从,金刚组的“掌门人”,也暂时迷失了目标。但这位掌门人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不管怎么说,金刚组都不能倒,毅然转型虽然关乎饭碗,但更公乎精神。辛辛苦苦栽培一棵树苗,谁都盼望着他茁壮成长,谁也不希望他中途夭折,现任的“掌门人”一旦让金刚组夭折,他不仅对不起辛辛苦苦坚守的祖上,更对不起精湛的手艺和自己的内心。
金刚组家族不惧挑战,他们毅然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那就是向建筑领域进军。
工艺繁琐的寺庙都建得好,进军民用建筑岂不是小菜一碟。果然,金刚组凭着绝佳的手艺,迅速在建筑界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不菲的成功,随着反佛运动消声灭迹,金刚组家族从民用建筑抽身,又做回自己的老本行——承建和修缮寺庙。
二战爆发后,不仅日本国内没有人关心寺庙,就是国内的建筑业也基本停滞了下来,金刚组遭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为了度过这场空前的危机,他们开始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军队用的木箱,另外一种是死人用的棺材。二战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整整七年的时间,金刚组家族以卧薪尝胆的勇气,又熬过了这一次大危机。
金刚组在战后得到了绝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参与竞争,公司内部,分为畑山组、木内组、土居组、加藤组、木口组、岩崎组、北野组和羽马组等8个组。这些小组既互相竞争,有密切配合,还能相互保持独立,每当金刚组接到了营造寺庙的大单,总部会评估各组能力,以决定由哪一组来承办,以求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很显然,金刚组利用技术,赚满了口碑,说他们代表着日本寺庙建筑业的最高水平,这绝对是言之无愧的。
在1400年的历史中,金刚组历经劫难,岿然而独存,凭借的绝非是运气,除了营造寺庙的手艺精湛,无可替代之外,更重要一点便是坚持,不管发生什么,金刚组都要“活”下去,让营造寺庙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对比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而是要寻到不足,弥补短板,咬牙挺住不言败,以求让企业和事业取得吃到“唐僧肉”般,长生不老的胜利!
补充:
做了1437年的日本金刚组
日本帝国资料库曾针对4000家老企业展开调查,邀请这些老企业用一个汉字来概括他们的「长寿秘诀」,其中回馈最多的回答是「信」字,其次则是「诚」字。而东京商工调查公司也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企业长寿的秘诀同样是诚信和不上市。
此外,在问卷中,不上市及强调重视人才也是这些日本企业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调查报告显示,上市对企业的长期生存来说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容易进行浪费投资和轻率扩张业务等,不上市更能慎重地运用资金。
金刚组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企业。(图/维基百科)
【建筑不用钉子】
西元578年,正值日本敏达天皇6年,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大力弘扬,他批准从朝鲜百济请了3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金刚(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即四天王寺。寺院建成之后,金刚重光创立了金刚组,继续留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缮。自此,金刚组世代以「守护四天王寺」作为使命,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承担着四天王寺所有的修补工作。
西元8世纪初,金刚组将当初四天王寺搁浅未建的回廊和讲堂等建造完成。不过,金刚组的业务并不只于四天王寺,日本许多传统建筑都能看到其印记。1583年,即将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将大阪城修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金刚组是工程的组织者。德川幕府时代,金刚组先后为德川家族建成了日本三大名园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如今,这三大名园已经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產」。
自古至今,金刚组一直推崇的是「职人技」和「工匠精神」。工匠加藤博文说,整个四天王寺的建筑,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用一颗钉子,这是金刚组世代传承的古法。「我们用纯木材纵横卡位的技术支撑屋顶,使修復变得简单。」
