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多媒体    纽约时报营收启示
  •  “资本之王”黑石

    自1985年成立,两位连杠杆并购都没真正做过的创始人,如今凭借1.1万亿美元的管理规模,让黑石足以跨界比肩世界顶级的主权财富基金。黑石的业务虽多但却有着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并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实时调整。2024年,黑石仍在对其业务进行归类和整合。

    8 ¥ 0.00
  • ESG披露标准启示

    目前主流披露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披露标准,以GRI、SASB等为代表。第二类为聚焦气候变化、水资源等领域的披露标准,以TCFD、CDP等为代表。第二类标准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很难横向比较。GRI标准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披露标准,引用占比超过90%。

    8 ¥ 0.00
  • 中国钾盐缺口

    中国有56%的耕地需要“补钾”,总体上越往东南越严重,闽、湘、鄂、粤、海南以及江淮地区土壤钾含量都十分稀少,高效钾含量只有新疆、关中农业区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钾盐缺口68%,需进口1000多万吨,而由于钾的高度垄断,进口选项非常有限。

    45 ¥ 0.00
  • 三井物产的情报网

    微软的情报系统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大约是17%左右,而三井这种贸易财团则是以信息为最终的经济效益,其情报就是整个公司的命脉。作为民间研究机构,从研究的深度、广度和企业接受程度来看,比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率。其成果被日本企业界认为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78 ¥ 0.00
  • 为什么盒装奶是950毫升?

    国内的一些牛奶包装沿用了美国的可折叠屋顶式纸盒设计,用的模具一样,那标注的容量也跟别人一样,取近似值950毫升。制造商在保持包装大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稍微减少产品的体积。这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控制开支,而不会显著提高零售价格。

    20 ¥ 0.00
  • 一个县城与打火机

    12道工序、32个零配件、15项测试标准……制造出1元打火机。全球一年销售200亿只,约七成来自中国湖南邵东。这里年产打火机150亿只,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串起来能绕地球20圈。在邵东,平均每1分钟就有2.8万个打火机下线,其打火机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1 ¥ 0.00
  • 重生的俄罗斯农业

    2002年俄出台《农业用土地流通法》后,一系列法律让农用土地流通得以明确、透明地进行,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2007年对农业发展做出规划,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作物保险费实施补贴。次年俄罗斯农业从粮食净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

    105 ¥ 0.00
  • 印度,用糊糊驯服味蕾

    谷物的富余,让印度不怕浪费粮食,人们发现,面粉和米粉作为糊糊的增稠剂,质地更浓郁粘稠、香料与食材融合度更好,且可以保温和解腻,缓解糊油脂和肉类的油腻感。原本粗劣的糊糊,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能驯服各种各样的食材,并形成另一条美食路径。

    83 ¥ 0.00
  • 拜耳伤痕

    买下孟山都,彻底改变了拜耳的发展轨迹。拜耳最大的三项并购是2006年以19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先灵公司,2014年以142亿美元收购默沙东的OTC业务,以及2016-2018年间以63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前两项并购起码还增强了拜耳的制药业务竞争力,最糟糕的是对孟山都的收购。

    33 ¥ 0.00
  • 全球家族办公室现状

    只有少数家族办公室将注意力放在促进家族团结和长期稳定上。在职能专业化方面,投资管理进展最为显著,而其他职能专业化水平则存在差异。家族本身的专业化水平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许多家族和家族办公室都缺乏领导人接班规划,并且未为下一代制定教育规划

    126 ¥ 0.00
  • 全球文科倒闭潮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合组织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在这股浪潮中,有的大学是迫于财政压力削减人文学科,有的则是出于对“教育优势”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也就是把跟不上时代的文科专业淘汰掉,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

    9 ¥ 0.00
  • 2024年最失败的八大技术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科技失败案例盘点,记录了过去一年中的失误、骗局与灾难。有些失败带着荒诞色彩,如谷歌“觉醒AI”生成黑人纳粹图像而将公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另一些则更加严重,如CrowdStrike的一次计算机错误,导致数千名达美航空乘客被迫滞留机场,引发法律诉讼。

