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平衡预算的做法非常苛刻。该国的宪法要求每一届政府(最长任期为五年)都必须实现预算平衡。这个虽小却很富足的国家,不会借钱来为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支持,而政府也没有任何外部债务。其2016年预算案更多强调帮助企业,中期侧重点是经济转型。
图片来源: 法新社照片
一、新加坡发布变革性预算
新加坡2016年预算案更多强调帮助企业而与前几年的预算不同,中期侧重点是经济转型。
新加坡财长王瑞杰于3月25日发布了2016财年预算案。在严峻的经济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平衡的变革性的预算案。尽管该预算案强调解决当下问题——即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但也做出持续的努力来激励中期经济转型。
而且,还有事关个人的内容。尽管该预算案对企业有相对较多的强调,这与前几年的预算有明显不同;但也有措施来解决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在经济转型必要性和促进包容性增长必要性之间,该预算案创造了正确的平衡。
近期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渡过严峻的商业环境。此外,尽管预计年底的未来经济委员会报告会出台更为综合的中期结构调整措施,但会宣布一些财政“首期”措施来启动转型过程。侧重点在于能够使本土企业成为新加坡的增长推动力。尽管在该预算案中社会问题略处于次要位置,但仍有大量措施帮助新加坡工人缓冲劳动力市场疲软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应对生活成本问题。
2016年预算案再次展示了新加坡精确审慎的财政规划。今年开支或增长7.3%,但总体预算仍能实现健康的34.5亿新加坡元盈余(约占名义GDP的0.8%)。这一定程度上源于淡马锡控股额外贡献的净投资回报的大幅增长,也源于特别调拨款项的大幅削减。而且,鉴于规划盈余34.5亿新加坡元,政府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倘若经济陷入衰退,除了能够推出预算外措施,预算盈余也能够为本届政府在接下来的财年中提供财政灵活性。(源自:Group Research)
二、新加坡2016财政预算案细节
新加坡2016年的财政预算案决定了新加坡未来的走向还有政府支持的方向,为很多人指了一条明路。那么财政部长王瑞杰发布的2016年新加坡财政预算的细节包括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2016财政年新加坡总盈余预计将达34.5亿新元,占新加坡生产总值的0.8%。整体开支比上一个财政年高50亿新元,增加了7.3%。
淡马锡控股的预估收益,将从2016财政年开始纳入国家储备净投资回报(Net Investment Returns,简称NIR)中,这会是新加坡接下来长期的收入来源。
1住房
房价:今年政府将不会放宽房地产降温措施,自从2013年开始,私宅价格至今已经跌了8.4%。房地产降温措施包括总偿债率(TDSR)房贷限制和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等等。
组屋杂费回扣:政府将耗资8600万元,根据不同情况为组屋屋主提供一到三个月的杂费回扣。
2生育
新的津贴:即日起出生的新加坡籍婴儿将会有儿童培育户头(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政府将自动存入3000新元的儿童培育户头起步津贴(First Step Grant)到这个户头上,让家长给孩子支付医疗和托儿服务的开销。
储蓄$1对$1:家长为儿童培育户头存入一新元,就将会得到一新元的补贴,直到到达共同储蓄顶限(co-savings cap)。孩子越多,政府的补贴越高。第一和第二个孩子可分别获得高达6000新元的补贴,而第三第四个孩子则分别可获得高达1万2000新元的补贴。第五个和以后每个孩子可获得1万8000新元的补贴。
保健储蓄顶限:母亲可动用的保健储蓄(Medisave)顶限将从450新元增加到900新元。
有孩家庭购房:符合申请重新拥屋计划(Fresh Start Housing Scheme)条件,有年幼孩童正在租屋子的家庭可以获得高达3万5000元的津贴,用来购买屋契时间较短的二房式新组屋。
学前辅育:政府将试行“幼儿抚育辅助计划”(KidSTART),为有需要家庭的孩童提供良好的起跑点。6岁及以下幼儿,约1000名幼儿将受惠。预计政府将会投入超过2000万元来推行计划。
3企业
企业发展方向:企业需要注重创新、科技化及提高生产力。新加坡将辅助企业转型、行业转型、并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转型。
机器人企业:政府将于未来三年内拨出4亿5000万新元,帮助中小企业在劳动力紧缩的情况下利用机器人提高工作效率。这笔款项也将帮助新加坡推行“全国机器人计划”。
PIC变动:PIC津贴从60%下降到40%,2016年的8月1号之后的支出将按照新的PIC计划给予津贴。
税务回扣:公司税务(Corporate Income Tax, CIT)回扣率将从30%提高到50%,顶限仍为2万元。
帮助提高生产力:政府将继续施行“过渡时期援助配套”(Transition Support Package),帮助新加坡公司提高生产力。
企业加薪补贴:在加薪补贴计划(Wage Credit Scheme)下,新加坡各公司也将在这个月,收到总额19亿新元的补贴。