直到今天,金刚组仍在坚持用传统建造技术,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在这些精美的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田中」的字样,只有检修拆开才能发现。「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是给未来的人看的,要传达的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数百年后无论何时改修,工匠后辈们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心意。
金刚组千年不倒的秘诀在哪里?(图/kankokunohannou)
【奉行「实用主义」】
金刚组能够传承千年,与其特有的组织有关。在日本,工匠都是自由职业者,不隶属于某个工匠队,但金刚组的所有工匠却是专属于其管理之下。作为家族企业,被称为「栋梁」的总首领由金刚家族世袭,下辖畑山组、木内组、土居组、加藤组、木口组等8个组,约120人。金刚组不採用长子继承,而是选择有责任心和智慧的儿子继任。在没有儿女的情况下,通过招上门女婿,让其改姓以保证传承衣钵。
金刚组奉行「实力主义」,8个组既密切配合又互相竞争。每次接业务时,总部会评估各组的能力,决定由哪一组来负责。当上组长后也不代表可以不干活了,组长被要求亲自动手,甚至专干重活难活。
金刚组世代以「守护四天王寺」作为使命。(图/维基百科)
【专注专业度危机】
始终专注本业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重视佛教的日本,金刚组从事的寺院建筑行业是任何朝代都需要的工程。虽然每个时代总有溢价高的其他行业出现,但金刚组却始终坚持初心,抵制诱惑。金刚组第40代首领金刚正和就说:「我们公司生存这么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坚持最基本的业务才是生存之道。」
金刚组一千多年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天皇推行「神佛分离论」,废佛毁寺,四天王失去了原有的领地,一直受其庇荫的「御用木匠」金刚组也失去了原有的俸禄与地位。面对困局,工匠们开始在其他寺庙工作,并从事商业建筑的建造与维修,最终凭藉精巧的技艺,度过了这次危机。
进入昭和年间后,传承到第37代的金刚组迎来第二次「试炼」。首领金刚治是个不折不扣的技艺工匠,却对各项经营活动兴趣缺乏,使得金刚组业务受阻。1932年,金刚治觉得辜负祖先重托,在先祖的墓前自杀了。家族危亡之际,金刚组毅然打破传统,由金刚治的妻子吉江继任,成为歷代中第一位女首领。如此大胆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震动,而正是这位女首领,上任后带领金刚组摆脱了危机。
好景不长,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忙于「护国神社」及「军神」的建造,寺院的建设基本停滞,金刚组经营惨澹,陷入危机。在这样的苦境下,金刚组瞄准商机,投资制造军用木箱,熬过了这一关,保住了公司的命脉。
明治天皇推行「神佛分离论」,也曾让金刚组遇到危机。(图/维基百科)
【传承与重塑:不出赤字】
19世纪80年代,金刚组看到房地產业发展红火,没能抵住诱惑,购买了大量土地。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房地產遭遇重创,金刚组资產严重缩水,债务缠身。2006年1月,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从第40代首领金刚正和的手中将公司买下,并完成重建。新公司结束了家族经营,但保留了公司名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如果让大阪之宝金刚组垮了,将是大阪建设行业的耻辱!」高松建设会长高送孝育说。
在新社长小川完二的带领下,金刚组回到原点,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寺庙建设。同时,小川改革了金刚组的成本意识,强化了经营人力。各个组也开始法人化,一直以来充满职业技工气质的工匠们不再只埋头工作,也开始算起了经营帐,以「不出赤字」为奋斗目标。
在小川看来,金刚组除了祖传的技艺,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完整保留。「我们所建造的是宗教建筑,正是那个时代每个人的信仰和内心想法的集大成。这种压倒性的庄严感、极乐净土的具现化和神佛面前的纯粹,是被歷史永远鐫刻的。」
在金刚组公司里的一个桐木箱子中,仍然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手稿。那是1801年,第32代首领金刚喜定在「遗言书」中立的家训。总共列了16条,大致可分为四类内容:一须敬神佛祖先,二须节制专注本业,三须待人坦诚谦和,四须表里如一。
2014年1月11日,金刚家在四天王寺举行每年例行的手斧开工仪式。「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歷史上留下确实的痕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认真走过这一步步,以后也将继续这样前行。」
文章来源:九个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