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真的是一个很理想的投资国度吗?以太阳能电站投资的经历,有你可能想象不到的东西。大体上对欧盟国家进行风险评级,以西欧或者北欧这些主要的经济实体为点,说越往南或者越往东延伸,政治经济方面的风险就越大。实际上,政治和法律归是最为重要的定海之锚
作者:王学军
拜尔能源集团董事长
源自:知识自动化《被神化的欧洲——惊心动魄的欧洲投资历险记》2017-07
随着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丝路上众多的欧洲国家更加热烈地向外面招手。欧洲真的是一个很理想的投资国度吗?
本人以从事太阳能电站在国外投资的经历,来谈一下你可能想象不到的东西。每一个国家,都要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及技术层面的风险来分析。实际上,政治和法律归是最为重要的定海之锚。
欧盟信用梯田
大体上对欧盟国家进行风险评级,以西欧或者北欧这些主要的经济实体为点,说越往南或者越往东延伸,政治经济方面的风险就越大。
在德国投资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国家非常靠谱。但是往东稍微走一点,比如到了斯洛伐克或者波兰,德国人就会说你不要去这个国家,这个国家风险太大了,这个国家人不靠谱、政治不稳定等。最好不要去。
到我们终于鼓足了勇气去了斯洛伐克、捷克去投资项目,会同时继续向东看,面向如保加利亚或者罗马尼亚等在做些前期研究。
捷克人跑过来说,你千万不要去保加利亚或者罗马利亚。我们说为什么,他们说这个国家的人都非常不靠谱。
以此类推,当我们到了罗马尼亚以后,我们在当地又开始了项目投资和合作之后,罗马尼亚人又听说我们在看乌克兰以及东部其他一些国家的项目的时候,他们就彻彻底底地说,我们太敬佩你们了,你们都敢去这些地方去看。
看起来,风险就是这样依次递增的。对应的就是说,等我们往南边,比如说西班牙、捷克、包括塞浦路斯、土耳其等这些方面走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现象。
最靠谱的德国?
首先来说德国的信誉或者政治的稳定性,以及投资的可靠性。
这一点上从法律的角度或人才体系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德国这样的靠谱,这是我在德国十多年来一个最大的感受。所有的文件只要是能符合法规,基本上操作上都是没有大的风险。具体到包括经济性这一块,在德国还是一样的观点,德国人非常严谨,造就了我们的团队在德国做项目的时候也非常严谨。严谨到什么地步?我们做的很多项目的收益率,包括未来二十年的收益率,在我们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就要算清楚。
这和很多做PE、做投资的朋友看来是不太相符的,因为很多项目是有高的增长性或者爆发性,我们做的一些东西前期算得都非常清楚。
清楚到什么地步,每年的收益率可以到几点几,以及这中间的各种风险。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其实这一块涉及经济性和技术性的问题,我们在做具体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准备前期非常规范的文件材料,需要和他们所规定的相关部门进行无缝对接,每一份材料要符合对方非常干净整齐简洁的要求。
在海外并购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用到海外的资金来源,其实做海外并购,并不需要在海外再去设太多的基金支持。当然,作为并购方来说,它的基金来源设立在中国或者香港和其他地方来提供前期初始资金,比如说20%或25%的资金,不光是中国的四大或五大行可以提供贷款,当地的银行也可以让他们的财团来进行贷款,根据项目金额的多与少。
在并购之后可能就会涉及管理方式和文化的融合,中国人一向是比较礼貌或者理智,希望是礼尚往来,但是在德国这个国家,多个经验显示出来并不是如此。
他们需要的是规范,来规避未来这个风险的出现。
简单来说,中国式管理比较粗犷、比较人情味、比较拍脑袋、比较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性。德方在这个过程中会绞尽脑汁来找你的漏洞,找你的麻烦,会来跟你斗智斗勇。只有通过合法的、有道理的、书面的、而且甚至是在律师帮助下,规规矩矩地让德国人认识到提出的要求或者希望去达到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他才会折服于你。要不然管理,很难进行下去的。
这些就是在北汽集团收购德国一家发动机设计公司之后所出现的问题。由于没有给管理层做股前激励,也没有按照德国人的一些合理的要求做前期准备,完全按照中式的管理方式。这个时候,德国人就找了很多方式方法来和收购方进行作对,尽管中方也是绞尽脑汁,但是在管理方式和文化的融合上出现了问题。
在出现问题之后,风险的进一步激化或者扩大或者避免怎么样来处置?