小型建筑公司:公共领域的建筑需求在2016年会稍微增加,小型建筑公司将有机会签署公共领域建筑合约,这会让他们受惠总额25亿元。
企业政府平台:全国贸易信息平台(National Trade Platform)将建立,好让企业与政府互相交换信息。
裕廊创意区:裕廊将推出一个创意区,让企业家、研究者和学生设计在此测试他们的创意。
中小企业贷款:政府推出为期三年的中小企业营运资金贷款(SME Working Capital Loan),贷款可高达30万新元,政府会承担50%的违约风险,好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符合以下条件的新加坡公司可申请这项贷款:
1.新加坡注册公司。
2.拥有至少30%的本地股东。
3.年销售额不超过1亿新元或者是公司员工不超过200人。
贷款的利率会根据于私人融资计划(PFI)所作出的风险评估设定。
邻里商店:政府也会投资1500万新元帮助邻里商店。
4就业
外劳税:海事、加工业、制造业的工作准证外劳税将被推迟调高一年。但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工作准证外劳税以及所有行业的S准证(S Pass)外劳税将增加。
低收入员工补贴:从明年1月起,就业入息补助(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简称WIS)的受惠人月入顶限从1900新元调高至2000新元,符合资格的员工会更多。此计划下的获益者40%给现金,60%则填入公积金。补助从按季度给被调到每月给。
举例如果每月工资1000到1600新元,新计划下员工会获得多100到500新元的补助。
WIS旨在减轻收入最低20%群体和收入在最低30百分位数(percentile)人群的经济负担。
高收入扣税额顶限:从2018估税年起,每年的个人所得税扣税额将不能超过8万新元。
就业培训:就业培训计划(Workfare Training Support Scheme)放宽,现在小于35岁的残障低收入员工将可以受惠。
年长就业补贴:55岁以上的就业者将得到特别就业补贴,此计划将延长三年。详情如下:
5红包
消费税补助卷:
6让新加坡变成一个更具同理心的社会
资助民间活动:新加坡将成立一笔高达2500万新元的“爱新基金”(Our Singapore Fund),给民间发起的有意义的活动与项目资金援助。
鼓励企业员工参加志愿:为了鼓励企业让员工参加志愿工作,政府将在今年月1日至2018年底,试行企业与公益机构合作计划(Business and IPC Partnership Scheme),让鼓励员工当志愿者的企业商家所付的相关费用,得到250%的扣税优惠,扣税额的顶限是25万新元。
公益金$1对$1:政府从今年4月开始,将对公益金慈善捐款提供一新元对一新元的资助,该计划将施行三年。
(源自:环球新加坡移民)
三、新加坡新财政预算案最大亮点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企业博士:
这是个艰苦的财政预算案,经济正在转型,国际大环境也相对比较弱,政府的拿捏就比较重要了。
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是决心要给我们的公司企业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政府提出的45亿产业转型配套是一大亮点。个人方面,就业入息补助变得更灵活,津贴的合格收入顶限从1900元提高到2000元,并且每个月都可拿到就业入息补助,整个配套花费大约八亿元,这也是一个亮点。对刚出生的婴儿及乐龄人士也都有支持;所以(预算案)有包容性的财政政策,也有经济继续转型,同时为中小企业过渡比较疲弱的经济环境给予援助,我觉得这是三大亮点。
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会长符标雄: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比较全面,秉持着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没有说在哪方面有特别大的亮点。
这是新加坡独立50年后的第一个预算案,未来50年要怎么去走?每个财政预算案不可能多方面一直补贴和帮助,因为你要有收入来源。这个财政预算案是从中期和长远的眼界来看,尤其企业要随着大环境去转型,前几年有些方案已帮助企业转型,这次预算案比较全面帮助企业转型,取得持续发展。
麦波申区议员陈佩玲: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延续了政府一直以来,特别专注于帮助新加坡人应付未来挑战的做法。经济和企业方面,比较注重的是帮助企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从个别企业、到产业行业、到个人提升,今年的财政预算案特别突出了这几点。
从社会角度看有两大亮点,我个人感到非常欣慰。第一是乐龄补贴计划,14万年长者将受益,是非常实质性的帮助,每三个月拿到一笔现金,对他们的现金流很有帮助,不会约束于公积金存款。
另外是儿童培育户头起步津贴(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 First Step Grant),非常令人兴奋。这意味着,每一名在新加坡出生的公民,一出世后银行户口就可以有高达9000元,接下来在医药、教育的需要可能无需太大担忧。父母家庭情况即使比较艰难,孩子也不会因此陷于不利的状态。
(来源:联合早报;转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org)
四、为啥新加坡政府预算从来不会有赤字?
