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大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源自:苏宁金融研究院《日本消费金融兴衰史》2020.11】
为什么要观察日本的消费金融发展情况?
外部国际关系、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情况、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当下的中国与我们的邻居——日本都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回顾日本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或许有助于我们把握消费金融未来的走势。
1
如果简单的将金融借贷分为消费信贷和生产性信贷,那么与生产性信贷不同,消费信贷与经济周期一般是顺周期关系。经济繁荣时,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经济衰退时,消费信贷萎缩得更快。因此遍数国内外,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基本都是伴随着经济极度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日本也不例外。二战失败后的日本,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在1945年后的30年内,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1960-1975年间,GDP增速长期保持在15%以上。经济爆炸式的增长,带来了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当时的日本号称“一亿总中流”,顾名思义,有一亿人的中产阶级,这个数量超过总人口的九成。
收入、财富的增长自然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整个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汽车+消费品三大神器(冰箱、电视、洗衣机)全面渗透进居民家庭之中。
这类高价产品进入一般收入的家庭之中,极大的刺激了消费金融的扩张。90%以上的汽车分销商提供分期付款的业务,实力强劲如松下、东芝这类流通业巨头,纷纷设立消费金融部门。没有实力成立专门消费金融部门的中小企业则和“信贩公司”合作,设立统一经营消费金融的商业企业协会。
然而,以百货商店等流通业巨头为中心,扩大高单价商品分期付款销售规模的同时,却由于对消费者说明不足,出现诸多消费纠纷。同时,由于百货商店与厂家合作扩大分期付款,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商家的利益。考虑到消费者保护及行业的健全发展,日本政府在1961年制定了《分期付款销售法》,用于调整百货商店(其他大企业)和中小商店的利益冲突。同时,还兼顾消费者保护,例如不正当交易可解除合同等。
但是,当时这部唯一与消费金融密切相关的法律并没有限制行业的准入,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市场出现大量的“个人借贷公司”。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有超过20万家经营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其中90%以上是“个人公司”。
无序、野蛮生长的消费金融造成了一定程度社会秩序的混乱,“消金三恶”(高利贷、暴力催收、多头借贷)被众所周知。具有标志性的小额消费贷巨头——武富士公司,便是在这期间成立并快速崛起的。
2
到了1978年,日本GDP达到9800亿美元,首次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1975-1990年间,虽然经济增速从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下降到8%左右,但资产价格的上涨带来了更大的财富效应。
在经历了比较粗犷的消费扩张、满足基本消费升级的需求后,日本消费趋势开始向“个性化、高端化”的趋势发展,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盛行,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励。而且,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银行系信用卡开始快速崛起,以日本住友信用与Visa合作设立“Visa日本”为标志,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势力走上扩张之路。
当时的高档消费到底有多盛行?从一些陈旧的新闻、书刊、影视剧上,能够大概描绘那个时代奢侈的真实生活片段:
东京是一个镀金的城市,餐馆出售洒有金片的寿司,商场里售卖金箔包裹的巧克力;新宿街头的每个行人都穿着名牌服装、鞋子:上班族穿着JohnLobb的鞋子,家庭主妇戴着梵克的珠宝首饰;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轻易被录取并拿到极其优厚的薪水待遇;进口的鱼子酱和高档洋酒被大量消费;白领闲暇的时间可以轻易花上上千美元而娱乐……