事实上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失败的经验,而不是成功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和当时的受委托方在合约上有一些问题,采用了非常专业的律师服务——德国非常大的一家律所。然而,要价又高、效率又低,我们先是起诉,然后败诉;然后再上诉,又败诉。花了很多钱也没有解决问题。
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要认认真真尊重合同本身的每一个条款。如果前期不去尊重条款,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中国人。中国人跟德国人,在这个条款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距离。甚至说在某些小技巧、小聪明或者是说小伪装等,德国人都会做,而且做的一定比大多数中国人做的要漂亮、要好。
大体上想阐明一点,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多么靠谱的民族、多么靠谱的人群,他一定是跟利益相关,请大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份材料,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这是跟德国人打交道的利器。
两个意大利
意大利北部其实跟德国非常相似,南部就比较糟糕一点。欧洲的许多评级机构,其实对南部是没有任何的风险评估,因为他们认为南部是不值得评估的:风险太大了。黑手党虽然没有说像以前一样制造很多血案,但是在经济方面,南部是黑手党的经济范围,这是一个大的框架。
其实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投资,可能大家有听说过已经破产的尚德太阳能公司。它当时的一个基金,在意大利北部的投资,就是去钻法律的空子:把一个大的项目分成了四十多个小项目进行投资,以满足意大利对于项目规模和项目因为规模变化而不同的要求。
最后,意大利政府已经把这个项目做了罚款,要求全部拆除,当然还有一定的罚款金额,也就意味着一亿多欧元的全部投资失败,而且还有罚款。
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去协调。这一点其实和德国非常的相似,法律方面没有太多的空隙可以去钻。
除此之外,意大利的融资相对来说比德国还要灵活一些。意大利和中国的某一些方面有一点点相似。
如果你和相关的金融机构或者相关机构的家族有非常深厚的关系,通过运作还是可以拿到贷款。这个贷款和德国的方式稍微有一些差别,因为德国贷款的方式全部就是文件,如果你找对人差不多这个贷款就可以办下来。意大利北部的话,跟人情相关的东西会稍微多一些。
英国的金融骗子更多
在我们向南或者向东介绍的时候,先谈几句英国。英国经验不多,只是和英国人做过一个项目收购,在收购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感受。
英国人既要做绅士,当然前提是他没有钱,还希望能够做绅士的同时来忽悠你的钱。我觉得英国的金融骗子一点都不少于中国的金融骗子,这是我一个大的感受。
当时我们做的项目收购也还算比较的高大上。因为我们本身是只从事新能源相关的事情,当时我们是在收购英国水轮洋流发电,也就是沉降式洋流发电的一个项目,当时英国团队有一个是摩根斯坦利英国的总监,他也是摩根斯坦利全球能源这一块非常有权势的人,是这个团队的核心。而其名誉董事长是英国前能源大臣,还有非常厉害的皇家律师、大学教授及其他相关的几个人,整个团队非常豪华漂亮。
我们差不多花了半年左右进行谈判,但是很多细节方面都没有办法落实下来。感触最大的是,跟英国人谈事,他一定要做绅士。
比如说去谈判时,他们一定要在东印度俱乐部——一个很古老很高大上的俱乐部,一定要整整齐齐出现。这一点跟德国还是稍微有点差别,要把他们包装的特别好,事实上他们也没有钱。
看上去,需要捧着英国人聊天,跟他要装得非常绅士的样子,谈的时候不太多斤斤计较的时候,他们慢慢就放松警惕了。因为我们是相对比较小的公司,没办法到相当的真正的层面上去跟他们去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当时日本的项目在做发项目债的工作,在英国找了很多团队,过程中发现基本上都是骗子,不管他讲的多么好多么美,都要先给钱。最后通过很多渠道和不同的机构来了解他们的业绩的时候,很多都跟他们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后来我们就放弃了跟他们在发债这一块合作,也可能是因为渠道未能打开的问题。但这些比较屌丝一点的经验,对于刚刚进入这个市场去合作的人,可能会有一些作用。
没钱的西班牙
西班牙这个国家整体上来说,因为整个失业率和经济状况,早几年不太好,再加上各种炒作,尤其美国人想打击欧洲市场,选择几个国家,从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冰岛(其实冰岛并没有太糟糕),打击这些国家来打击整个欧洲。
西班牙整体上来说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好,尤其年轻人的就业率也不是很高,工业的衰败也比较大,整个再加上中国商人对他市场的占领比较多,整个西班牙的经济性都比较差。
