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休闲    美国崛起的地理特殊性
  •  “资本之王”黑石

    自1985年成立,两位连杠杆并购都没真正做过的创始人,如今凭借1.1万亿美元的管理规模,让黑石足以跨界比肩世界顶级的主权财富基金。黑石的业务虽多但却有着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并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实时调整。2024年,黑石仍在对其业务进行归类和整合。

    8 ¥ 0.00
  • ESG披露标准启示

    目前主流披露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披露标准,以GRI、SASB等为代表。第二类为聚焦气候变化、水资源等领域的披露标准,以TCFD、CDP等为代表。第二类标准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很难横向比较。GRI标准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披露标准,引用占比超过90%。

    8 ¥ 0.00
  • 中国钾盐缺口

    中国有56%的耕地需要“补钾”,总体上越往东南越严重,闽、湘、鄂、粤、海南以及江淮地区土壤钾含量都十分稀少,高效钾含量只有新疆、关中农业区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钾盐缺口68%,需进口1000多万吨,而由于钾的高度垄断,进口选项非常有限。

    45 ¥ 0.00
  • 三井物产的情报网

    微软的情报系统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大约是17%左右,而三井这种贸易财团则是以信息为最终的经济效益,其情报就是整个公司的命脉。作为民间研究机构,从研究的深度、广度和企业接受程度来看,比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率。其成果被日本企业界认为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78 ¥ 0.00
  • 为什么盒装奶是950毫升?

    国内的一些牛奶包装沿用了美国的可折叠屋顶式纸盒设计,用的模具一样,那标注的容量也跟别人一样,取近似值950毫升。制造商在保持包装大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稍微减少产品的体积。这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控制开支,而不会显著提高零售价格。

    20 ¥ 0.00
  • 一个县城与打火机

    12道工序、32个零配件、15项测试标准……制造出1元打火机。全球一年销售200亿只,约七成来自中国湖南邵东。这里年产打火机150亿只,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串起来能绕地球20圈。在邵东,平均每1分钟就有2.8万个打火机下线,其打火机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1 ¥ 0.00
  • 重生的俄罗斯农业

    2002年俄出台《农业用土地流通法》后,一系列法律让农用土地流通得以明确、透明地进行,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2007年对农业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作物保险费实施补贴。次年俄罗斯农业从粮食净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

    105 ¥ 0.00
  • 印度,用糊糊驯服味蕾

    谷物的富余,让印度不怕浪费粮食,人们发现,面粉和米粉作为糊糊的增稠剂,质地更浓郁粘稠、香料与食材融合度更好,且可以保温和解腻,缓解糊油脂和肉类的油腻感。原本粗劣的糊糊,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能驯服各种各样的食材,并形成另一条美食路径。

    83 ¥ 0.00
  • 拜耳伤痕

    买下孟山都,彻底改变了拜耳的发展轨迹。拜耳最大的三项并购是2006年以19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先灵公司,2014年以142亿美元收购默沙东的OTC业务,以及2016-2018年间以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前两项并购起码还增强了拜耳的制药业务竞争力,最糟糕的是对孟山都的收购。

    33 ¥ 0.00
  • 全球家族办公室现状

    只有少数家族办公室将注意力放在促进家族团结和长期稳定上。在职能专业化方面,投资管理进展最为显著,而其他职能专业化水平则存在差异。家族本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许多家族和家族办公室都缺乏领导人接班规划,并且未为下一代制定教育规划

    126 ¥ 0.00
  • 全球文科倒闭潮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合组织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在这股浪潮中,有的大学是迫于财政压力削减人文学科,有的则是出于对“教育优势”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也就是把跟不上时代的文科专业淘汰掉,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

    9 ¥ 0.00
  • 2024年最失败的八大技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科技失败案例盘点,记录了过去一年中的失误、骗局与灾难。有些失败带着荒诞色彩,如谷歌“觉醒AI”生成黑人纳粹图像而将公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另一些则更加严重,如CrowdStrike的一次计算机错误,导致数千名达美航空乘客被迫滞留机场,引发法律诉讼。