高端消费品极大刺激了消费金融的快速扩张,特别是“单品分期付款”(一种单品类商品分期的消费金融模式)的快速增长。
消费金融繁荣的另一面,“消金三恶”的问题引起政府的日益重视,在此背景下,1983年11月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贷金业规制法》,明确了从事贷款的企业必须进行注册等规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开始出现了质的变化。
在当时,不管是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或持牌机构,还是民间借贷,提供的都是小额无担保贷款,其发展也相对较为平缓。但在泡沫经济时期,资产价格高涨,消费金融公司从信用类贷款转向大额担保业务,这部分缺乏有效监管的资金又转而流向股市、汇市、楼市。
原本对消费金融不屑一顾的银行也开始积极介入该领域,并凭借其雄厚财力和强大影响力,对推动消费金融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消费金融业也受到了强烈冲击,很多相对弱小的消费金融公司破产,日本的消费金融市场进入重新整合期。
3
房地产泡沫破灭让日本进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都大幅度受挫,消费也开始回归理性,高性价比、物美价廉的产品受到热捧。
泡沫经济后的时代,日本的消费趋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消费分级的趋势极为明显,消费降级发生在各个阶层中。虽然在此前的石油危机中,日本也经历过短暂的消费降级,但整体上并没有影响消费升级的趋势,直到泡沫经济的破裂。
与泡沫前奢靡的生活片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奢侈品与大钻石不再被穿戴在新宿街头的行人们身上,而是陈列在中古店铺中。大量在泡沫经济中从世界各地买入的钻石、奢侈品被人们重新放到二手市场中出售。这些奢侈品被来自各国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买走,还有人将这些购买经验发在小红书上,吸引到更多的人去购买。那种疯狂“买买买”的情况,就好似泡沫前的日本一样。而日本的年轻人,由于收入并没有增加,更多的人选择购买二手物品,车、服装、家具甚至婚纱都喜欢买二手的。
消费的降级无疑也极大的影响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占名义GDP比重的增速大幅度放缓,甚至停滞不前。
然而,在泡沫破裂的初期,消费金融公司并没有紧缩消费者的信用,反而研制出不用直接面对顾客即可签约的自动贷款申请机,并通过大量商业广告提高认知度,扩大客户群体。过度的贷款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短暂的辉煌时刻,1998年,小额零售贷款巨头武富士公司上市,次年该公司创始人成为日本首富,消费金融走到了看似最辉煌的时刻。
但这种背离经济发展而繁荣起来的消费金融,早就埋下了风险的种子。畸高的利率、过度贷款造成多重债务者以及破产者的增加,因之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当时,日本国内因经济因素自杀的人数增至近9000人,约占自杀总人数的30%。
对于银行而言,消费金融也是当时除了IPO之外最赚钱的业务。例如,2005年,花旗银行在日本消费金融领域的利润,占到了全球业务利润的二十分之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上金融机构的高利润,关于消费金融业务的政策风险、社会舆论非常大。
因此,日本金融厅开始重视贷金业的监管,2004年修改了《破产法》,2006年12月,又颁布并实施了《贷款业法》,规定逐次降低贷款利息上限,并引入信贷总量规制(信贷总额限制在年收入1/3以下)等规定。同年,《利息限制法》也实施,更进一步打击了消费金融行业。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也正是这部法律,红极一时的武富士公司才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此时,人口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出生率降到0.8%,老年人口占比30%,消费的欲望更加弱化。同时,在1990-2008年间,日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增长极为缓慢,甚至出现了下降。
经济下行的压力、监管的趋严、收入不振、消费欲望不强,众多因素使日本的消费金融一蹶不振。
4
次贷危机让全球都重新认识了过度消费的代价,日本包含信用卡贷款在内的消费金融无论是新增还是待偿余额,也都创下了新低。
但随着千禧一代(20世纪末出生的一代)和Z世代(2000年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以及安倍上台后推出“三支箭”(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消费金融重新焕发出了一些活力。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再次活跃,但从上图看,无论是信用卡贷款还是消费金融的整体发展情况,都远远没有达到过去的水平。
5