西班牙是介于德国、英国、意大利北部,和东欧国家之间,相对信用体系还不错,但是经济发展不是很理想,政府的信用体系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就拿很多能源层面的事情来说,前期大家都投了,后期政府说没钱了,通过加税、减少补贴或者其他方法来给投资人变相的降低收益。政府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流氓的。
希腊比西班牙更差
希腊就是西班牙更糟糕的一个版本,人又懒、政府的效率又低、失业率又高,大家都想我们有东西吃,你们来旅游,我们就可以了,无所作为。也许这个国家比西班牙来说可能更适合中国人去投资。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过:你们看看吧,如果你们想让我们德国变成希腊那样的话,那你们就放弃很多工业吧。我不希望德国变成希腊那样,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旅游。
很多人都不愿意到这个国家去发展,希腊的人就走得非常多,剩下的主要就是来旅游或者度假。这是一个糟糕的经济结构。
哼哈难兄难弟
现在来说捷克和斯洛伐克。
捷克我有几个总结:第一,律师有时候等于流氓,第二,教授有时候等于禽兽,第三,为了一毛钱会卖了自己亲娘。这是我对捷克这个国家最大的感受。不管在我们的脑海里,布拉格会有多么美。
我去布拉格大概二三十次,有时候一个星期会去两次,我每次都住在一个酒店,每次都吃一样的东西,每次都走一样的路。从来不换,我不能从内在里去喜欢这个国家和喜欢这个民族,也不想去寻找更多。
最早的时候,在捷克做项目的时候,我们请了当地最大的律所,因为他们跟德国最大的律所之间有合作,而且有一帮朋友也介绍说,他们是可以做这个事情的,我们也非常信任就选择了他们。
但是逐利是这些人最大的特征,就像我刚刚说的,会为了一毛钱会卖掉亲娘。
首先这个律师做完事情,到最后在收费的时候,律师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后期再给账单说,部分的费用没有算到里面。就要跟他打官司吗?跟律师打官司能赢吗?最后是跟他打官司,我们败诉交了罚款。但过了很久之后,这位律师又会拿出另外一件事情再来跟你说,之前一件事没有了结。
在中国,两家公司之间把这个问题谈得很清楚,律师也签了,一般情况是不会再出事儿了。但在捷克,总会给你放一些小的陷阱,你跟律师来探讨这个陷阱的问题你是探讨不过他的。
因此,我的建议是:在捷克这个国家,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有时候律师和流氓是等同的。
刚刚提到了教授和禽兽,其实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惊人的相似。斯洛伐克比捷克更小一点,经济上更差一点;然后斯洛伐克政府比捷克会稍微好一点,但是教授确实是斯洛伐克的教授,不是捷克的教授,但是我把他们放在了一起。
当时我们的工程在斯洛伐克,请了德国最好的工程公司去做施工,因为德国人的工程质量是放心的,而对捷克斯洛伐克人完全不会有任何的信任。
但是在当地基建的过程中有很多有技巧的东西,比如说这块土地里面有水管,地上有东西,还有这样那样需要服务的,必须请当地有资质的公司。
当时请了布拉迪斯拉发大学一位大学教授的公司,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的首都。这个教授及他的公司也符合最后第三条,为了一毛钱可以卖了亲娘。
他会不断找各种理由来跟你收费,这两个国家跟你收费的条目你是想不到的,用各种方式不断从你的腰包里掏钱,不断从这个地方需要你输出更多的钱给到他们。
从这个国家的人或者说文化,上升到经济性的风险,甚至是一个不可预约的技术性风险时没有办法去解决。除非你有更强大的队伍、你有更多的钱跟他们去交战,其实我们在这两个国家有很多失败的经验。
实际上,在捷克就有一条谚语,可以为了一分钱卖了自己的娘。这是这个国家的一条谚语。
比如们拿捷克人来说,我签好了合同,预订好了预付日期。突然之间有另外一个供货商,就少了一分钱,可能整个100万欧元项目而言,也就少了两三千欧元。但捷克商人,就一定会为了这个一分钱跟你撕毁合同,跟你耍流氓,你要打官司那就打。要么就是用各种欺骗的方式来告诉你,他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做,最后把你装到套子里。
刚刚是从技术和经济方面介绍,而对于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政策稳定性来说,感觉东欧国家不靠谱。捷克是相当的不靠谱,斯洛伐克这个小弟看到捷克犯了错误,他就会稍微改一下自己的政策,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把错误尽可能规避一下,这一点,罗马尼亚也是借鉴了捷克不足的东西,在政策制定时会尽可能去完善一些,但归根结底还是不靠谱。
糟糕的东欧
最后的几个国家分为两批次:一批次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最后一批次是波兰、土耳其和塞浦路斯。
罗马尼亚这个国家真的是没有什么,除了大量没有被开发的黑土地,罗马尼亚本身的人均收入还有消费水平,包括国家的工业其实整体水平都比较低。
德国开始横向比较。德国人平均每人每月的毛收入大概是2000-2500欧元,看具体的职位可能高到3000欧元,斯洛伐克和捷克大概是600、700、800欧元,罗马尼亚是300-500欧元之间,最基础的工人是200-300欧元之间,现在合成人民币两千多块钱。