据彭博社报道,谈到平衡预算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的做法非常苛刻。该国的宪法要求每一届政府(最长任期为五年)都必须实现预算平衡。这个虽小却很富足的国家,不会借钱来为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支持,而政府也没有任何外部债务。
目前,新加坡精力充沛的税收和收入生成系统,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需要补充的是,在发达国家中,新加坡是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鉴于2015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至2%——为6年来最慢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新加坡的预算需求正在呈现上行轨迹。2015年,新加坡政府决定上调针对5%最富民众而征收的税率。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息民众对生活成本增加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日益加剧的不满。
瑞信集团驻新加坡经济学家Michael Wan指出,“如果社会支出继续上涨,在收入上行选择的问题上新加坡政府会发现自己会受到更多限制。挑战在于,新加坡必须处理好收入基础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这位专家认为,新加坡政府可以从较高收入者身上征收更多税款。
今年是新加坡新一届政府首次发表财政预算案,同时该国面对经济放缓的挑战,因此该政府在预算支出时必须格外谨慎。
就业增长放缓
伴随着就业和广义经济增长放缓,新加坡的决策者或许迫于重压,不得不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些支撑。
Heng Swee Keat已经表明,谨慎的财政支出是为了确保新加坡能有足够的资源,为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做准备。据了解,在过去几个月,Heng Swee Keat与一些企业领袖进行会晤,共同探讨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商家面对的竞争与机遇。这位财政部长指出,企业团队和商会协会提出了不少建议,政府将探讨如何支持这些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失业率处于1.9%的低水平,但2015年的就业创造却明显落后。在2015年仅有31800份工作被新添,是受SARS病毒困扰的2003年以来最低的。新加坡政府将会采取措施加强本地员工的可雇佣性,尤其是对年龄较大者和低收入群体。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培训计划和提高薪水天花板。
房地产市场冷却
为了给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新加坡政府动用了税收杠杆。早在2009年,新加坡政府为对抗低利率引发的海外买家强劲需求而推行的一系列住宅地产限制,其中包括规定申请贷款者每个月必须偿还的债务总额不能超过每月总收入的60%,以及上调购房印花税。当年,来自海外投资者的强劲需求,导致“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将会过热”的担忧不断升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举措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终止:虽然房屋销售量呈现下滑轨迹,但新加坡的房价仍比全球金融危机水平高很多。
据报道,因利率上调和政府的降温政策,新加坡的房价持续下降,该国第二大建筑商City Developments Ltd.呼吁,政府应尽快重新评估房地产的限制措施。据房地产顾问服务公司莱坊的研究报告,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新加坡目前是除中国香港外的亚太地区中,买房成本最高的地方。
1月初,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15年新加坡房价延续下跌态势。新加坡私宅价格2015年第四季度下滑0.5%,跌幅小于前一季度的1.3%。全年私宅价格滑落3.7%。2014年,私宅价格下跌4%,为2008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
政府支出上行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同时增长放缓,新加坡政府已经增加了对国内经济的财政支持。
根据汇丰银行经济学家Joseph Incalcaterra提供的数据,在从4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内,新加坡政府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将会从2015年财年的17.0%增至17.3%。需要补充的是,这将是自2010年3月份以来最高的支出占GDP比率。
海外华侨银行经济学家Selena Ling指出,“2015财年的主题是构建未来,加强社会安全,但2016财年将聚焦于重振经济,帮助公司克服挑战。”这意味着政策将瞄准帮助本地公司改善收益,缓和劳动市场风险。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
医保和交通支出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预算中的很大一笔支出,同时国防和教育支出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份额。
新加坡老龄化的人口,将会导致医保成本不断上行,而政府将加大努力,提振基础设施建设,旨在解决人口增长问题。Michael Wan说,“处理好社会支出增长素速度,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很多国家,社会支出增长非常快、过早。”
本土人口下降对已遭受重创的新加坡经济来说,无疑是另一个重大打击。有预测数据显示,截至2030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预期将增加一倍,占该国总人口的20%左右,同时,该国的新生婴儿的出生率正不断下降。
昂贵的汽车许可证
为了防止新加坡私家车数量太多,造成大量堵车,新加坡政府发行了私家车配额许可证,旨在控制私家车数量。受利于昂贵的汽车所有权许可证约束了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新加坡地汽车需求的上行,意味着近些年源自此类许可证的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上涨。
为了限制汽车购买,新加坡政府针对车辆施加了道路税。
国有投资公司的帮助
较高的税收收入,让新加坡的预算不似很多国家那样依赖另外一种收入来源:来自淡马锡控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国有投资公司和机构的收入。
根据瑞信发布的数据,在下一财年,这些公司和机构为新加坡政府带来的净投资回报在GDP中所占比例,预计将增至3%,在截止3月31日结束的财年内为2.2%。
据报道,新加坡的账本今年有望回归盈余。2015年该国政府意外创下了赤字:赤字可能达49亿美元, 为7年来最高水平。大华银行预计,2016-2017财年新加坡的预算盈余可能达23亿美元, 相当于GDP的0.76%。
(米娜;源自: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