    4 ¥ 0.00
  • 游戏行业的肉与汤

    AI会不会彻底改变这个行业,“不好说”,“AI原生游戏大概率不会是我们先搞出来,可能是哪个做AI的实验室先做出来,然后其他人会在他们的基础上往下走,”卢竑岩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离实用特别接近的科研成果,“但也很难说,会不会突然有爆发性地增长。”

    24 ¥ 0.00
  • 120年美国房价历史和规律

    从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下跌,95年上涨。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年,跌幅达18%。连续下跌达到5年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累积跌幅达26%;2006-2011年累积跌幅达33%。在过去的123年中,美国房价平均增长率为3.07%,CPI 通胀率为2.82%。在扣除通胀率后,房价就基本不涨了。

    45 ¥ 0.00
  • 枢纽城市之争

    超级承运人与枢纽机场相辅相成,带来大量客流、物流,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超级承运人,还是枢纽机场,都强调“集中”,如达美航空在亚特兰大份额超过80%,堪称“堡垒枢纽”。而中国目前有57家航司,三大航在北上广基地份额都仅在40%-50%之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46 ¥ 0.00
  • 波音从工程奇迹到信任危机

    批评人士说,波音公司把安全当成了利润的牺牲品。”这样做是为了让波音的运营更像一家企业,而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波音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但人们投资一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想赚钱。”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44 ¥ 0.00
  • 计算机产业史

    本文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发明开始,阐述计算机作为不同效用工具为人所用。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适时控制,到线上社交、个人玩乐、办公效率、图形工具,再到内容平台、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最后计算机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大而统一,发挥最大网络效应,与其去中心化的基础定位有很大关系:数据包发送方式和发送内容无关,任何设备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唯一中心化的域名管理机构获得了独立且非营利地位,互联网治理更多依赖社交机制,而不是靠特定机构来管理。

    44 ¥ 0.00
  • 墨西哥的中国工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以前,目光紧盯着美国,到墨西哥后却发现了许多新机会。同时到了墨西哥后,它们惊觉,中国经验失灵了。不同于过去从欧美日企业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中资企业到墨西哥是一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应变之策。

    224 ¥ 0.00
  • 像研究人类一样研究ChatGPT

    一篇有关“机器心理”的预印本。他在其中提出,把LLM当作一个人类对象来对话,可以揭示底层简单的计算之中产生的复杂行为。Google的研究引入“思维链提示”,来描述一种让LLM展示“想法”的做法,会让模型按相似的流程行事。它会输出思维链,这么做更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45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144 ¥ 0.00

自从旧大陆殖民者最先在北美洲东海岸开始垦殖的那一刻起,北美洲温带地区就几乎注定要形成一个大型国家。再考虑到气候、航运、工业资源、地缘政治等多方面优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值得讨论的只是他能否一直坐稳班长的位置。

 

来源:马前卒;来源:知乎

美国是否有其特殊性?

从五月花号到列克星敦,从昭昭天命到美墨战争,这个新大陆上的国家无疑是有其独特个性和历史传统的。这是否意味着美利坚真如异卓主义者说的一般,是天选之子,有领导全世界的义务和天命?

又或换种说法,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博弈和合作中是否真的有将领导世界进步这一义务排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之前?

 

有,但绝大多数原因在于硬件而不是软件。

从地理上看,美国既是一块大陆,又是一个岛屿。

大陆的身份意味着不能被海军所征服,必须组织一支强大的陆军讨伐并长期占领才行。具体来说,独立初期,美国主要的问题是摆脱英国的统治和打压。此时英国虽然是世界老大,但主要靠海军打天下,陆军只有几万,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才扩张到20万以上,还要盯着欧洲大陆和整个世界,不可能全投入到美洲。

摘自《大国的兴衰》123

所以,一旦美国独立而且粮食自给(虽然最初只是沿海地带),英国没法用海军来夺回美洲大陆的控制权。无论是独立战争镇压叛贼,还是南北战争时支援南方,干预的性价比都很差。当时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征服,可以去发财,英国或其他海洋国家不会在美国长期浪费资源的。派个万把人打鸦片战争,岂不比发动十万人干涉美国赚多了?