所以说人才是向西转移的一个过程。
东欧的人到西欧去做最底层的、西欧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所以说这个国家的劳动力就匮乏,大量的黑色土地——非常肥沃但没有人去种植,如果未来大家有兴趣去投资农业相关的项目,是可以去试一试。
第一罗马尼亚的土地资源好,第二点他可以给西欧进行各种资源的供给。劳动力比较匮乏可以考虑通过人才的合作,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合作引进以一些人,但是成本也不会太低,这个具体要看。
大量的男性都离开了罗马尼亚,剩下的大多是女性,也有很多女性去西欧从事妓女和卫生工等行业,但是更多的女性还是留到了自己的国家。打个比方,在他们的首都,周末的时候在酒吧聚集的一个区域去喝酒,氛围特别好,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都是女性,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概是1:5左右。
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从根上来说不太好。
尽管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早在2007年就加入欧盟,但欧盟申根协定一直不愿意接纳这两位。欧盟补贴大量的资金让他们去发展不同的行业,包括新能源、工农业方方面面,但发展的状况是不尽人意。上周三,两位总统还是联合辩解,加入申根协定,对于整个欧盟地区的安全大有好处。
除了布拉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以外,从捷克、斯洛伐克再往东走,呈现出中国大量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情景的城市。
保加利亚比罗马尼亚更糟糕,政府耍起流氓来更可怕,基本上在政策层面上,说给你斩一刀就给你斩一刀,完全不会考虑任何人的感受,甚至不会考虑欧盟会怎么制裁他。它认为欧盟总有一天会向他妥协,这是保加利亚的一个看法。
最后是乌克兰,没必要有太多介绍了,其实它违约起来是更可怕的。
乌克兰军事上被俄罗斯在压制,在国家治理上,则全部选用的是从美国回来的一批大概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治理,没有太大的经济上了解的意义。中国政府可能太有钱,才愿意到那个地方去,或者说可能有更多的战略意义。
这个期间也去格鲁吉亚去了解水电包括其他一些项目,但对于格鲁吉亚我们只是去看看就乖乖回来:一个中国大概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样子。开始进入建筑状态的城市,被中国的水电公司、房产公司,主要是中国的一些国企,包括中国的修路公司在占领。
还算靠谱的波兰和土耳其
最后分享一下波兰和土耳其以及塞浦路斯,因为塞浦路斯一半属于希腊、一半属于土耳其,土耳其控制的部分跟土耳其的经济是非常相似的,那一半基本上跟希腊非常相似。
波兰相对来说介于德国和捷克之间这样一个国家,大家以前也看到过中国一些公司到波兰去投资,并没有尊重波兰的操作模式、文化氛围、甚至商业的方法,最后中国的企业也吃了很大的亏,都太想当然了。
其实波兰这个国家跟之前的东德有点一脉相承。
相对来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前的状况还比较不错,地产、能源还有其他工业都还不错。政治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
事实上波兰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包括国家的人的操作状态还算不错,他们企业合作的信誉只能说和东德比较相似一点,还没有西德人那么靠谱,介于两者之间。毕竟利益的驱动会有相互的一个牵制。
整体来看,波兰个人认为是值得投资,风险系数相对来说比东欧会小一些,如果德国参照是1的话,波兰大概是80%左右。
最后一个国家是土耳其,虽然与中国的友好程度,报道的不太好。事实上,从经济的角度,可以多关注一下,经济体量还可以,人口也不少,国家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还是非常小心、非常理智、非常科学。
因为德国大概有8%的人口是土耳其人,二战之后德国缺劳动力,从土耳其引入很多人,所以说德国和土耳其的经济交往非常密切,土耳其也非常希望进入到欧盟的体系,以及像德国发展的这么好。相对来说,土耳其基础可能差一些。
土耳其有中国人的豪爽,或者说也有中国人的人际的东西在里面,也讲人情,也喜欢吃很多跟中国人比较相似的菜。他们的需求也非常多,个人认为未来发展的考虑方面,土耳其是可以作为一个相对还不错的国家去考虑,德国为参照的话,大概也是75%-80%之间。
欧盟不是一家人
尽管欧盟在追求一个单一化市场,但实际上欧盟也是一个大杂烩,国家之间太不均衡了。到欧洲去投资,本身的说法就是一个误区。一定要特别具体地指明,到哪一个欧洲国家去投资。一带一路,正在实行伟大的连接,中国在未来整个欧洲的投资、并购或者发展,都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国家非常具体的人文、政治风险、经济性、技术性的评估,尤其是法律风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