金融具有天然的“负外部性”,消费金融同样如此,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对于消费金融助涨了“消费主义”的批评声音也不绝于耳。很多人将国内当今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比照其他各国(如日本)消费金融乱象的前夜,从近几年监管的思路来看,监管也着重加大了对于消费金融风险的防范,如调低最高利率上限、引入消费信贷总量限制等。
但是,从日本对消费金融的监管路径来看,严苛监管导致消费金融巨头们的信贷业务就此一蹶不振,甚至给地方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借款人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贷款,就转战地下,导致地下高利贷猖獗,进一步养肥了黑社会势力。而除了对本地市场重创之外,也直接造成了国际消费金融势力如花旗、通用电气等外资对日本市场失去信心。
更有甚者,当时的日本媒体直言,“连日本政府自己都没有料到,过度严苛的政策会对行业产生如此重大、万劫不复的影响,带来了一个全输的结局。”
日本对于消费金融监管的初心当然是好的,主要思路是保护借款人群体,希望不产生破坏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
但是,如果从金融市场供求出发,传统金融机构只服务头部人群,这部分人群的个人借贷需求并不强烈;反而用户越下沉,金融信贷需求越强烈。所以,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极端遏制消费信贷市场,并不符合客观现实。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国内消费金融近十年的发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路程,发展中的问题不可避免,但已经被用户、企业、监管所认可,并给消费者、商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利益。
而在当下“国内国际双循环,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促消费的作用有着更大、更重要的意义,平衡好商家、金融机构、用户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处理好监管和消费金融创新的关系,也许才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阅读——
日本消费贷霸主兴亡录
【来源:记者论坛《蚂蚁归巢:日本消费贷霸主兴亡录》2020.11】
每一次兴亡都有因果。
01
日本泡沫破碎之后,百业俱废,唯有消费贷一路狂飙,行业霸主武富士冲刺着上市,并喊出放贷万亿的豪言。
1992年,泡沫破碎隔年,武富士在东京西新宿地铁站边,建了新的总部大楼。
摩登大厦底部,修有钱币状圆孔,圆孔上是连天玻璃幕墙。武井保雄站在幕墙后俯视,众生皆如蝼蚁。
他也曾是蝼蚁一员。武井保雄出身日本琦玉县,母亲是杂货店店主。中学毕业后,他卖过窗框,贩过假酒,当过弹子房小弟,最后在东京黑市倒卖大米。
1966年,他用倒卖大米所得,在东京板桥开了间小公司。公司只有12平米,但他豪情满怀。
马蹄声像闷雷般从远方传来。东京奥运会刚结束两年,日本电视24小时轮播已持续三年,《时代》封面上日本券商正骑火箭飞天,饭店餐巾纸上印满高利贷广告。
武井保雄做起高利贷生意,他放贷目标锁定家庭主妇,“女人信用比男人好”。
他有独特辨识客户方法,每天上午十点,他会游荡高档小区,观察哪家主妇晾出干净衣服。
他还会挨家挨户敲门,以借厕所为由,观察各家卫生间。
“不能借给不打扫厨房、厕所的主妇,而要借给孩子穿着干净衣服的主妇。”
住在高档园区意味着收入稳定,讲究卫生牵连着阶层体面,武井保雄以此风控,放贷生意开始一路狂飙。
即便遇到拖欠,他也不在意。混迹黑市时,他早与黑帮关联。开公司后,他高薪聘请警届高层当作顾问。
他通吃黑白,左右逢源,曾直言:右翼怕黑帮,黑帮怕警察,警察听命右翼,三者利用得当,万事可成。
帝国在阴影中铺开。1974年,武井保雄将公司更名为武富士,外号日元商店,意思日元在这里是商品。
那是一个追钱又撒钱的年代,人人都信暴富神话,都敢透支未来,日本银行领导放话:从现在起转变思维,过去你们增加储蓄,现在请拼命贷款。
无数普通人的梦境,叠成了潮水,摩天大楼淹没其中,像一个个孤单的岛屿。岛屿上,日本全民创业,能提供贷款的武井保雄被捧为罗宾逊式的好汉。
武井保雄看得很清楚,人们爱他,只是因为他有钱,他最爱和友人说:
“如果留下很多钱,后人就会认为那个人多么伟大。”
八十年代,日本消费贷增速高过GDP增速,银行员工背上一年放贷一亿的KPI,刹那主义流行全国,通俗说就是及时行乐。
那一代年轻人爱说:消费即美德。
斐济和巴厘岛上,到处是等拍婚纱照的日本人;纽约第五大道店内,挤满了日本海淘客,他们一年消费了全球70%奢侈品。
1990年,泡沫开始破碎,但日本国民仍惯性向前,消费贷支撑起坍塌的繁华。
1991年,武富士在全日本播放电视广告,12位穿着紧身黑衣的窈窕女郎,跳起爵士舞,舞姿中还有过往的纸醉金迷。
两年后,武富士放贷总额突破1兆日元,公司成为行业代名词,而武井保雄成全国纳税第一人。
武富士在街边放了许多台无人签约机,贷款和取款一样简单,只需在线填表格,对着摄像头完成问询即可。
那些无人签约机浸泡在黑沉夜色中,偶尔屏幕会亮起,代言女星细川直美唱道:
我最喜欢闪耀的你。
02
武富士的每一天,都从员工向武井保雄照片鞠躬开始。
武井保雄强令全国所有门店都挂上他的照片,员工上下班要向照片行礼,并大声背诵他的名言警句。