(当然,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的支援也很重要,但如果美国本土没有大陆国家的力量和资源,不能支持一支大规模军队所需的基本资源,只靠法国干预也没用。具体理由见下一段。)

1812年英国发动5万人攻占华盛顿火烧白宫,然并卵。美国人继续战斗,拖到英国人自己撤走。

大陆国家的身份抵御了海军突袭,美国“超级岛屿”的身份又意味着必须跨海才能发动攻击。强大的陆军不能游泳过来,过来也必须保证身后的海运后勤线不断。除非陆军强国同时也取得海权,否则任何干预都是把命根子放在别人手里。假如陆军老大法国或者德国打算发兵50万(未必够)占领美国,有当初法国帮助美国独立的例子在前,你猜英国会不会在背后玩点小动作?

从史实来看,不是欧亚大陆的陆军强国干预美国,而是美国从陆军强国手里割土地。法国也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掉美国内陆的千里沃野。

当然,自古以来,大陆文明最大的敌人不是海那边的强权,而是同在一个大陆的其他对手。但美洲又是一片年轻的大陆,殖民者相对印第安人有绝对的优势,可以从一片空白上建立新文明,所以土著力量不足为虑。至于殖民者之间的竞争,我们要看到,旧大陆群雄并起,是因为发展时间足够长,各地都有牢固的农业基础。但新大陆开发时间较短,各地的农业潜力都没得到充分开发,所以被先开发的东海岸农业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东海岸居民殖民内地,向亚热带扩张,比古典帝国时代的军队打出一片大帝国更容易。

等到中西部的农业潜力开始显露后,本来社会趋于分裂(南北战争的诱因是南北方争论西部土地是否应该搞奴隶制庄园,密苏里、明尼苏达等州是否允许奴隶制成为焦点),但此时铁路已经开始贯穿整个国家,优势一方可以迅速用兵力压倒对手,分裂趋势又被压下去了。

所以说,北美洲的殖民周期和气候非常适合一个跨大陆的超级国家出现,出现群雄并存的局面反而是小概率事件。再考虑到旧大陆强权很难全力干预,可以说美国这个超级国家的出现有必然性。从东海岸出发的农民必然会沿着纬线占据所有适合农业的北美陆地(热带亚热带种植园不在其列)。

当然,海洋屏障是双向的。两面临海的大陆不惧海陆强权,但也意味着美国追求掌控世界也会遇到类似的困难——只有海权没法登陆,只有陆权没法投放。南北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拥有天下无敌的陆军,或者说唯一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工业大军,但由于没有海权,只能解散军队,回家继续种田。而第一次大战前,虽然美国海军逐渐崛起,却也没法深入旧大陆市场。

美国的对策首先是海陆两手抓,当一个魔武兼修的双料强权。其次是逐步在全球搞桥头堡,寻求落脚点。夏威夷、菲律宾、欧洲驻军……一步步在全世界建设无数的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向美国求援,美国拿出50艘老式驱逐舰,指明要换英国几十个海外岛屿,英国被迫割肉。在中东、在欧洲,美国都预先储备了大量装备,战时只需要用飞机把人运过去,就能迅速组成强大的野战军。

完成这一布局需要时间,所以美国在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之后很久,才成为统治世界的超级大国。之前耐心地让英国保持了半个世纪的世界老大虚衔。然后才走向统治世界的前台。

当然,美国不仅仅靠地理优势来统治世界。毕竟离开强大的工农业基础,再好的布局也是无用。没有足够的武装填充,没有海军保卫运输线,几百个海外基地只能当靶子。所以美国在拥有十几个航母编队的同时,还得造上差不多一万辆M1坦克,和中国59坦克的数量基本相当,是当之无愧的万乘之国。

美国的工农业为何如此发达?