    4 ¥ 0.00
  • 游戏行业的肉与汤

    AI会不会彻底改变这个行业,“不好说”,“AI原生游戏大概率不会是我们先搞出来,可能是哪个做AI的实验室先做出来,然后其他人会在他们的基础上往下走,”卢竑岩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离实用特别接近的科研成果,“但也很难说,会不会突然有爆发性地增长。”

    24 ¥ 0.00
  • 120年美国房价历史和规律

    从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有28年下跌,95年上涨。其中跌得最深的是2008年,跌幅达18%。连续下跌达到5年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29-1933年累积跌幅达26%;2006-2011年累积跌幅达33%。在过去的123年中,美国房价平均增长率为3.07%,CPI 通胀率为2.82%。在扣除通胀率后,房价就基本不涨了。

    45 ¥ 0.00
  • 枢纽城市之争

    超级承运人与枢纽机场相辅相成,带来大量客流、物流,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超级承运人,还是枢纽机场,都强调“集中”,如达美航空在亚特兰大份额超过80%,堪称“堡垒枢纽”。而中国目前有57家航司,三大航在北上广基地份额都仅在40%-50%之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46 ¥ 0.00
  • 波音从工程奇迹到信任危机

    批评人士说,波音公司把安全当成了利润的牺牲品。”这样做是为了让波音的运营更像一家企业,而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波音的确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但人们投资一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想赚钱。”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44 ¥ 0.00
  • 计算机产业史

    本文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发明开始,阐述计算机作为不同效用工具为人所用。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适时控制,到线上社交、个人玩乐、办公效率、图形工具,再到内容平台、互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最后计算机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大而统一,发挥最大网络效应,与其去中心化的基础定位有很大关系:数据包发送方式和发送内容无关,任何设备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唯一中心化的域名管理机构获得了独立且非营利地位,互联网治理更多依赖社交机制,而不是靠特定机构来管理。

    44 ¥ 0.00
  • 墨西哥的中国工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以前,目光紧盯着美国,到墨西哥后却发现了许多新机会。同时到了墨西哥后,它们惊觉,中国经验失灵了。不同于过去从欧美日企业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中资企业到墨西哥是一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应变之策。

    224 ¥ 0.00
  • 像研究人类一样研究ChatGPT

    一篇有关“机器心理”的预印本。他在其中提出,把LLM当作一个人类对象来对话,可以揭示底层简单的计算之中产生的复杂行为。Google的研究引入“思维链提示”,来描述一种让LLM展示“想法”的做法,会让模型按相似的流程行事。它会输出思维链,这么做更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45 ¥ 0.00
  • 欧亚电网互联的地缘要素

    欧亚电网互联问题上,欧盟和俄罗斯等传统“电力中心”依然重要,新“中心”如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也在崛起。随着技术发展,电网容易受外部力量影响,美国也在不断尝试渗透。电网联通可以建立包容、平等、开放的政治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政治制度堡垒。

    144 ¥ 0.00

【作者: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源自:中欧商业评论《还在说纸媒是夕阳产业?<纽约时报>每年可赚近20亿美元》2020.12

 

纸媒的优势,依旧在于深耕优质新闻内容,而不是片面追求网上点击率,人们仍需要媒体来理解世界,也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要点:

1.《纽约时报》副总编兰德曼认为,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就是创造一种环境,让恰当的人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2.《纽约时报》转型奉行的战略是,强调自己并不走流量路线,而是坚持“订阅优先”。合理的商业策略是提供强大的新闻,让全球数百万人愿意为此付费。

3.纸媒的优势(无论其最后载体是否还是“纸”)依旧在于深耕优质新闻内容,而不是片面追求网上点击率,而人们仍需要媒体来理解世界,也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报纸行业已成为当今面临数字颠覆的顶级行业之一。十几年以前,一个没有报纸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到了今天,很明显,至少在目前的形势下,报纸将难以生存。