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后,他招聘了七名社长,号称七大金刚,但人们都知道武富士依旧由他统治。
他喜欢人们喊他“爸爸”,而且那些年,有些员工喊得也真心实意:
“当时很多社员都说他像父亲一样对我们,我们一定要为了父亲而努力工作。”
他崇尚加班,鼓励周末办公,但反感给加班费,一度拖欠加班费35亿日元,被告上法庭才结清。
他带队团建,会怒斥酒里兑水,带高管去银座,要力争半价才得意。母亲葬礼上,他给送礼金的员工回礼,回的是公司纪念品,价值300日元的手表。
成为顶级富豪后,媒体开始聚焦他的出格言行。他极度迷信,常问算命师发展策略,桌上摆着日本六曜历,每天要按吉凶安排工作。
他唱歌五音不全,但热衷拉明星演唱,比如曾拉男星合唱《北国之春》。
当然,报道最多的还是他的财富,那些奢华生活让他成为全民偶像。
八十年代,武井保雄花费80亿日元,在东京西郊修建别墅。豪宅占地1840平方米,一根柱子便值300万。
别墅温水游泳池边,总是名流云集,一层客厅内,天价洋酒随意摆放一地。
每月,他要乘防弹奔驰,去两次山梨县高尔夫球场,当越来越多日本人藏起高尔夫杆时,他击飞的白球正飞越山峦。
在大时代惊梦的日本人,艳羡地望着云上的武井保雄,却常常忽视云下的灰暗。
泡沫破碎后,日本失业率激增至4.5%,即便找到工作,收入也滞缓不前。1991年到2000年,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
失去的十年间,日本个人消费占GDP比重超一半,难止欲望和停滞收入之间,拉扯出巨大的空白,消费贷成为填充物。
同时,坏账比例也随之攀升。武富士催收电话中,开始出现卖血、卖肾、卖眼球字眼。许多人为躲债出走,流浪街头。
那几年,东京地铁JR中央线,一度成为最热门自杀地点,车厢里沉默的人们在晃荡中急停,便知又有人跳轨了。
在日本经济坠入谷底时,消费贷却迎来巅峰。1998年12月2日,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二年,福布斯富豪榜上,69岁的武井保雄,压过孙正义,成为全日本首富。
03
上市之初,便有传言称,武富士将未公开股票卖给了银行局长、关税局长、议员和媒体专家,以此交织灰色网络。
灰影中,武富士早已是庞然大物,2001年,武富士拥有1900家分公司,员工15000人,等待收息贷款有1兆7000亿日元。
武井保雄志得意满,《日经商务》采访他,他说:“经营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大家却没成功呢?”
然而风光之余,武富士的命运却悄悄扭转。
2002年,一名56岁出租车司机,在武富士借贷超1000万日元,最终闯入武富士分店,洒汽油放火。
大火最终烧死5人,烧伤4人,轰动日本。
媒体深挖纵火案,推出后续报道《武富士残酷物语》,讲述失控杠杆架起的残酷世界。
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给这一代人起了名字“饱食穷民”,不为温饱发愁,却债务缠身。他在书中说:
咱们都生活在大量消费的社会之中,刺激欲望的宣传像洪水一样席卷着我们。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被卷入其中。
消费贷能扩大内需,作为工具并无过错,然而失控之后,却能改变一个国家的走向。
那些年流行的漫画《暗金丑岛君》便以放贷为主题。
主角丑岛君同样放贷给主妇,他有句名言:“钱可以借你,但你会进地狱的。”
舆论旋涡中,武井保雄自乱阵脚,反而成为丑闻的主角。
2000年起,武井保雄雇佣侦探,窃听财经记者,后续发展为窃听公司所有员工。此后,武富士又被爆出曾给警方送啤酒代金券。
2002年12月2日,武富士上市四周年纪念日,武井保雄被警方押上白色面包车。
六天后,武井保雄认罪,辞去董事长,最终被判三年监禁,缓刑四年。
对武富士而言,武井保雄的隐退,并非致命一击,真正终结在2006年到来。
2006年开年,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消费金融公司年利率必须在20%以内,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三分之一。
同时,规定还要求,以前超收的利息,要退还给借贷者,仅此一项,武富士便要向约200万人,退还240亿美元。
骨牌轰隆倒下,当年夏天,《朝日新闻》带头,拒绝刊登高利贷广告。
2006年8月10日,武井保雄因肝衰竭去世,终年76岁。
武井保雄
葬礼上,日本商界名流悉数到场,但谈论更多的是“可以抄底武富士,这是一块蛋糕”。
第二年,武富士收起了黑衣女郎广告,新版广告中多了“停止过度借用”“正确使用贷款,不要忘记”等句子。
然而,一切已风云流转,日本消费信贷如被按下暂停键,一年之间,日本信贷公司数量从1.18万家锐减至1926家。
梦潮退去,飘浮的蚂蚁回到地面钻入蚁巢,而挥舞杠杆的大亨,则成为第一批消失者。
弄潮儿再风光,终究要服从海水的意志。
2006年,被称为日本消费贷改革元年,那一年也是许多漫长故事的起点。
无未来透支的年轻一代,成为啃老的飞特族,蜗居的御宅族,以及佛系的食草族。而低迷的消费欲望,引发长达30年的消费通膨。
那些曾经心有狂潮的人,越跑越慢,越跑越沉,最后凝在时间的琥珀中。
2009年,武富士停止提供新贷款,资本市场上,国际评级机构将其信用调为垃圾级。
2010年9月,武富士申请破产,一个月后摘牌退市。两年后,那座修有钱币孔洞的摩天大厦,启动拆迁。
而今,有关武富士的所有痕迹,只余一条电话热线,等着曾经的借贷人打电话去拿多交的利息。
那一片灰影中的帝国,残墟隐去,只剩最后的铃声。梦潮退去,众蚁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