首先,即便到今天,地球大多数国家是不缺土地的,缺的是稳定的降水。如果有足够的水,大片的荒地都可以开发。许多离海洋比较远的土地因此非常廉价却没人买,只有某些有资源的地方可以当矿场。

美国两面临海,可以从2个方向接受大洋水汽,因此比大多数陆地大国都有水资源优势:

(考虑到墨西哥湾的存在,应该是2.5面临海)

注意中国的淡绿色是400-800毫米,美国的紫色是500-750毫米。

美国全部河流分布图。每一条蓝线都是一条河道。

仅仅从降水量来说,美国就比中国多了N倍的可开发地。虽然美国国土面积比中国略小,但美国拥有20-30亿亩耕地(依照休耕比例而波动),另外拥有10多亿亩可开发但未开发的可耕地。中国拼死拼活把所有能种地的地方都开发出来,也只有不到20亿亩耕地。(三面临海的印度,国土面积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也明显比中国多。

世界耕地分布图,看北美洲那块深色地区。你羡慕不羡慕?

由于降水量多以及地势低平,美国水运优势非常强。两面临海意味着更多的沿海港口,更多的工厂可以利用廉价的海运材料,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美国内河航运的优势也非常巨大。密密西比河与五大湖航线几乎覆盖了半个国家:

其中五大湖流域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地中海。这意味着大多数美国城镇可以通过二三百公里的陆地运输,和廉价的水运网络相连(河运货海运)。这在工业化早期意味着一个天然的全国“铁路网”。深处美国内地的芝加哥因此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中心:

相对来说,中国的长江航运就差多了,黄河则根本不能通航。

即便在铁路网修成之后。美国两侧临海,中部有密西西比河的地形也非常有利于工业化物资的运输。因为中国工业集中于东部,中西部只是提供资源,消费制成品,所以中国往往是从西部开往东部的列车满载(原材料),回去半空载(制成品要轻的多),铁路运力有极大的浪费。

而美国就不一样了,两个海岸和密西西比河沿岸都有足够的人口,都有相当规模的工业,所以铁路来回不空载,在1000-2000公里的理想运距上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再加上美国地势相对低平,高程变化比较平缓,修铁路的成本比较低,这个国家在20世纪初就有了几十万公里铁路,超过今天的中国好几倍。

注意西部的山区也不是崎岖的沟谷地貌,而是平缓的起伏居多。

此外,从地质上看,中国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印尼两大地震带交叉点,地质灾害频繁,美国就只是太平洋一侧的麻烦比较多。

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板块破碎,特殊矿种多,美国则是矿脉连续,主要矿种的采矿成本比较低。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金属矿产资源: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

 

美国的矿产资源:

美国矿产储量居世界第1位的有:煤、钼、天然碱、硼、溴、硫酸钠;第2位的有:铜、金、镉、银、钇、磷、硫;第3位的有:铅、锌、稀土、重晶石、碘;第4位的有:铂族金属、钨;第5位的有:铁矿石

可以发现,美国的资源构成比较适合工业化启动,在煤、铁、铜、石油等方面,开采条件明显优于中国。

中国的资源构成比较合适工业化细化后的特种材料生产。但在工业化升级之后,美国已经是一个从全球吸取资源的帝国,所以不太担心特种添加剂的供应。

两相比较,还是美国的资源更适合搞工业。

总而言之,自从旧大陆殖民者最先在北美洲东海岸开始垦殖的那一刻起,北美洲温带地区就几乎注定要形成一个大型国家。再考虑到气候、航运、工业资源、地缘政治等多方面优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就算全球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动,美国也能靠本土资源和生产能力保持一个头等国家的地位。

换句话说,美国就像一个生在顶级中产家庭的独生子,天生身体健壮,智力正常,父母宠爱,这样的孩子成为班级里的优等生本不奇怪。

值得讨论的只是他是否能一直保持班级头名,能否一直坐稳班长的位置。

2017-06-30
自从旧大陆殖民者最先在北美洲东海岸开始垦殖的那一刻起,北美洲温带地区就几乎注定要形成一个大型国家。再考虑到气候、航运、工业资源、地缘政治等多方面优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值得讨论的只是他能否一直坐稳班长的位置。

美国崛起的地理特殊性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