21世纪头十年,全世界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发现自己的前景黯淡,公司亏损得非常快。在2009~2010年,报纸广告损失了30%的收入。2010年,《纽约时报》的整个新媒体部门只获得了2.12亿美元的数字广告。

这个数字虽然已算可观,但它距离填平编辑部一年两个亿的业务成本仅仅是刚刚够而已,还没有算上管理费用。平均下来,对于它的网站的3000万独特访问者来说,每个访问者不过只创造了4.66美元的价值。

 

摒弃流量思维,奉行“订阅优先”

 

《纽约时报》看到了不祥之兆,任命乔纳森·兰德曼为副总编,授权他围绕互联网重新改造报纸。兰德曼说:“我们对高质量的主张是我们的核心所在。”按照兰德曼的观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就是创造一种环境,让恰当的人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为此,《纽约时报》奉行的战略是:强调自己并不走流量路线,而是坚持“订阅优先”(subscription-first)。“我们对订户的关注使我们迥异于其他媒体组织。我们并不试图最大化点击率并以此出售低利润的广告。我们不在意赢取浏览量的竞赛。我们认为,更合理的商业策略是提供强大的新闻,让全球数百万人愿意为此付费。当然,这一策略也与我们的长期价值观保持了一致。”

《纽约时报》当然懂得,报纸的核心困境在于印刷广告和传统形式的数字展示型广告市场的疲软。但它坚信,通过以订户为本,自己能够保持比许多其他出版物更强大的广告业务。广告商看中的是订户的参与度:他们在报纸上逗留,并且持续阅读。

所以,转型的要义是,保持新闻优势并持续创新——这不仅仅是深度调查性报道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手资讯,还包括交互式图表、虚拟现实展示以及艾美奖获奖视频,这样才能吸引到广告客户想要接触的受众。

 

做读者可以使用的新闻

 

《纽约时报》深刻地意识到,为了留住当前的读者并吸引新的读者,要敢于挑战旧日的以印刷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一个很明显的读者需求是,他们希望新闻报道更加直观。尽管《纽约时报》有着出色的报道,但仍然不能够做到使用数字叙事工具来实现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新闻。太多的日常报道仍然是一连串的文本。所以,需要让摄影师、摄像师和图形编辑更多卷入流程,扮演新闻报道的主要的而非次要的角色。

2013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SnowFallTheAvalancheatTunnelCreek)就是一个例子,该作品报道了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在报道技术上颠覆了传统报纸的新闻呈现方式,把文字、音频、视频、动漫、数字化模型(DEM)、卫星模型联动等加以集成,发表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

随着进入未知水域,《纽约时报》已经变成了一台实验机器。它经常引进新技术来生产更多的产品并吸引读者,始终坚持把报纸编辑正直的高标准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0年前它每天都出版专栏评论版面,但今天《纽约时报》已经创新出了诸如“头脑论坛”(TalkingHeads)这样的东西,让不在《纽约时报》工作的精英人士讨论重大现实问题,同时用网络摄像机录制整个谈话过程。

实际上,《纽约时报》不仅把自己看作内容创造者,也看作一个社区的建立者。发现读者渴望获得《纽约时报》的生活建议,它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份无所不包的指南,从影视到时尚再到烹调。

 

《纽约时报》栏目导航

 

向个性化驱动的个人服务的转变呼应了《纽约时报》历史上的前一章,即在20世纪70年代,该报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广告客户的板块,例如Weekend(周末),Home(家居)和Living(生活)。今天,《纽约时报》重新强调“读者可以使用的新闻”,相信读者阅读该报不仅仅是为了新闻和娱乐,也希望报纸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决定。

《纽约时报》CEO马克·汤姆逊(MarkThompson)在一则长篇备忘录中写道:“报纸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作用:帮助读者决定看什么节目,读什么书和买什么公寓——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增加更多的价值。”它现在的做法是,尝试摘取《纽约时报》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将其转变为解决特定读者问题的数字体验,让读者付费获取。在传统媒体和数字优先媒体都在挣扎的情况下,这些努力部分地增加了《纽约时报》的收入。

 

拥抱数字化

 

《纽约时报》的订阅优先策略受到NetflixSpotifyHBO的启发:大量投资于核心产品(对于《纽约时报》而言,这种产品是新闻业),同时不断增加新的在线服务和功能,从而使报纸订阅对于现有订户的生活来说变得必不可少,也对未来的订户更具吸引力。

该报主管产品与技术的执行副总裁金赛·威尔逊(KinseyWilson)表示,“创造价值的唯一方法是将各种服务捆绑在一起”。NYTBeta小组正是为此而生。他们的任务是开发整套新的编辑产品(无论是应用程序、博客还是垂直服务),就仿佛HBONetflix的昂贵的自制节目,能使现有订户回头和新订户被吸引进来。

《纽约时报》的新舞步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网站设计,它的优美的客户端,以及它的移动应用上。它还大胆探索,进行各种跨平台尝试。

例如,2015年与谷歌合作,向110万周日印刷版订户分发VR纸板耳机,创建了NYTVR应用程序,迄今被下载超过100万次。2017年,《纽约时报》开始其首个播客TheDaily,到20196月,下载量已达4800万次,在全美播客中排名第一。

在经历了数年的数字实验之后,《纽约时报》变成了一块磁石,吸引到优秀Web开发人员、多媒体制作人员和产品专家。出版人A.G.苏茨伯格(A.G.Sulzberger)甚至夸口说:“与任何其他新闻机构相比,我们雇用的能写代码的记者人数更多。”印刷媒体绝无可能进行如此多的探索。

现在,《纽约时报》就像一家制造工厂一样,不断尝试新事物。而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与各类完全不同的读者群培育关系并建立信任,“以他们希望与之相遇的方式,到他们所在的地方去和他们会面”。

 

未来方向:为有价值的内容收费

 

往哪一个方向前进,这是百年老报《纽约时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纽约时报》的网站到底要不要收费?

2011318日,《纽约时报》做出一个惊人之举,推出“数字订阅”方案。这家报业老店逆网络“免费”大潮而动,开始一次酝酿已久的冒险:自328日始,凡每月在《纽约时报》网站阅读文章超过20篇的,均须付费订阅(20篇以下免费)。

还没有一家大型的美国新闻机构在允许用户无限制阅读之后,开始把自己的内容放在付费墙内。所以,所有的出版商都在密切关注《纽约时报》的动向,看它能不能把在线新闻变成有利润的生意。

《纽约时报》主席小阿瑟·苏兹贝格(ArthurOchsSulzbergerJr.)相信,为有价值的内容收费是未来的方向。但他同时也承认,这样做是不无风险的,挑战在于,怎样既不吓跑读者,又能为好的内容定价。

为了减少读者的流失,用户也可通过搜索、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链接阅读,只要每月访问的次数未达数量便可以无碍访问。这些链接带来的流量有时占网站一半的访问量。但是,方案还有一个专门的规定:通过谷歌搜索引擎登录《纽约时报》网站的读者,每天只可免费阅读5篇文章。

多年以来,报纸一直在网上免费提供内容,希望网络广告能够覆盖成本。然而,虽然网络广告一直在增长,它增长的速度却不足以抵偿传统印刷广告衰退的部分。许多出版商因此希望能从网络用户身上收取订阅费,就像纸版一样。然而,网民已经多年习惯在网上免费获取内容,而这个习惯,恰恰是当初被传统媒体培养出来的。

《纽约时报》的做法,显示了一些报纸思路的转变:成功的在线商业模式取决于少部分高度忠诚的读者,而不是大量的点击率。如果有足够的读者抵制《纽约时报》的收费努力,那么时报可能失去美国访问者最多的报纸网站的地位,而这样的地位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

然而,因流量减少而导致的广告收入的减少,可能被广告商愿意付出的更高溢价所抵偿,原因是剩下的读者对品牌有更高的忠诚度。《纽约时报》估计它85%的在线读者永远不会超过阅读20篇文章的限制。所以,20篇这个数字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保证从最忠诚的用户那里收到钱,又不至于赶走偶然来访的读者,他们构成了网站的绝大部分流量。

精明的《纽约时报》通过20篇文章的限制培养了用户的付费习惯,由于它的付费墙覆盖报纸全部内容,而这些内容对很多受众来说是必读的,所以愿意订阅的人越来越多。

一年以后,每月免费文章的数量由20篇减到10篇;到2017年年底,更进一步减到5篇。但在同时,2018年总订阅用户升至430万,线上用户为340万,数量是6年前的5倍,2017年线上收益达7.09亿美元。网上订阅打破地域疆界,来自外国的订户增长迅速。

在新的时代,《纽约时报》千方百计企图改造自己。2010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Friedman)在北京接受笔者的采访,我问他:“你在报纸工作多年,你认为美国报业有没有前途?弗里德曼给我的回答让我颇为吃惊。”他说:“我完全不知道美国报业有没有前途,我唯一知道的是《纽约时报》一定有前途。”

由此可见,《纽约时报》对自己的未来是有自信的,但是这份自信,有多少是实在的,又有多少是虚幻的?由于营业利润同比下降,并且人们一直担心它如何覆盖其成本密集的报道能力(《纽约时报》的记者遍布150多个国家/地区,占地球上所有国家/地区的近80%),因此《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远没有完成,但它成功地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基础,从而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创新。

 

结语

 

《纽约时报》:它想证明可行的数字化新闻模式是存在的,可以提供世界所需的具有原创性的、耗时费力然而可信可靠的新闻。纸媒的优势(无论其最后载体是否还是“纸”)依旧在于深耕优质新闻内容,而不是片面追求网上点击率,而人们仍需要媒体来理解世界,也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我们肯定《纽约时报》的努力,无论它成与败,都必将会给传统媒体提供一些非常有益的教训。

相关阅读——

媒体历史性一天:《纽约时报》数字收入首度超过报纸 

 

【作者:曾心怡,源自:见闻VIP《媒体历史性一天:<纽约时报>数字收入首度超过报纸 2020.08

 

202085日周三,《纽约时报》公布财报显示, 二季度,该报纸数字订阅和数字广告营收1.855亿美元,纸质报纸的收入则仅为1.754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纽约时报》数字收入首次超过了纸媒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该报纸当季还新增66.9万名数字订阅用户,为有史以来季度用户增长最多的一次。目前,《纽约时报》共有超650万订阅用户,其中绝大多数都只订阅了数字版报纸。

因数字用户增长迅猛,这家报纸订阅收入同比增长7.5%。尽管如此, 当季广告收入依旧大跌43.9%,其中数字广告收入下降31.9%,纸媒广告收入下降55%

《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Mark Thompson表示,虽然读者数量和用户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水平,但也看到广告收入正在面临真正的压力。

他在股东信中进一步称,所幸《纽约时报》商业模式越来越注重数字订阅业务的增长,并在逐渐减少对广告的依赖,相信可以安然度过新冠疫情危机,未来也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数字化如今已经成为媒体常态,但数字广告利润远低于纸媒上的印刷广告——相同的一千次曝光之下,《纽约时报》纸媒平面广告成本超过100美元,但数字版的横幅广告仅需花费19.99美元。

今年又有疫情雪上加霜,即便是《纽约时报》这样的老牌报业公司,想要获得广告收入也是难上加难。

《纽约时报》预计,受疫情影响,三季度广告收入料将同比下降约35%40%,数字广告收入则下降约20%;但订阅收入预计继续增长10%,其中数字订阅收入料将增长30%

 

2020-12-25
《纽约时报》的做法,显示了一些报纸思路的转变:成功的在线商业模式取决于少部分高度忠诚的读者,而不是大量的点击率。如果有足够的读者抵制《纽约时报》的收费努力,那么时报可能失去美国访问者最多的报纸网站的地位,而这样的地位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

纽约时报营收启示

纽约时报大楼01